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常用一个词,同理心,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将心比心。其实,早在达尔文的第二部重要的著作《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就提出了人与动物同理心的概念,指的是人不仅与动物有相似的解剖特点,而且有相同的心理特征,以此来证明人是起源于动物。
人与动物心理的同质与异质
当然,人与动物的同理心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人的同理心包括几个内容。一是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二是想要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三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四是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变自己。五是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六是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因此,具有同理心更容易与人沟通和获得成功。
不过,即使是人的个体之间,有无同理心和同理心的大小都有差异。而人与动物的同理心并不是一个层次,两者的同理心只是一种在最原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的相似。人类所具有的一些心理特点,如情绪、好奇心、模仿性、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制造工具、抽象力、自我意识、语言、社会性等,动物也会有。
客观地讲,人与动物的心理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并非种类上的、根本的。而且,有些动物的情感和心理能力还相当发达,例如家养的狗。通过对狼和家养的狗的研究和比较,达尔文认为情感和心理能力可以通过遗传而逐步进化。
但是,人们肯定会提出疑问,人的高级心理,如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对上帝的信仰等绝对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是不可能拥有这些心理能力的。如果说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那么人的这类心理能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达尔文的解释是,有一些心理能力可能是人类所特有,但这些能力仅仅是其他高度进步的智能所衍生出的结果,而且这些能力并非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文明社会的人和未开化社会的人差别也很大。
动物与人相似的原始心理
爱心是所有动物与人类最相似和相通的原始心理和情感。例如,一切民族的女性与雌性动物的母爱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这已经有大量的事实和观察,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动物的母爱基本是一致的,而且在细节上也惊人地相似。
例如,科学家发现非洲卷尾猴会小心地守候在自己的幼猴身边,把打扰幼猴的蚊蝇赶跑。长臂猿会在河边为自己的孩子洗脸。而且一些动物的爱心也会与人类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似。雌性狒狒的心肠甚至宽厚到不仅养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养育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并且把一些流浪的狗和猫收养起来。但是,雌性狒狒在对自己的亲子和养子分配食物时就存在不公正了,对于前者,狒狒总是公平地分配食物,对于后者则并不公平。这同样与人类的心理相似,对亲朋好友多多关照,对陌生人却很少关心,甚至专门欺骗和损害陌生人。
科学家甚至发现,雌性狒狒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一只猫把幼小的狒狒的脸抓破了,母狒狒深感惊讶,马上检查猫的脚,并把它的爪子咬去,为的是不让猫再抓它的孩子。同样,狒狒也与人一样有极强的报复心。在南非好望角服役的一位英国军官经常虐待一只狒狒。一个星期日,狒狒看到这名军官与他的部队列队前行时,狒狒便把一些水倒入一个坑中,搅拌成稀泥。当这名军官走近时,狒狒熟练地把稀泥向军官猛砸过去,逗得许多旁观者大笑不已。而且事后很长时间,每当这只狒狒看到这名军官时,还表现出胜利的欢欣。
欢乐和嬉戏几乎是所有动物所拥有的心理特征,与人相去甚远的低等动物,如蚂蚁也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昆虫学家早就发现,一些蚂蚁会相互追逐,彼此假装咬啮而嬉戏,从而达到快乐的目的。在更为复杂的高级心理方面,如嫉妒,动物和人也相当接近。例如,如果一只狗的主人对任何其他动物表示过分亲热,这只狗就会表现出嫉妒。马也一样有这样的嫉妒心。在2009年10月召开的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上,新疆马术队的一匹马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心,如果马的主人稍稍表示了对旁边的马的亲近和关照,如抚摸别的马,这匹马就会嫉妒发怒。
同样,动物也有好胜心并希望受到表扬和称赞。如果一只狗能为主人携带一只篮子或拿一份书报,它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自满或骄傲,主人如果给予表扬时,狗就会更高兴。
人与动物在高级心理上的差异
人类当然有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和复杂的心理,如信仰和道德等,但是达尔文认为,这也是从动物的原始心理发展而来的,从而成为人类文明的特征。
例如,人类的美德包括同情、忠诚和勇气,也是人类的社会属性。这些属性动物也具有。一方面,人类的祖先会与动物一样,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把这些美德遗传下去。但是另一方面却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量成员在同一部落的范围内最初怎样赋予这等社会的和道德的属性呢?美德的标准又是怎样提高的呢?
