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理地安排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编程能力的关键所在,学习经典程序是编程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高职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意义重大。结合实际对高职计算机课程对高职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程序设计;编程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56-01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高职学生充分理解计算机程序在内存中的运行原理和过程。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高职学生都应该清楚语句运行到哪里,以及当前存储数据的内存区中的内容是什么。只有清楚这些,才能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及时地找到出错位置,并修改错误,最终让程序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执行。
1在高职编程教育教学中把握四个基本教学环节
1.1掌握基本语法知识
在教学中要让高职学生了解:该设计语言使用哪些语句定义变量,哪些语句修改变量,变量有哪些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变量占多大的存储空间、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哪些运算、哪些语句用来控制语句序列的分支和循环、如何用简单变量组合出复杂变量(例如,数组或结构体)、如何控制复杂的计算过程(例如,通过函数实现分而治之)、有哪些库函数是可用的等。
1.2指导高职学生积累
常用算法在教学中讲授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计算过程,使高职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之前,有一些基本方法可用。
1.3培养高职学生的建模能力
围绕一些具体的问题实例,让高职学生学会通过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设计计算过程和中间数据的存储方式,最终实现代码并调试成功。高职学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的训练,才能充分理解写程序要干什么,并且学会判断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计算机解决。
1.4改变考核方式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果想让高职学生真正学会独立动手并写出正确的程序,就必须采用上机考查的方式,要求高职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写出最终可以正确运行并能解决问题的程序。
2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高职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强化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高职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高职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3.1精选习题,强化基础习题
作用在于帮助高职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它也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高职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教师应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高职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我们就要鼓励高职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利用在线评测系统布置和检查作业,便于在线考试、便于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共享题库。这不仅增强了高职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3.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
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高职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高职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高职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3.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高职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高职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高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高职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高职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高职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高职学生两周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高职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高职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4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了高职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在某种语言的第一节课中,用该语言设计开发一段演示程序,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高职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高职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双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振东.浅谈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2.
[2]金锦玲.职专计算机教学对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9.
关键词程序设计;编程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56-01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高职学生充分理解计算机程序在内存中的运行原理和过程。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高职学生都应该清楚语句运行到哪里,以及当前存储数据的内存区中的内容是什么。只有清楚这些,才能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及时地找到出错位置,并修改错误,最终让程序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执行。
1在高职编程教育教学中把握四个基本教学环节
1.1掌握基本语法知识
在教学中要让高职学生了解:该设计语言使用哪些语句定义变量,哪些语句修改变量,变量有哪些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变量占多大的存储空间、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哪些运算、哪些语句用来控制语句序列的分支和循环、如何用简单变量组合出复杂变量(例如,数组或结构体)、如何控制复杂的计算过程(例如,通过函数实现分而治之)、有哪些库函数是可用的等。
1.2指导高职学生积累
常用算法在教学中讲授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计算过程,使高职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之前,有一些基本方法可用。
1.3培养高职学生的建模能力
围绕一些具体的问题实例,让高职学生学会通过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设计计算过程和中间数据的存储方式,最终实现代码并调试成功。高职学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的训练,才能充分理解写程序要干什么,并且学会判断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计算机解决。
1.4改变考核方式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果想让高职学生真正学会独立动手并写出正确的程序,就必须采用上机考查的方式,要求高职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写出最终可以正确运行并能解决问题的程序。
2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高职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强化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高职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高职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3.1精选习题,强化基础习题
作用在于帮助高职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它也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高职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教师应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高职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我们就要鼓励高职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利用在线评测系统布置和检查作业,便于在线考试、便于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共享题库。这不仅增强了高职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3.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
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高职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高职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高职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3.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高职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高职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高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高职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高职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高职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高职学生两周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高职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高职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4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了高职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在某种语言的第一节课中,用该语言设计开发一段演示程序,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高职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高职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双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振东.浅谈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2.
[2]金锦玲.职专计算机教学对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