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判断。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猜想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质疑——猜想的开始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于是学生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一个个都对,可真神。学生就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我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同时我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有机会我都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与个位有关。”时,学生们又在想“真是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从而在提问中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实践——猜想的验证
如我在教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线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这时,一个学生发问:“如果沿着斜线剪开可以吗?”我及时地鼓励他的想法,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先让学生上台进行教具演示,通过具体观察,认真思考,获得沿着斜线剪开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的道理。学生提出问题的灵感来了,又有一位学生提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形有可能是正方形吗?”我表扬他说:“问得很好!你们利用自己的学具玩一玩、比一比、量一量,看这个问题怎样来回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验证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懂得圆柱的高与圆柱周长相等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在本节课里,学生自主创设“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回答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总之,在数学知识领域内,“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但都是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过程,都包含着创新因素。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精心保护学生积极猜想的精神,并引导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一、质疑——猜想的开始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于是学生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一个个都对,可真神。学生就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我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同时我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有机会我都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与个位有关。”时,学生们又在想“真是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从而在提问中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实践——猜想的验证
如我在教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线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这时,一个学生发问:“如果沿着斜线剪开可以吗?”我及时地鼓励他的想法,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先让学生上台进行教具演示,通过具体观察,认真思考,获得沿着斜线剪开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的道理。学生提出问题的灵感来了,又有一位学生提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形有可能是正方形吗?”我表扬他说:“问得很好!你们利用自己的学具玩一玩、比一比、量一量,看这个问题怎样来回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验证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懂得圆柱的高与圆柱周长相等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在本节课里,学生自主创设“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回答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总之,在数学知识领域内,“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但都是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过程,都包含着创新因素。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精心保护学生积极猜想的精神,并引导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