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闭幕的APEC北京会议上,身为东道主的中国,成为与会者瞩目的最大焦点。
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第一——在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中国经济走势受到空前关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以7.4%速度增长,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时出现。也许,国际社会更加习惯于中国保持了30多年9%以上的经济高增速。
当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换挡降速、提质增效,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要适应,世界也要适应。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
自今年5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在这次APEC会议上,经济新常态依然引人注目。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粗放式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阶段。具体而言,就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这是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准确作出的判断。
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固然受外部金融经济危机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从更长时期来看主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来看也是本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结果。
首先,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经济体高速增长一定阶段后势必步入相对缓慢增长的“新常态”。历史上,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等都经历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也都相继步入经济低速发展。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持续35年,年增9.8%,人均GDP年增9%,使6亿人脱贫,数亿人成中产阶层,所取得的成果史无前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我国名义GDP已由1980年的3090亿美元飙升到2014年的10.3553万亿美元,占全球产出比重由1.9%上升到13.23%,人均GDP由313美元增至7572美元,分别增32.5倍和23倍。
即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在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中仍遥遥领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的潜在经济增速普遍下降,各国经济增速均无法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据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分别增长3.3%和3.8%,其中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1.8%和4.4%。在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还能保持7%以上的增速,无疑来之不易。
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来看,增速放缓是本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自然结果。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已今非昔比,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即使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每个百分点的增量依然巨大。比如去年我国经济增速降到7.7%,但GDP增量高达5.7273万亿元,超过1994年全年GDP总量。按每个百分点增量计算,去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2007年的2.4倍,更超过1983年的全年经济总量。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保持以往的高增长。假如以刺激手段勉强维持高位运行,资源、环境以及国际市场又如何承压?何况过去的高增长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故此,从规模效应来看,我国已难保持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才是理性选择,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新常态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
作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维持稳定与增长,就是对地区经济的重要贡献。增速虽然下调,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减反升。据IMF测算,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一组数据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共创价值、分享利益的成果:
到2014年年底,中国海外投资预计将达到1200亿美元,首次超过吸引外资的数量。预测显示,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累计将超过5亿人次。
中国经济进行调整之时。拥有全球40%人口、GDP占全球57%、贸易额占全球46%的亚太地区,也面临着转变传统增长模式的“新常态”。然而,这种调整并不容易。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6年,APEC成员总体经济增长率为4.7%,而危机后6年来这一数据已滑落至3.4%:成员间发展并不平衡,年人均GDP少则一两千美元,最多的澳大利亚已达6万多美元,相差数十倍,各成员发展诉求多元。
APEC北京会议召开之前,一些有识之士已发出这样的声音:“新常态”下,亚太各经济体要用新思维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打破壁垒减少摩擦,实现亚太大家庭的共同繁荣。事实上,这已成为APEC北京会议上的强音。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对外合作构想,首要合作伙伴就是亚太各国,首要的受益对象也是亚太各国。
10月24日,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从提出倡议,到启动筹建,短短一年间亚投行之所以能快速推进,就是因为切中当前亚太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助于筑牢亚洲增长基础,为亚太和世界的持久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合作与发展是亚太地区的时代潮流。亚太地区经济正在困难中寻求突破。此次APEC会议将主题确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更显意味深长。
新常态下寻找经济新动能
无论是中国,还是亚太,经济发展都处在一个新旧动力交替当中。
“新常态”下,支撑中国乃至亚太经济前行的新动能何在?
从APEC会议上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运营刚满一周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展现了改革的“魔力”:企业注册数量井喷,外商投资逐月递增,黄金“国际板”上线,“负面清单”等制度创新开花结果。 “上海自贸区更加关注体制、机制创新,反映出中国要将整体经济提升至新高度的决心。”麦德龙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拉夫·科赫认为,上海自贸区成功运作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政府服务整体改善,使市场在监管有序的同时变得更有活力。
寻找新动力,在亚太岂止是中国。美国推出意在重振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战略、“出口倍增计划”和“新能源战略”:日本出台“再兴战略”。又公布包括下调企业税等一揽子改革;墨西哥、俄罗斯也在多领域实施市场化改革措施……
亚太各经济体虽发展阶段不同、面临问题迥异,但破除机制障碍、释放市场力量、优化调控方式的方向却是一致的,因而在协调经贸规则、推进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合作空间巨大。
2014年9月19日上午,中国企业阿里巴巴敲响开市钟,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当日收盘市值即跃至2314亿美元,超越美国两大电商巨头市值总和,在华尔街上演了一幕“中国奇迹”。过去几年中,像阿里巴巴这样依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在各行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就业向好的中坚力量。不少海外观察家也指出,创新是中国发掘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
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亚太地区成长:“新经济”势头迅猛,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向亚洲转移,互联网经济在亚太的发展有望快于其他任何区域:“蓝色经济”方兴未艾,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占比正逐步增加,给环太平洋沿岸的经济体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绿色经济”稳步推进,亚太地区不少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正在推动包括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在内的绿色经济发展,中国与新加坡、中美、中日等已在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这次北京APEC会议通过了APEC历史上第一份纪念性声明《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一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以历史启迪未来,规划了下一个25年的合作:决定启动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领域合作倡议;建立APEC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营造更加廉洁的发展环境。在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创新增长领域,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获得批准。将进一步巩固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的引擎地位。
北京APEC上,“中国态度”打动人心,“中国理念”广受赞同,“中国方案”切实可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于地区发展的责任担当,彰显着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对于人类发展进步理念的时代思考。
