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2
摘 要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已成为目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关键的项目。国家、地方、学校这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实施,将我国一直以来的国家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打破了,以此满足不同地区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加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方法,从校本课程的概念、现状和意义、对策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校本课程 现状 对策
一、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概念问题
校本课程仅仅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现今对于其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在王斌华教授所写的《校本课程论》中的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写、实施以及评价的课程。”换句话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某一级学校的部分教师、个别教师或者全体教师,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在理解本校内外部环境的根源上,对于本班级、本年级或者本校一定的学生群体,编写、实施以及评估的课程。
有关校本课程的说法还存很多种,综合种种说法,都可得到一个共同点: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筹划、构造、开展、评估个性化课程的整个过程。笔者觉得校本课程就是将学校的教师作为一个主体,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特色,把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尽可能因地制宜开发出多种适合学生的课程。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在学校课程改革及学生成长等各个方位等具备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
想要看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特色,第一可看它的办学目标时候正确且独特,或者可以说成教育的哲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核心理念就是把学校作为课程建设的场所,因为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机构与场所,是真正能够影响学生教育与体验的地方。体育课程的目的一定要实施到学校的层面,和学校具体的体育特点以及条件共同结合一起,这样才可以真正实施。由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特点来看,它恰好针对体育教育的重心——体育课程所采取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具体行动对策。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使得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因为其着重学校师生间的独特性、差异性,融进了学校本土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利于学校创建学校所独有传统与特色。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要充分调动好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充分使用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将学校传统的项目作为基础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从而创造出具有学校自己的体育特色。
(二)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敏度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大大制约了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其主要表现为教材的使用周期长,一本教材基本上都会使用十年或以上,完全没有任何的改变,而且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单一、死板,换而言之,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所设置的内容比较老套,体育教师也只是从一而终地根据课程的内容上课,缺乏自主性,高中三年也仅需建立三个模块,并没有从学生实际的需要出发,体育教师只需重复安排三种模块就可以了,从根本上阻碍了体育老师的作用,根本发挥不了体育教师的主动性,这样看来其它学科的老师同样可以上好体育这门学课!体育课程的建设恰恰能够打破这种惯例,把权利下放到每位体育教师身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合理、自主安排体育课程的内容,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让课程更具有灵敏度。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尊重、满足中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及差异性特点,向中学生供以更多的选择权利,所以有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社会中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尤其是须要显现人的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体质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对于体育的需求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为了适应差别而开展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加入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但有助于清楚知道学生已经具有哪些知识、技能,便于断定订定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从而找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推动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对于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转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认识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专业素质以及责任意识成为了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根基与经验,好比课程论专家马什所言:“教师的主动参加是校本课程建设过程当中一个极具决定性的条件,换而言之是校本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仅仅重视培养教学技能,在课程意识与观念上比较单薄,习惯教学,但对于课程比较陌生,按部就班,机械式地传授体育教学的方法,自然就会忽略了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的自主意识,使得教师束手缚脚,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正一步步打破这种课程体制,并要求体育教师转换传统的教学理念,设立起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扬体育教师的自主意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因素就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素质等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仅有如此,才可以使得体育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从而建立自主意识。
(二)强化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丰富课程理论知识的储备
从古至今,体育课程经过了无数的变革。可是,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向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它不能依賴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来保障的,也不是依赖政策的指导或强制就可以实施,体育教师才是两者结合的关键因素。唯有体育教师才可以实现体育课程理论的“有用”及“被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唯有体育教师才可以保证体育课程实施“实效”和“科学”的有效统一,体育教师是“理想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桥梁。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课程理论知识的储备,加强学习课程理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设体育校本课程,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改革。 (三)努力发掘与发扬适合当地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怎样才能运用得当是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的文化背景,这些都对课程建设改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体育课程建设不完全单单就是指体育课程内容上的建设,它还涉及到体育课程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生理上、心理上如果学生受到创伤,心理学、医学这时就会发挥到关键的作用。同样,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应该充分考虑或者发掘出任何对于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的资源,主动积极加强跟学校心理学教师或校医院的联系,让学生在身心方面上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题
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设立校内外的体育资源转换体系,从多角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与资源。完善体育的设施设备,增大投资的力度,争取得到领导的重视,极力开发中学的体育校本课程。强化和课程专家的合作及联系,大力推动体育教师的培训措施,不断完善评估体制,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2).
[2] 虎技能,王曉军.校本课程开发:边远农牧区中小学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的研究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1(04).
[3] 张吾龙,周惠娟,胡德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4] 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5] 王艳兵,王大鹏,孙慧,樊晓兵,张志峰,康录.高校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张家口地区高校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 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一个乡村教师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1).
[7]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0(06).