比较富有同情心和仁慈的双亲所生育的后代,其数量是否会比同一部落的自私而奸诈的双亲所孕育的后代更多,因而能把美德遗传下去。这是一个很可疑的问题。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像许多未开化人所做的那样,也不背叛他的伙伴,他大概常常不会留下后代以继承其高尚本性的。相反,最勇敢的人在战争中心甘情愿奔向前方而且慷慨为他人献出自己生命,这样的人当然要比其他人死得多,因而这样的人的数量和美德并不能通过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来增多,因此美德的遗传就很难实现。
但是,达尔文认为,美德是通过部落成员的共识和推崇而慢慢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并遗传下去的。因为当部落成员的推理力和预见力有所进步时,每个人就会知道,当他帮助同伙时,通常也会得到回报的帮助。从这个低等动机出发,每位成员都会获得帮助其他成员的习性,也即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同理心的根源之一。因为,将心比心的第一条准则就是,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不过,到底人类是在多么早的时期认识到和形成这样的美德的,这是不太清楚的地方。不过,能够感受到同伙的赞扬和谴责并被其所激励,连狗也有这样的心理本能。最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也有光荣感,例如他们保存那些英勇获得的战利品,有过分自夸的习性,他们甚至极端注意个人容貌和装饰,这就明确阐明了人类社会性中的喜赞扬而怕谴责的感觉,否则人们就不会出现自夸和注意容貌的习性。
为他人谋利益是人类一种基本道德形成的基础:你如何施于人,人亦将如何施于你。所以,一个人如果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并非被任何深刻的本能情感所推动,而是被一种荣誉感所激起。那么,他就会以自身榜样唤起其他人渴求荣誉的愿望,而且还会实行这种行为来加强对其高尚情感的称赞。这样,他给部落带来的好处远比他留下一些倾向于继承自己那样高尚品格的后代还要多得多。而且,人类的这些美德或高级的心理能力还受到理性、宗教情感的支配,更被教育和习性所巩固。
所以,从心理层面看,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责任编辑] 张田勘
人与动物心理的同质与异质
当然,人与动物的同理心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人的同理心包括几个内容。一是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二是想要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三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四是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变自己。五是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六是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因此,具有同理心更容易与人沟通和获得成功。
不过,即使是人的个体之间,有无同理心和同理心的大小都有差异。而人与动物的同理心并不是一个层次,两者的同理心只是一种在最原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的相似。人类所具有的一些心理特点,如情绪、好奇心、模仿性、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制造工具、抽象力、自我意识、语言、社会性等,动物也会有。
客观地讲,人与动物的心理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并非种类上的、根本的。而且,有些动物的情感和心理能力还相当发达,例如家养的狗。通过对狼和家养的狗的研究和比较,达尔文认为情感和心理能力可以通过遗传而逐步进化。
但是,人们肯定会提出疑问,人的高级心理,如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对上帝的信仰等绝对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是不可能拥有这些心理能力的。如果说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那么人的这类心理能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达尔文的解释是,有一些心理能力可能是人类所特有,但这些能力仅仅是其他高度进步的智能所衍生出的结果,而且这些能力并非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文明社会的人和未开化社会的人差别也很大。
动物与人相似的原始心理
爱心是所有动物与人类最相似和相通的原始心理和情感。例如,一切民族的女性与雌性动物的母爱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这已经有大量的事实和观察,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动物的母爱基本是一致的,而且在细节上也惊人地相似。