责编/木艮
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第一——在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中国经济走势受到空前关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以7.4%速度增长,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时出现。也许,国际社会更加习惯于中国保持了30多年9%以上的经济高增速。
当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换挡降速、提质增效,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要适应,世界也要适应。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
自今年5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在这次APEC会议上,经济新常态依然引人注目。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粗放式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阶段。具体而言,就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这是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准确作出的判断。
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固然受外部金融经济危机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从更长时期来看主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来看也是本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结果。
首先,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经济体高速增长一定阶段后势必步入相对缓慢增长的“新常态”。历史上,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等都经历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也都相继步入经济低速发展。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持续35年,年增9.8%,人均GDP年增9%,使6亿人脱贫,数亿人成中产阶层,所取得的成果史无前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我国名义GDP已由1980年的3090亿美元飙升到2014年的10.3553万亿美元,占全球产出比重由1.9%上升到13.23%,人均GDP由313美元增至7572美元,分别增32.5倍和23倍。
即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在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中仍遥遥领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的潜在经济增速普遍下降,各国经济增速均无法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据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分别增长3.3%和3.8%,其中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1.8%和4.4%。在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还能保持7%以上的增速,无疑来之不易。
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来看,增速放缓是本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自然结果。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已今非昔比,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即使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每个百分点的增量依然巨大。比如去年我国经济增速降到7.7%,但GDP增量高达5.7273万亿元,超过1994年全年GDP总量。按每个百分点增量计算,去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2007年的2.4倍,更超过1983年的全年经济总量。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保持以往的高增长。假如以刺激手段勉强维持高位运行,资源、环境以及国际市场又如何承压?何况过去的高增长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故此,从规模效应来看,我国已难保持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才是理性选择,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新常态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
作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维持稳定与增长,就是对地区经济的重要贡献。增速虽然下调,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减反升。据IMF测算,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一组数据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共创价值、分享利益的成果:
到2014年年底,中国海外投资预计将达到1200亿美元,首次超过吸引外资的数量。预测显示,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累计将超过5亿人次。
中国经济进行调整之时。拥有全球40%人口、GDP占全球57%、贸易额占全球46%的亚太地区,也面临着转变传统增长模式的“新常态”。然而,这种调整并不容易。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6年,APEC成员总体经济增长率为4.7%,而危机后6年来这一数据已滑落至3.4%:成员间发展并不平衡,年人均GDP少则一两千美元,最多的澳大利亚已达6万多美元,相差数十倍,各成员发展诉求多元。
APEC北京会议召开之前,一些有识之士已发出这样的声音:“新常态”下,亚太各经济体要用新思维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打破壁垒减少摩擦,实现亚太大家庭的共同繁荣。事实上,这已成为APEC北京会议上的强音。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对外合作构想,首要合作伙伴就是亚太各国,首要的受益对象也是亚太各国。
10月24日,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从提出倡议,到启动筹建,短短一年间亚投行之所以能快速推进,就是因为切中当前亚太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助于筑牢亚洲增长基础,为亚太和世界的持久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合作与发展是亚太地区的时代潮流。亚太地区经济正在困难中寻求突破。此次APEC会议将主题确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更显意味深长。
新常态下寻找经济新动能
无论是中国,还是亚太,经济发展都处在一个新旧动力交替当中。
“新常态”下,支撑中国乃至亚太经济前行的新动能何在?
从APEC会议上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运营刚满一周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展现了改革的“魔力”:企业注册数量井喷,外商投资逐月递增,黄金“国际板”上线,“负面清单”等制度创新开花结果。 “上海自贸区更加关注体制、机制创新,反映出中国要将整体经济提升至新高度的决心。”麦德龙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拉夫·科赫认为,上海自贸区成功运作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政府服务整体改善,使市场在监管有序的同时变得更有活力。
寻找新动力,在亚太岂止是中国。美国推出意在重振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战略、“出口倍增计划”和“新能源战略”:日本出台“再兴战略”。又公布包括下调企业税等一揽子改革;墨西哥、俄罗斯也在多领域实施市场化改革措施……
亚太各经济体虽发展阶段不同、面临问题迥异,但破除机制障碍、释放市场力量、优化调控方式的方向却是一致的,因而在协调经贸规则、推进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合作空间巨大。
2014年9月19日上午,中国企业阿里巴巴敲响开市钟,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当日收盘市值即跃至2314亿美元,超越美国两大电商巨头市值总和,在华尔街上演了一幕“中国奇迹”。过去几年中,像阿里巴巴这样依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在各行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就业向好的中坚力量。不少海外观察家也指出,创新是中国发掘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
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亚太地区成长:“新经济”势头迅猛,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向亚洲转移,互联网经济在亚太的发展有望快于其他任何区域:“蓝色经济”方兴未艾,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占比正逐步增加,给环太平洋沿岸的经济体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绿色经济”稳步推进,亚太地区不少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正在推动包括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在内的绿色经济发展,中国与新加坡、中美、中日等已在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这次北京APEC会议通过了APEC历史上第一份纪念性声明《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一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以历史启迪未来,规划了下一个25年的合作:决定启动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领域合作倡议;建立APEC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营造更加廉洁的发展环境。在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创新增长领域,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获得批准。将进一步巩固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的引擎地位。
北京APEC上,“中国态度”打动人心,“中国理念”广受赞同,“中国方案”切实可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于地区发展的责任担当,彰显着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对于人类发展进步理念的时代思考。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