摘 要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已成为目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关键的项目。国家、地方、学校这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实施,将我国一直以来的国家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打破了,以此满足不同地区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加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方法,从校本课程的概念、现状和意义、对策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校本课程 现状 对策
一、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概念问题
校本课程仅仅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现今对于其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在王斌华教授所写的《校本课程论》中的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写、实施以及评价的课程。”换句话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某一级学校的部分教师、个别教师或者全体教师,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在理解本校内外部环境的根源上,对于本班级、本年级或者本校一定的学生群体,编写、实施以及评估的课程。
有关校本课程的说法还存很多种,综合种种说法,都可得到一个共同点: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筹划、构造、开展、评估个性化课程的整个过程。笔者觉得校本课程就是将学校的教师作为一个主体,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特色,把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尽可能因地制宜开发出多种适合学生的课程。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在学校课程改革及学生成长等各个方位等具备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
想要看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特色,第一可看它的办学目标时候正确且独特,或者可以说成教育的哲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核心理念就是把学校作为课程建设的场所,因为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机构与场所,是真正能够影响学生教育与体验的地方。体育课程的目的一定要实施到学校的层面,和学校具体的体育特点以及条件共同结合一起,这样才可以真正实施。由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特点来看,它恰好针对体育教育的重心——体育课程所采取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具体行动对策。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使得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因为其着重学校师生间的独特性、差异性,融进了学校本土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利于学校创建学校所独有传统与特色。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要充分调动好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充分使用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将学校传统的项目作为基础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从而创造出具有学校自己的体育特色。
(二)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敏度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大大制约了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其主要表现为教材的使用周期长,一本教材基本上都会使用十年或以上,完全没有任何的改变,而且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单一、死板,换而言之,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所设置的内容比较老套,体育教师也只是从一而终地根据课程的内容上课,缺乏自主性,高中三年也仅需建立三个模块,并没有从学生实际的需要出发,体育教师只需重复安排三种模块就可以了,从根本上阻碍了体育老师的作用,根本发挥不了体育教师的主动性,这样看来其它学科的老师同样可以上好体育这门学课!体育课程的建设恰恰能够打破这种惯例,把权利下放到每位体育教师身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合理、自主安排体育课程的内容,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让课程更具有灵敏度。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尊重、满足中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及差异性特点,向中学生供以更多的选择权利,所以有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社会中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尤其是须要显现人的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体质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对于体育的需求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为了适应差别而开展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加入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但有助于清楚知道学生已经具有哪些知识、技能,便于断定订定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从而找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推动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对于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转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认识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专业素质以及责任意识成为了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根基与经验,好比课程论专家马什所言:“教师的主动参加是校本课程建设过程当中一个极具决定性的条件,换而言之是校本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仅仅重视培养教学技能,在课程意识与观念上比较单薄,习惯教学,但对于课程比较陌生,按部就班,机械式地传授体育教学的方法,自然就会忽略了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的自主意识,使得教师束手缚脚,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正一步步打破这种课程体制,并要求体育教师转换传统的教学理念,设立起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扬体育教师的自主意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因素就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素质等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仅有如此,才可以使得体育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从而建立自主意识。
(二)强化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丰富课程理论知识的储备
从古至今,体育课程经过了无数的变革。可是,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向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它不能依賴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来保障的,也不是依赖政策的指导或强制就可以实施,体育教师才是两者结合的关键因素。唯有体育教师才可以实现体育课程理论的“有用”及“被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唯有体育教师才可以保证体育课程实施“实效”和“科学”的有效统一,体育教师是“理想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桥梁。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课程理论知识的储备,加强学习课程理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设体育校本课程,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改革。 (三)努力发掘与发扬适合当地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怎样才能运用得当是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的文化背景,这些都对课程建设改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体育课程建设不完全单单就是指体育课程内容上的建设,它还涉及到体育课程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生理上、心理上如果学生受到创伤,心理学、医学这时就会发挥到关键的作用。同样,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应该充分考虑或者发掘出任何对于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的资源,主动积极加强跟学校心理学教师或校医院的联系,让学生在身心方面上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题
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设立校内外的体育资源转换体系,从多角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与资源。完善体育的设施设备,增大投资的力度,争取得到领导的重视,极力开发中学的体育校本课程。强化和课程专家的合作及联系,大力推动体育教师的培训措施,不断完善评估体制,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2).
[2] 虎技能,王曉军.校本课程开发:边远农牧区中小学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的研究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1(04).
[3] 张吾龙,周惠娟,胡德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4] 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5] 王艳兵,王大鹏,孙慧,樊晓兵,张志峰,康录.高校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张家口地区高校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 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一个乡村教师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1).
[7]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