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取胜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此优美的风光摄影佳作竟然是在快速移动的汽车上拍到的,真是不可思议。
  
  外出旅游摄影,大多数的时光都是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度过,为了拍到漂亮景点的佳作,人们苦熬时光,常常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景点拍摄几十分钟。尽管沿途可以看到一些美景,但是由于拍摄条件“不具备”,因此,绝大多数摄影人都“刀枪入库”,一上车就睡觉,等待下车时才拿出相机拍摄。难道在快速行走的交通工具上就不能拍出好片吗?看完著名摄影家林铭述先生的作品,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佳作就诞生在车上、飞机上,只要运用适当的拍摄技术,再快的运动物体上都可以成为摄影创作的好地方。
  
  难以逾越的障碍
  
  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反光强烈的玻璃窗,的确给摄影人造成许多“无法逾越”的困难,让许多摄影人尝试后放弃了拍摄,虚动、模糊、错失良机,画面质量不好,都让人们产生在移动的物体上不能拍好照片的认识。人们遇到的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毫无疑问,都会给运动中的摄影创作造成极大的难度,但是,这些困难是不是不可逾越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摄影器材日益先进的今天,摄影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轻易地解决上述问题,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著名摄影家林铭述先生常年奔波于国内外拍摄,他总结出一套在移动交通工具上的摄影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成功三要素
  
  坚信
  完美的东西常常是在不完美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关键是事在人为,摄影人只有坚信在移动交通工具上能拍出好片子,才能设法解决问题,创作出好照片来。
  无法重复的瞬间
  移动中看到的景色,移动中拍到的好照片,是别人很难重复的,画面的陌生感正好表现出摄影的特性,让摄影者独享艺术创作的成就。
  独到的技术要求
  在移动交通工具上拍摄,有特殊的拍摄模式和技术要求,如相机模式选择、镜头运用,只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就能不断拍出佳作。
  
   乘车拍照
  选择好乘车位置
  在车上拍摄首先要找到好座位,要搞清楚去的方向大致有什么样的景致,决定自己是选择左边窗口还是右边窗口。司机旁的位置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前方的景物,是摄影师重点选择的地方。如果车上位置比较富余,摄影师也可寻找能够左右移动的座位最好。
  贴近汽车玻璃
  很多大巴车上的车窗封闭,无法打开,许多人看到玻璃上贴了膜,或不清晰,不干净,就望而生畏了。这是客观的问题,但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在玻璃很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如果真的比较脏,可以用大光圈、浅景深和远景对焦的方式将脏的地方虚化掉。
  相机模式和镜头的选择
  由于交通工具移动很快,相机最好用速度优先模式,快门速度尽量不低于1/1000秒,也可用手动模式,保持较快的拍摄速度。同时,如果有可能尽量使用手动对焦,可以防止焦点跑位。镜头需要选择中长焦,少用广角。拍摄时,多使用大光圈,既可以提高拍摄速度,也可以消除玻璃反光。
  
   乘船拍照
  眼疾手快
  在轮船上拍摄,大部分情况下没有玻璃干扰之困,条件相对来说比汽车上好。船只也有时快时慢的情况,更便于创作出好照片。摄影人要随时做好准备,抓拍下突然出现的好景。
  
   乘坐飞机拍照
  位置的选择
  在飞机上,要么靠前坐,要么靠后坐,最好不要坐在中部,飞机的翅膀会影响拍照的效果。
  防止玻璃反光的干扰
  小小的飞机舷窗是双层的,不但反光,而且常常很脏,无法清理。摄影人更要认真处理。摄影师尽量把相机镜头贴在玻璃上拍摄,不让反光进入镜中。同时,要应用大光圈快速度,应用长焦镜头,撷取想要的画面。
  好景不断出现
  看到一个好景闪过后,千万不要放弃,也许更好的景色就在后面,这是摄影师林铭述感悟之深的心得。也正由于此,他拍到很多绝佳的景色,如《中甸上空的佛光》。
  
   其他移动物体上拍照
  骑驴拍埃及
  在颠簸的驴背上,根本无法用眼睛从取景框中取景拍摄,摄影师只得把相机靠在胸前,一路盲拍,却得到这样光感极好的作品。
  与此相同,骑马或者骑骆驼旅游也是广大影友们经常遇到的事情,盲拍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值得借鉴。好在使用存储卡拍摄,没有成本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按动快门。当然,摄影师也需要在电脑中做好后期的剪裁的工作,盲拍很难会让画面构图特别圆满,适当地剪裁一下就可以了。
  
