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1]。方法:采用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8例。结果:术后随访,X线示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8周,临床骨折愈合10~18周,平均13.6周,无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术 微创钢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07
胫骨骨折以中下1/3较多见,由于局部软组织覆盖少,血液供应差,所以骨折愈合慢,延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2008年1月~2010年8月采用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4.8岁。损伤原因:车祸31例,摔伤10例,重物压伤5例,其他伤2例。按AO分型:A型12例,B型16例,C型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1小时~7天,平均3.2天。
手术方法:根据伤情选择全麻或硬膜外+腰麻,急诊或择期行骨折内固定术。麻醉后牵引闭合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注意恢复力线和长度,注意矫正旋转,维持牵引,于骨折远端前内侧作1~2cm长纵行皮肤切口,深达骨膜外,用长弯组织剪或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骨膜外潜行分离,形成一皮下隧道,选择合适的钢板经皮下隧道插入骨折部位,C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骨折复位情况及钢板位置,用同一型号钢板对应确定螺钉孔的位置,分别作0.5~1cm长皮肤小切口,在导钻引导和保护下于钢板远端、近端各拧入3~4枚螺钉。术后不需放置引流,加压包扎伤口,抬高患肢,不需要外固定。所有病例手术时间35~60分钟,平均42分钟,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60ml。术后3天开始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锻炼,4~6周开始扶拐逐渐负重,根据X线片随访结果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结 果
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2个月,主要观察伤口及骨折愈合软组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示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8周,临床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周,无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断裂再骨折等并发症。根据Johner wruhs评分进行评定,优3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1.7%。
讨 论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
近10多年来,骨折内固定治疗从机械力学向生物力学转变,更加重视微创技术的应用,倡导以保护血运为主的内固定,不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和软组织,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并设计出新的骨折内置物和提出多种微创术式。为了减少对皮肤软组织的干扰,保护骨折部位生物学环境,1997年Krettek等首先报道MIPPO技术后,这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胫骨骨折[2,3],其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它包括远近端小切口,钢板皮下或肌下插入通过骨折区,这种长钢板用较少螺钉固定,避免了钢板螺钉的应力集中,减少了内固定断裂的可能,并且骨折处血运得以保存,加快骨折愈合速度[4]。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正是迎合这一理念而产生。作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最佳内置物,其优越性体现在:①为桥接固定,固定可靠,避免了螺釘脱出、滑动或移动,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②对骨面无压迫,有利于骨膜的灌注。术中因螺钉过紧而造成Ⅰ期复位丢失的风险也得以降低。③钢板预先解剖塑型,使之更能贴合骨面,可作为复位和恢复解剖力线的参照。并可避免骨折所产生的塌陷。另外,可穿透射线的手柄使钢板插入肌肉下间隙非常简单,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软组织损伤更小,对骨折端血运无干扰,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最大限度保留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维持骨折稳定性以及降低对植骨的要求,在骨折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创手术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该技术不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复位多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因此在手术中需要使用C臂机监视,确保良好复位;手术的技术要求较高,对复杂不稳定的骨折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研制新的固定系统,复位和临时复位固定器以及新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使复位更加准确,稳定,增加手术的便利,减少手术的风险。
本组采用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8例,术后随访,X线示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8周,临床骨折愈合10~18周,平均13.6周,无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果表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Rüedi TP,Sommer C.From t 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plate to t 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J].ZhonghuaChuangshang Guke Zazhi(Chin J Ort hop Trauma),2003,5:212-217.
2 Messmer P,Regazzoni P,Gross T.New stabilization tech2niques for fix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 ractures(LISS/LCP)[J].Ther Umsch,2003,60:762-767.
3 Krieg JC.Proximal tibial f racture:current t reatment,result s,and problems[J].Injury,2003,34(1):2210.
4 罗从风,高洪,仲飚,等.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46-249.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术 微创钢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07
胫骨骨折以中下1/3较多见,由于局部软组织覆盖少,血液供应差,所以骨折愈合慢,延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2008年1月~2010年8月采用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4.8岁。损伤原因:车祸31例,摔伤10例,重物压伤5例,其他伤2例。按AO分型:A型12例,B型16例,C型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1小时~7天,平均3.2天。
手术方法:根据伤情选择全麻或硬膜外+腰麻,急诊或择期行骨折内固定术。麻醉后牵引闭合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注意恢复力线和长度,注意矫正旋转,维持牵引,于骨折远端前内侧作1~2cm长纵行皮肤切口,深达骨膜外,用长弯组织剪或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骨膜外潜行分离,形成一皮下隧道,选择合适的钢板经皮下隧道插入骨折部位,C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骨折复位情况及钢板位置,用同一型号钢板对应确定螺钉孔的位置,分别作0.5~1cm长皮肤小切口,在导钻引导和保护下于钢板远端、近端各拧入3~4枚螺钉。术后不需放置引流,加压包扎伤口,抬高患肢,不需要外固定。所有病例手术时间35~60分钟,平均42分钟,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60ml。术后3天开始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锻炼,4~6周开始扶拐逐渐负重,根据X线片随访结果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结 果
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2个月,主要观察伤口及骨折愈合软组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示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8周,临床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周,无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断裂再骨折等并发症。根据Johner wruhs评分进行评定,优3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1.7%。
讨 论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
近10多年来,骨折内固定治疗从机械力学向生物力学转变,更加重视微创技术的应用,倡导以保护血运为主的内固定,不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和软组织,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并设计出新的骨折内置物和提出多种微创术式。为了减少对皮肤软组织的干扰,保护骨折部位生物学环境,1997年Krettek等首先报道MIPPO技术后,这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胫骨骨折[2,3],其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它包括远近端小切口,钢板皮下或肌下插入通过骨折区,这种长钢板用较少螺钉固定,避免了钢板螺钉的应力集中,减少了内固定断裂的可能,并且骨折处血运得以保存,加快骨折愈合速度[4]。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正是迎合这一理念而产生。作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最佳内置物,其优越性体现在:①为桥接固定,固定可靠,避免了螺釘脱出、滑动或移动,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②对骨面无压迫,有利于骨膜的灌注。术中因螺钉过紧而造成Ⅰ期复位丢失的风险也得以降低。③钢板预先解剖塑型,使之更能贴合骨面,可作为复位和恢复解剖力线的参照。并可避免骨折所产生的塌陷。另外,可穿透射线的手柄使钢板插入肌肉下间隙非常简单,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软组织损伤更小,对骨折端血运无干扰,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最大限度保留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维持骨折稳定性以及降低对植骨的要求,在骨折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创手术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该技术不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复位多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因此在手术中需要使用C臂机监视,确保良好复位;手术的技术要求较高,对复杂不稳定的骨折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研制新的固定系统,复位和临时复位固定器以及新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使复位更加准确,稳定,增加手术的便利,减少手术的风险。
本组采用有限接触钢板(LC-DCP)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8例,术后随访,X线示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8周,临床骨折愈合10~18周,平均13.6周,无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果表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Rüedi TP,Sommer C.From t 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plate to t 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J].ZhonghuaChuangshang Guke Zazhi(Chin J Ort hop Trauma),2003,5:212-217.
2 Messmer P,Regazzoni P,Gross T.New stabilization tech2niques for fix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 ractures(LISS/LCP)[J].Ther Umsch,2003,60:762-767.
3 Krieg JC.Proximal tibial f racture:current t reatment,result s,and problems[J].Injury,2003,34(1):2210.
4 罗从风,高洪,仲飚,等.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