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挥体育成绩评价环节的价值,能够有效推进体育课程的教育改革,助力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发展。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优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环节,促进评价主体的丰富,助推优质体育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 成绩评价;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成绩评价方式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改革内容,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能够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彰显教师的价值取向。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利用统一标准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很少关注学生的练习过程、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水平,以至于评价结果挫伤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他们体会到练习的快乐。对此,教师应当优化传统评价模式,做好小学体育课中的成绩评价。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成绩评价标准
在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师进行成绩评价的标准较为单一,只是针对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技能进行点评,很少关注学生体育情感、体育品格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在新课改中针对体育学科,对学生提出了“体育情感”“运动习惯”“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期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在设定成绩评价的标准时,教师也要以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为导向,进行标准的细化。
例如,在指导学生展开篮球运动的训练后,教师就可以设定包含“体育情感”“体育品质”等方面的成绩评价标准,促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认识到学习篮球运动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当作成绩评价标准中的项目,并在每一个项目后设定评价细则,如在“体育情感”方面,设定“体会到篮球运动中的乐趣”“产生练球积极性”的细则;在“健康知识”方面,设定“知道打篮球对锻炼身体的好处”等,以便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和弥补。
可以看出,教师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本要求为导向,改良传统体育课堂中成绩评价的标准,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认识到开展体育运动的效果,从而在查漏补缺中真正满足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强化学生参与,丰富成绩评价主体
在“生本”教育思想走进体育课堂后,教师逐渐认识到以往体育课堂中成绩评价的弊端,开始尝试强调学生在成绩评价环节中的参与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让学生对同伴进行点评、对自己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参與成绩评价,以使学生获得范围更广的评价。
例如,在羽毛球运动教学后,教师先为学生搭建生生互评平台,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对羽毛球运动的了解,对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他同学在练习过程和练习结果上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学生可以根据多个同伴的点评意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等进行改进。随后,教师再从专业视角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专业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方便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动作。之后,学生再整合多个意见进行自我反思,加深对自己练习情况的认识,从而在主动改进中,不断提高练习羽毛球的效果。此外,学生也可以与父母一起打羽毛球,获得父母对练习成绩的评价,从而更加积极地改进自己在打羽毛球中存在的问题。
显而易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成绩评价环节,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评价环节的参与感,并使学生获得多个角度的成绩评价意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
三、注重差异点评,彰显成绩评价优势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水平具有个体特殊性,通过以往的体育课程教育经验能够明显看到,一个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训练任务,而一个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即使耗费许多精力进行锻炼,仍不能达到统一体育成绩评价的标准。所以,为了让全体学生在体育成绩评价中都可以获得信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和体能发展水平,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成绩评价标准。
例如,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基于以往的教育观察,分析学生的不同体能和身体素质,随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教师设定不同的成绩评价标准,如对于体能较差、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设定“能够完成600-800米跑”的成绩评价标准,而对于体能较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设定“能够完成800-1000米跑”的成绩评价标准。当学生练习完毕后,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成绩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感受体育训练中的人文关怀。
透过上述案例可知,教师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成绩评价标准,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体育课堂上获得认可,从而坚定学生的训练信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之后的训练中。
总而言之,做好体育成绩评价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体育学科的教育改革,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在强化学生参与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训练情况,在及时改进中逐步提升练习体育运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洁.小学生学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J].运动,2012(24):136-137.
[2]张曦.小学体育成绩等级评价模式开展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89.
【关键词】 成绩评价;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成绩评价方式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改革内容,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能够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彰显教师的价值取向。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利用统一标准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很少关注学生的练习过程、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水平,以至于评价结果挫伤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他们体会到练习的快乐。对此,教师应当优化传统评价模式,做好小学体育课中的成绩评价。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成绩评价标准
在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师进行成绩评价的标准较为单一,只是针对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技能进行点评,很少关注学生体育情感、体育品格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在新课改中针对体育学科,对学生提出了“体育情感”“运动习惯”“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期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在设定成绩评价的标准时,教师也要以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为导向,进行标准的细化。
例如,在指导学生展开篮球运动的训练后,教师就可以设定包含“体育情感”“体育品质”等方面的成绩评价标准,促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认识到学习篮球运动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当作成绩评价标准中的项目,并在每一个项目后设定评价细则,如在“体育情感”方面,设定“体会到篮球运动中的乐趣”“产生练球积极性”的细则;在“健康知识”方面,设定“知道打篮球对锻炼身体的好处”等,以便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和弥补。
可以看出,教师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本要求为导向,改良传统体育课堂中成绩评价的标准,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认识到开展体育运动的效果,从而在查漏补缺中真正满足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强化学生参与,丰富成绩评价主体
在“生本”教育思想走进体育课堂后,教师逐渐认识到以往体育课堂中成绩评价的弊端,开始尝试强调学生在成绩评价环节中的参与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让学生对同伴进行点评、对自己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参與成绩评价,以使学生获得范围更广的评价。
例如,在羽毛球运动教学后,教师先为学生搭建生生互评平台,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对羽毛球运动的了解,对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他同学在练习过程和练习结果上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学生可以根据多个同伴的点评意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等进行改进。随后,教师再从专业视角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专业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方便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动作。之后,学生再整合多个意见进行自我反思,加深对自己练习情况的认识,从而在主动改进中,不断提高练习羽毛球的效果。此外,学生也可以与父母一起打羽毛球,获得父母对练习成绩的评价,从而更加积极地改进自己在打羽毛球中存在的问题。
显而易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成绩评价环节,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评价环节的参与感,并使学生获得多个角度的成绩评价意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
三、注重差异点评,彰显成绩评价优势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水平具有个体特殊性,通过以往的体育课程教育经验能够明显看到,一个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训练任务,而一个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即使耗费许多精力进行锻炼,仍不能达到统一体育成绩评价的标准。所以,为了让全体学生在体育成绩评价中都可以获得信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和体能发展水平,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成绩评价标准。
例如,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基于以往的教育观察,分析学生的不同体能和身体素质,随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教师设定不同的成绩评价标准,如对于体能较差、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设定“能够完成600-800米跑”的成绩评价标准,而对于体能较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设定“能够完成800-1000米跑”的成绩评价标准。当学生练习完毕后,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成绩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感受体育训练中的人文关怀。
透过上述案例可知,教师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成绩评价标准,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体育课堂上获得认可,从而坚定学生的训练信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之后的训练中。
总而言之,做好体育成绩评价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体育学科的教育改革,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在强化学生参与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训练情况,在及时改进中逐步提升练习体育运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洁.小学生学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J].运动,2012(24):136-137.
[2]张曦.小学体育成绩等级评价模式开展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