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说明文的“情调”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_h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记叙类的散文、小说,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面对文辞相对枯燥的说明文,也能领着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了。支玉恒老师《太阳》一课的教学,便指导学生读出了说明文的情调。
  一、初读——“带着月光上路”
  师:今天讲课的课题是什么?
  生:太阳!
  师:读过书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过,还想读吗?
  生:想!
  师:打开书,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听清楚没有?
  生:听清楚了。
  师:我这句话一共有几个要求?你起来,用先总后分的办法来回答我。我这句话一共有几个要求。
  生:您这句话一共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自己读自己的,各自读;第二个要求是放开声音读;第三个要求是读一遍。
  师:(面向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开始读。
  【赏析】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通过自读,学生应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初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正因为它是基础的,也往往被认为是枯燥的。所以,这一环节被很多教师推向了预习;或者是给初读提出较高的要求,使其流于走过场。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看不到原生态的初读训练,也使语文教学走向了更深的误区。在上述片段中,支老师对学生初读提出的三个要求,是对“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的重要诠释。虽然在要求中看不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的字眼,但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习惯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方向。更重要的是这三个要求学生只要注意,就能做到,让人想到“带着月光上路”的愉悦与轻松。或许这正是大师的精明之处——学习《太阳》,却不急于渲染阳光的明媚。试想,读书如果少了阳光直射般明晰的目的和功利的色彩,是不是也就有了宛如月光的诗意与浪漫呢?
  二、畅读——“读你千遍不厌倦”
  【片段一】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举手)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这些人是最先最快举手的。上课发言、读书的机会,都是你自己积极争取的,慢一点你就没有机会了,是你自己放弃的,因为你犹豫了,没有积极举手。起立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我想,坐着的同学可能也想读吧?
  生:想!
  师:想读现在不能读,等他们读完第一段以后,(面向起立的同学)读完就坐下。(再面向坐着的同学)谁想读第二段,赶紧往起站。我就不叫了,谁站起快,谁就读,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
  【片段二】
  师:谁敢举手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好的”?好,你最先举的手,请站起来。有自信,太好了。(生读)
  师:真不错,全班第一!服气不服气?
  生:不服气!
  师:不服气怎么不举手跟她比一比?(生纷纷举手,师面向刚才读书的女孩)你站起来,你现在不是站在你的座位上,你是站在第一名领奖台上。谁跟她夺这第一?好,男同学起来一个。你要是读得比她好,她就坐下了,你就站在领奖台上。你要是读得不如她,你就只能自己再坐下。能不能把她读坐下?
  生:能!
  师:行。你要是读完以后她没有被你读坐下,我可要刮鼻子哟,行不行?
  生:行。
  师:有勇气!挺起腰杆,打起精神来。
  …………
  【片段三】
  师:咱们读读最后一句,预备,起!
  (生读最后一句话,师不断地变化着开头的引读词语,生一遍遍地跟着读最后一句话)
  总之——
  总而言之——
  言而总之——
  概括来讲——
  总起来说——
  无论怎么看——
  不管怎么说——
  综上所述——
  师:还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书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但是这次呢,不这么读了。这次默读,你一边读,一边拿一支笔,心里琢磨,看看读懂什么了,读了课文知道什么了,明白什么了。明白一句画一句,明白半句画半句。把你读明白的地方都画出来。我要看看谁读明白的地方多。好不好?
  生:好!
  …………
  【赏析】“读你千遍不厌倦”是因为读书的方式变化无穷:举手读、站起来读、比着读、抢着读……支老师以极具智慧与幽默的导语,煽起学生读书的热情,让本来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过程妙趣横生、精彩纷呈,让人叹服!他领着学生有滋有味地从第一段一直读到最后一段。这中间,有语感的训练,也有方法的指导;有性情的陶冶,也有能力的培养。书声朗朗是读,它让课堂充满活力;潜心涵咏也是读,它把学生带入沉静的思考。课堂因为有了这不同形式的读而有了韵致与节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竭尽全力帮助学生亲近文本。在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支老师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没有提烦琐的问题,只有一个开放的话题:“你读懂了什么?”话题没有限制,话源丰富多彩。因为是谈话,所以没有正误之别,只有深浅之分,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能通过读书有话可说,这就是支老师常说的:“会读书的人要做到别人问不问,都应有一种想说的冲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回读——“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师:书上讲的东西你们全明白了,全给写到黑板上了,还用不用我上课?
  生:不用!(哄堂大笑)
  师:那咱们下课吧。
  生:用!
  师:好。现在我把你们的书都收上来,再给你们发一张纸,这纸上印着什么呢?就是这半边黑板上写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给印上去了。(师发给每个学生印有板书内容的纸)这就是太阳!你们读吧,能读明白吗?(生读)
  生:读不明白。
  师:为什么读不明白?
  生:因为缺少详细的介绍。
  师:还缺少什么?
  生:缺少关联词。
  师:还缺什么?
  生:缺少顺序。
  师:对了,有顺序没有啊?东一句西一句、这一句那一句,好读不好读?
