以地域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探析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是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原则,做到“为我所用”的精简合理有效文化资源和“三位一体”的网状密集结构,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力量,以此增强培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丝绸之路;始祖文化;敦煌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精神,以及基于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共生存的现实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寻求切实可行的途径,必须扎根当地。
  挖掘甘肃地域文化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原则,加强以地域文化为载体增强甘肃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一、“引进来”的战略原则:坚持“为我所用”的有效资源
  文化是纷繁复杂的概念,也并非所有的地域文化都要引进到学校里面,要开发利用能“为我所用”的有效资源。
  左宗棠曾说:“甘肃‘地当西陲冲要,南北界连番服、荒服,汉、蒙、回番咋处其,谣俗异宜,习尚各别,汉敦儒术,回习天方,蒙番崇信佛教,亘古至今,未之有改。’”[1]7正说明甘肃多元文化的特征。多元并非各自孤立,而是不断在历史发展中多元并存、融通互补、趋同一体。
  (一)丰富的古文化资源:甘肃地处我国西部,西部从唐朝灭亡开始沦入多灾多难的动荡中,战事频繁,经济衰弱,文化跌落。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是它的文化地位跌落下去了,而是我们对它后来的文化认识不够了,主要是认为它不是主流文化,就不再去认识。”[2]341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甘肃省制定出台了《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制定了“1313”工程推进文化建设,包含有丰富的古文化资源。
  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货物的互换交流,更是人类精神的融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到“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合作原则,就是当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核。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诉求,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通过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始祖文化: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津梁表示,中华始祖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端,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文化的信仰和追忆,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思考和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始祖文化的介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具有一致契合性。
  3.敦煌文化: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如果用句话来概括‘敦煌文化’,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描述:敦煌文化是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冲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充满理性主义色彩的精神性文化。”[3]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她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除了她所具有的显性存在之外,也隐喻着非常值得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挖掘传承的精神文化。敦煌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具有相通之处。
  (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甘肃虽然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但却属于西北多民族省份,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许多的历史著述、民间文学以及社会活动中,都蕴涵大量而丰富的伦理思想,闪烁着人类道德智慧的光辉。其中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联系民族的纽带,也是民族内部认同的基础”。[4]2例如,伊斯兰教强调的爱国主义、维护团结统一的基本伦理要求、劝善戒恶的伦理价值观念、孝敬父母、夫妻互敬、邻里友善的家庭美德以及济贫、扶弱和互助的仁爱思想,藏传佛教主张的慈悲之心、平等之心、利他之心以及“五戒”、十善业道等各种戒律,它们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抵制自我中心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侵蚀,培养善待他人的人文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三)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红色甘肃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有众多宝贵的革命遗迹。其中有体现革命时期的光荣斗争史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革命遗址纪念馆、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迭部腊子口战役遗址、庆阳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平凉市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等;有体现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的酒泉市玉门油田;有体现改革开放时期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矢志不渝的伟大的舟曲抢险救灾精神的甘南州舟曲泥石流灾害纪念设施。这些足以让大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到和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进而增强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
  二、“走出去”的战略原则:坚持“三位一体”的网状结构
  由“我说你听”转为“我说你看”的真实体验感悟,是由认知到认同的真实强化。
  (一)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横向结构
  课堂实践具有可操作性、节约培育成本的效果。具体做法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进行精心选题,然后通过“五步”(资料查询、寝室交流、陈述解读、师生答辩、汇总完善)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度,也促进了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
  校内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进来”的文化资源,以课程教学为依托,指导学生对甘肃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以调研报告、PPT、DV剧等形式,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对学生成果最后进行择优奖励。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实践活动,深化、验证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的时空,增强了教学实效性。具体形式既可以是团队调研也可以是个人实践。   校外实践从校情、学情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学院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赴学校在各地方成立的各种基地进行田野调查。例如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甘肃省红色文化基地,要求学生拍摄图片、收集资料、制作成ppt,整理成讲稿,在全班同学中讲一节课,把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分享,帮助大学生重温历史、坚定信念、提升认识,已取得良好效果。
  (二)教师主体、学校主体、学生主体“三位一体”的纵向结构
  教师、学校和学生三种主体力量整体向前发展,才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凝聚力。
  教师除了拥有超高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近几年在网络上多次曝光出现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他是否公平地对待学生;他是否认真地对待学生;他是否拥有足够的敏锐性和勇气来干预某些情况下一些学生互相排挤甚或侮辱对方的行为?教学风格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尤其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方式,这些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5]150
  学校要大力建设内涵地域文化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网络、校报宣传地域文化,形成初步优化利用本地地域文化的合理有效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要牢牢记住: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人如何适应社会;它的目的首先是培养人的行动和思维能力,使人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而个人的创造性,如果不直接从过去和现在的知识、技术和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就不能得到发展。”[6]392
  高校大学生虽在生活来源上依附于父母、在行为约束管理上受制于学校、在知识获取上受引导于教师,但是他们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自己见解、有自己思想认识的主体,不愿意事事处于被动地位,而是更愿意彰显自己的观点,因此,学校要更好地发展,教师要更好地提升教学,都需要与学生这个主体建立相互互听心声的对等地位,形成民主化教育发展。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7]
  这种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形成交汇点,凝聚各种力量、各种资源创造性发展和创造性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使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加接地气、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陈进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3]连辑.挖掘“敦煌文化”内涵 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EB/OL]. http://
  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3-07/05/content_277586.html.201
  [4]李资源.文明的呼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M].广西:广西人民出
  版社,2004.