例如,科学家发现非洲卷尾猴会小心地守候在自己的幼猴身边,把打扰幼猴的蚊蝇赶跑。长臂猿会在河边为自己的孩子洗脸。而且一些动物的爱心也会与人类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似。雌性狒狒的心肠甚至宽厚到不仅养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养育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并且把一些流浪的狗和猫收养起来。但是,雌性狒狒在对自己的亲子和养子分配食物时就存在不公正了,对于前者,狒狒总是公平地分配食物,对于后者则并不公平。这同样与人类的心理相似,对亲朋好友多多关照,对陌生人却很少关心,甚至专门欺骗和损害陌生人。
科学家甚至发现,雌性狒狒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一只猫把幼小的狒狒的脸抓破了,母狒狒深感惊讶,马上检查猫的脚,并把它的爪子咬去,为的是不让猫再抓它的孩子。同样,狒狒也与人一样有极强的报复心。在南非好望角服役的一位英国军官经常虐待一只狒狒。一个星期日,狒狒看到这名军官与他的部队列队前行时,狒狒便把一些水倒入一个坑中,搅拌成稀泥。当这名军官走近时,狒狒熟练地把稀泥向军官猛砸过去,逗得许多旁观者大笑不已。而且事后很长时间,每当这只狒狒看到这名军官时,还表现出胜利的欢欣。
欢乐和嬉戏几乎是所有动物所拥有的心理特征,与人相去甚远的低等动物,如蚂蚁也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昆虫学家早就发现,一些蚂蚁会相互追逐,彼此假装咬啮而嬉戏,从而达到快乐的目的。在更为复杂的高级心理方面,如嫉妒,动物和人也相当接近。例如,如果一只狗的主人对任何其他动物表示过分亲热,这只狗就会表现出嫉妒。马也一样有这样的嫉妒心。在2009年10月召开的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上,新疆马术队的一匹马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心,如果马的主人稍稍表示了对旁边的马的亲近和关照,如抚摸别的马,这匹马就会嫉妒发怒。
同样,动物也有好胜心并希望受到表扬和称赞。如果一只狗能为主人携带一只篮子或拿一份书报,它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自满或骄傲,主人如果给予表扬时,狗就会更高兴。
人与动物在高级心理上的差异
人类当然有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和复杂的心理,如信仰和道德等,但是达尔文认为,这也是从动物的原始心理发展而来的,从而成为人类文明的特征。
例如,人类的美德包括同情、忠诚和勇气,也是人类的社会属性。这些属性动物也具有。一方面,人类的祖先会与动物一样,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把这些美德遗传下去。但是另一方面却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量成员在同一部落的范围内最初怎样赋予这等社会的和道德的属性呢?美德的标准又是怎样提高的呢?
比较富有同情心和仁慈的双亲所生育的后代,其数量是否会比同一部落的自私而奸诈的双亲所孕育的后代更多,因而能把美德遗传下去。这是一个很可疑的问题。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像许多未开化人所做的那样,也不背叛他的伙伴,他大概常常不会留下后代以继承其高尚本性的。相反,最勇敢的人在战争中心甘情愿奔向前方而且慷慨为他人献出自己生命,这样的人当然要比其他人死得多,因而这样的人的数量和美德并不能通过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来增多,因此美德的遗传就很难实现。
但是,达尔文认为,美德是通过部落成员的共识和推崇而慢慢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并遗传下去的。因为当部落成员的推理力和预见力有所进步时,每个人就会知道,当他帮助同伙时,通常也会得到回报的帮助。从这个低等动机出发,每位成员都会获得帮助其他成员的习性,也即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同理心的根源之一。因为,将心比心的第一条准则就是,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不过,到底人类是在多么早的时期认识到和形成这样的美德的,这是不太清楚的地方。不过,能够感受到同伙的赞扬和谴责并被其所激励,连狗也有这样的心理本能。最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也有光荣感,例如他们保存那些英勇获得的战利品,有过分自夸的习性,他们甚至极端注意个人容貌和装饰,这就明确阐明了人类社会性中的喜赞扬而怕谴责的感觉,否则人们就不会出现自夸和注意容貌的习性。
为他人谋利益是人类一种基本道德形成的基础:你如何施于人,人亦将如何施于你。所以,一个人如果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并非被任何深刻的本能情感所推动,而是被一种荣誉感所激起。那么,他就会以自身榜样唤起其他人渴求荣誉的愿望,而且还会实行这种行为来加强对其高尚情感的称赞。这样,他给部落带来的好处远比他留下一些倾向于继承自己那样高尚品格的后代还要多得多。而且,人类的这些美德或高级的心理能力还受到理性、宗教情感的支配,更被教育和习性所巩固。
所以,从心理层面看,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责任编辑]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