  生:不好读!
  师:那咱们给排排序好不好?
  生:好。
  ……
  师:现在,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传说要读得像一个老太太给小朋友讲故事那样有意思,可以吗?(生读)
  师:传说读完了,下面咱们读读怎么远的叙述。(生读)
  师:咱们读读大,看看太阳大不大。(生读)
  师:读读第三段,我听听太阳热不热。(生读)
  ……
  【赏析】《太阳》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仅仅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知识是不够的,真正的读懂,是要学生明白写作的方法,并能在练笔中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看似简单,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曲折的情节或感人的情境,能够很快地引学生入情入境并激起内心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较难做到“实”“活”而又不“闷”,如果稍不注意,还很容易把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变成自然课、科学课或社会课。可支老师总能引导学生在尽情地发散开去之后,又巧妙地回到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上来。这不,在一阵热热闹闹的读书与交流之后,他又不动声色地在课文的布局谋篇处等着学生呢。这次,他把文章不同的层次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来代替,并引导学生通过津津有味的读来表现这些大小高低的层次,可谓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在引导读书的过程中,支老师总是采用形象的范读甚至表演的方式,带着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中。虽然说明文本身没有情感,但是,在支老师的指挥下,学生入情入境地将课文读得淋漓尽致,也让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说明文一样能读出“情调”。(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读”总是被误解。教师更多的是在读的形式上变花样,诸如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像走马灯似的;或直白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什么感情。机械、重复、盲目的“读”充斥着课堂。屡屡失望之余,教师感叹:“‘读’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阅读教学必须多读,多读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得法。本期我们聚焦“读”的指导,以期引发大家对
期刊
从维也纳“金色大厅”精彩绝伦的盛演,到人民大会堂隆重的“走向未来”儿童题材原创作品音乐会的举行,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这个名字一次次受到社会的关注。当然,这所以“民乐”为主打特色的学校给世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精彩”和“惊讶”,更进一步引领了人们对美学的向往与追求,启发人们对“以美立校”的内涵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问题的无尽思考。这所学校的艺术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都让人们对它有了太多的
期刊
复习不是“炒冷饭”式的对知识重复性的归纳、讲授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要提高复习课效率,应加强对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研究与探讨,寻求解题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堂复习课。  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氛围,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
期刊
“一送里格红军,介子个下了山……”一曲曲动听的红歌飘荡在泰和县老营盘学校内。“红歌是我们最爱唱的歌。”一名学生自豪地说。近年来,泰和县老营盘学校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整合德育资源,传承和创新德育手段,抓实养成教育,同时着重建设红色教育品牌,创建德育特色。在红色教育的带动和影响下,该校学生树理想、守纪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泰和县老营盘学校坐落在“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脚下。依据特殊的地理位
期刊
江西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成立一年来,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加强联谊,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专业指导,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高中课程改革推进,做了许多实事、好事。请允许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向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对特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分会工作提几点建议与希望。    一、承担一种责任    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
期刊
王老师师范毕业后,应聘到农村中学任教。开学前一天,她被请到教导处,朱主任塞给她一张课程表。王老师瞧了一下,打了个寒噤。学校安排她担任初二(1)班的班主任,并且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初二(1)班是个“后进班”,谁也不愿意接,学校就把这个“烫手山芋”给了新来的王老师。   尽管忘我地工作,但由于仓促“上马”,缺乏培训的王老师无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棘手问题,课堂纪律越来越差。只要王老师上课,课堂就变得一团糟。
期刊
新年刚过,由我省特级教师分会和省教研室联合举办的江西省首届特级教师大讲坛暨全省特级教师分会第二届年会在南昌举行。虽值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大雨滂沱,全省出席本次大会的300余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小学各学科带头人却感到会场内暖意融融。    领导关怀 振奋人心    “特级教师群体是优秀教师的群体。行走在新课程改革路上,特级教师应该敢做弄潮儿、勇做排头兵,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王占铭副厅长在开幕式上的
期刊
编者按:新课改实验以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专家、名师、教研人员、普通教师无不提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写教学反思,并制定了检查制度。但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教学反思当成任务来完成,为应付检查而走形式,教学反思质量差,无病呻吟现象严重,而有些教师则有抵触情绪。由此看来,教学反思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给教师带来精神压力,加重工作负担。本期重提这一话题,旨在探索如何让教学反思发挥其作用
期刊
作文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指导有余,学生表达不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始终认为作文是教会的,指导得越细,学生就写得越好。殊不知写作是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过分强调指导作用,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创意。贾志敏老师精心设计的作文指导课《谁动了松鼠的核桃》,按“规范语言训练,自由创意表达,字斟句酌评改”三个层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
期刊
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怎样才是真正的循循善诱呢?蒯福棣老师说得好:“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讲在该讲之处;问得少些,问在该问之处。”讲得少却讲得精当,问得少却问得神妙,这才是真正的循循善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循循善诱方面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向我们展示了阅读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片段一】(《爱如茉莉》)“航灯指引”导方向  师:阅读这篇文章,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读,用心去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