  [5](德)奥特弗利德.赫费.经济公民、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中的政治
  伦理学[M].沈国琴,尤岚岚,励洁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6](法)阿兰·图海纳.我们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有差异[M].狄玉明,李平
  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
  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01-24973097.html.
  2014-05-05.
  作者简介:张萍(1981-),女,陕西咸阳人,西北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1181。
其他文献
摘要:主流报纸(大报)是文化的集散地和文化大发展的领军者;大报权威、号召力强,办大报必须认真。提升文化服务力,增加大报的服务效能、惠民效力,一些大报要将报纸的文字或事实、知识、逻辑上的失误降到最低程度。严格按照词法、句法和逻辑等写文章、编校文稿,报人应身体力行;保持大报的阅读率、接受度,生产大报理应关注、完善中文。提升大报的文化质量,全面提高报人的文化素养是急需与中心工作。追求文章细节的准确性,助
期刊
摘要:“显得美”和“是美”的区别,是柏拉图美学对话《大希庇亚》中苏格拉底与希庇亚对话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苏格拉底用“适宜”加因果关系的讨论导致了悖论的出现。康德美学论证了只将“感官感觉作为准绳的艺术”,外表虽“显得美”但却不是“真正的美”。康德对自然美、崇高和艺术的区分则表明真正的美总是蕴涵着它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这与只挑动感官快适的“显得美”有着根本区别。  关键词:《大希庇亚》;美;“显
期刊
摘要:作为文体经典的《牡丹亭》,在后世实际遭遇从人物到主题的重写。对柳梦梅的重写,除了在“情”的力度和强度上进行补足之外,通过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改写了“美女”叙事传统,其被遮蔽的男性欲望同时在对“杜丽娘”的具体化中得以凸显。这也同时表现在美女、才女、贞女、薄命才女等人物形象的不同具体化上面。性别话语与时代话语撞击而形成的对女性颇具层次感的欲望对象化描写,正是明清文化在新旧格局当中摇摆的缩影。  关
期刊
摘要:儒家的君臣观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部分,但对于先秦儒家的君臣观后世却有颇多误读。不少学者认为儒家提倡的君臣伦理不过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帝王的统治。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家独立于君王之外的“大道”;大道之下的君道与臣道;忠君尊君的语境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对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君臣观应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先秦儒家重人事,以人为根本之“道”,这一标准与君是二元独立的。臣要尊君守礼,但更要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历代典籍的爬梳,研究“燔”字的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认为“燔”字作为历代华夏文化专属焚烧之事用字,用作当代香文化概述“焚香”的专属用词,特别是用于焚香炉的专用标识,是适当的。  关键词:华夏文化;焚烧之事;“燔”字考  中图分类号:G122;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字的解读,古代称之为“小学”,其中的一个主要分支是“训诂”(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期刊
摘要:广西当代文学作品与影视圈的密切合作一直被广西文学的研究者们所关注,作家凡一平以其对影视产业的突出贡献被视为文学与影视传媒结合的典型。本文以凡一平小说《老枪》为切入点,运用跨媒介叙事的研究方法,就该小说在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对电影、戏剧等艺术形态叙事手法的吸收与借鉴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出该小说在氛围营造、情节推动、人物塑造、阅读趣味上的特色,为凡一平作品的跨媒介叙事研究提供一个范本
期刊
摘要:知识产权区域战略的实施是知识产权法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知识产权战略的相继出台,对知识产权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既要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也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认真分析区域化知识产权法治的国际表现基础上,进一步阐释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区域法治的现状,在知识产权区域竞争与区域法治的战略思考层面,通过知识产权贸易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规制,实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竞争自由中的贸易
期刊
本期“互动四方”栏目,聚焦的是86岁老将军林英家先生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发9年一日未辍地对于正能量传播的坚持。这些短信、微信现已汇集为3本《语印》,其内容翔实、角度新颖、析理深刻,看点甚多。  互动概览  互动内容:围绕3本《语印》主要内容,依次刊发编者梳理,多方对话,专家研评,各方反馈,《语印》选评。  互动人员:编者、记者、读者、受传者(简称“受众”),并特邀林老将军(以下尊称“林老”)参与其
期刊
摘要:“干禄文风”是宋代科举制度对文坛负面影响的产物,朱熹在其一生执教书院过程中,以尚“平易”的思想匡正“干禄文风”所造成的文坛的种种弊端,表现出促使当时文坛的诗文创作向“文道合一”的统绪回归的努力  关键词:朱熹;尚“平易”;“干禄文风”;匡正  中图分类号:G64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纵观朱熹一生中执教多所书院的经历,批判科举俗学之弊、反对“场屋利禄之学”可谓贯穿其执教生涯,而
期刊
摘要:1979年刑法典总则第21条对自动中止犯罪且未造成损害的,规定“应当免除处罚”,1990年《关于禁毒的决定》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并具有自动中止情节,规定可以免除处罚,意味着也可以不免除处罚,与总则21条形成矛盾的双重处罚,因其特别法身份而优于普通法,不至于导致量刑失措。这种双重处罚移植到1997年的新刑法典,又没有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区别,才真正冲突起来。庄重的刑法条文内斗,造成量刑失措;预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