   概述
  看罢林铭述先生的作品和经验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车上、飞机上、轮船上都是摄影的好地方,只要开动脑筋,善于运用摄影技术,再快的交通工具上,都可以拍摄,都可以出佳作。如此,人们在旅游摄影中,便可以大大增加创作的时间和机会,提高成功的几率。同时,也能得到意境新奇、瞬间独具的画面,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难以重复的摄影佳作。
  (责任编辑:金俊)
其他文献
“以谁也不能替代的眼睛,去认识谁都面临的世界”,这是1986年上海摄影团体“北河盟”在影展序言中阐明的目标。  实际上,二十年来,视觉文化的改革者和先行者一直在视觉表达的道路中突围,尝试着用全新的方式去看待这个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的世界。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当代影像艺术由地下、边缘走到地上,摄影作为一种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美术相互交融,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展示给我
近年来,卡片式袖珍数码相机要想抵御拍照手机的冲击,只有配备明显超过拍照手机的性能和功能才行。近日,Panasonic公司推出的1210万像素“口袋”数码相机DMC-FP8,就代表了这种趋势。    绚丽的时尚外观      DMC-FP8的颜色多达八种,真像鲜花一样五彩缤纷。相信拿着这样一台鲜亮的相机出门,一定很吸引眼球。虽然DMC-FP8是款普及型的“口袋”机,但做工和布局并没有通常廉价机型的粗
将人像拍出性格,拍出职业特点,看似容易,其实很难,著名摄影家邓伟“世界名人”拍摄的成就,让我们看到其深厚的功底。然而,世界名人是高高在上的一群人,离老百姓太远;如何将我们身边的人拍出个性,拍出职业特点,是广大摄影人渴望了解的事情。2009年9月1日至10月31日,邓伟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了一组《北京人》系列作品,让我们看到他镜头中富有神采的北京人形象,从平民百姓到当代企业精英;从幼小顽童到耄耋老叟,都
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很适合林婧,我喜欢你,笨拙而热烈,一无所有,却倾尽所有。他们说暗恋是一场最长的失恋,也是青春中最美好的回忆,遇见周皓,是林婧大学生活里最美好的意外。  周皓是一位大三的国防生,身上有着军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平时要么待在训练场,要么待在图书馆。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虽作为校会主席却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初遇周皓,林婧便一眼喜欢上了他,那个执拗又率真的男孩很是吸引她的注意。
1956-2006共同走过  中国摄影家协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摄影组织。  走过风雨,走过岁月,2006年12月22日,将迎来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十华诞。  半个世纪的历程,令我们振奋,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跋涉,打造着中国摄影的大厦;  半个世纪的历程,让我们骄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伴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前进,  许许多多的人,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呕心沥血,奉献了他们的心血与才情;  许许多
数码滤镜不再是一大堆传统的光学镜片,它是一种存在于软件中的数字计算方式。数码滤镜的强度、渐变量、位置、色彩、色温、双色渐变等等都可以自行决定,可以仿制彩虹、渐变、速度、柔 光……可以精确控制运用效果。    在数码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只有偏振镜、UV镜和具有减光效果的密度镜以及红外滤镜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其余的各种滤色镜已经没有装备的必要了。数码滤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品种数量限制的全案套装。
前段时间,索尼微单相机入门新品NEX-C3的风光上市,已经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的关注。从外观到性能上,NEX-C3都有多处超越了已征战一年多的更高级别的NEX-5C,那么后者换代机型的推出,也自然就显得紧迫和顺理成章。恰逢其时,索尼新一代微单中坚力作NEX-5N就此登场了,并无庸置疑地带来了全方位的改进。下面,我们就第一时间来深入品味这款升级产品的新鲜之处吧。    明确的细化定位    在NEX
2006年推出的影像产品又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经过斟酌,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产品的意义上,所列举的十一款产品不见得是最优秀的,但这些产品对影像技术、市场影响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数码单反相机  在目前流行的千万像素数码单反相机中,索尼α-100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上,它都引起了整个数码单反相机市场的震动。α-100延续于柯尼卡美能达α系列的防抖技术,使消费者使用防抖
摄影术从发布至今已经整整170年了。    从早期的碘化银金属版到如今横行天下的数字影像时代,从黑白灰的单色表现到五彩斑斓的彩色时代,从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摄影中心到全球化的影像多元化发展……摄影工业以及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让我们震惊,更让我们的摄影艺术空前盛行。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由“1”和“0”这种二进制系统组合出的影像,让统治天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化学感光材料迅速走下了舞台。虽然数码相
α77,索尼第二部APS-C准专业机型、首部中高端单电相机,一出世便凭借惊人的技术指标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热议,2430万像素、每秒12张连拍、超精细OLED电子取景器、11个十字形自动对焦感应器,无一不是令人血脉贲张的参数。在使用α77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拍摄后,笔者认为,这确实是款不可多得的优秀产品。    外观极富质感    α77采用了流线型机身设计,表面覆盖大面积蒙皮,并有类似美能达α7D的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