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阎连科创作小说的主题之一就是死亡,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使他对死亡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他的小说将这种深沉的恐惧体现在对人类的深切关怀上。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光流年》和《丁庄梦》这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记录的都是死亡故事,披露了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对人类的人性和现实生活进行了研究。
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必须经历的过程,死亡后,人间的一切美好和遗憾都会成为可想而不可即的明日黄花。生命的过程至此终结,意味着人类拥有的感情如快乐、痛苦、开心、焦虑、不安及惶恐等都不复存在,死亡本身既简单又复杂。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想法和情绪,那么面对集体死亡呢?集体面对死亡的场景又是什么样的呢?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和《丁庄梦》就是以集体死亡为背景展开叙事的。小说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宿命论在每个人脑海中呈现,所有人都在痛苦和无奈中挣扎,最终换来的却是生命的结束和希望的破灭。当人们在苦海中挣扎时,仍然有人领导着大家在寻找光明。人性的弱点在小说中暴露无遗。
《日光流年》讲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惨烈故事,三姓村世代都罹患喉堵症,患者肢体变形,活不过四十岁。村长领导村民世代寻找良药和偏方却不得而终。司马蓝当上村长后断定患病的原因是村里的水质不良,因此号召村民开山建渠。没有资金就让村里的男人到城里为烧伤的人卖皮,女人到妓院卖淫,因此来得到资本。然而结果却是引来脏臭不堪、“黏黏稠稠”,“是一股半盐半涩的黑臭味如各家院落门前酵白的粪池味”的活水,司马蓝最终也含恨而死。《日光流年》是一部中国农民心灵和生命的救赎史。《丁庄梦》是以曾经在中原地区蔓延的艾滋病为背景,描写了当地农民在突然面对艾滋病蔓延和死者无数的困境中的所作所为,揭示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性表现,农民身上的愚昧、顽劣和悲情在小说中一一凸显。艾滋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最大的传染疾病之一,关注艾滋病,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命运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来纪实描写,内容饱含血泪、触目惊心又发人深省。作者在深刻批判的同时又表达了对人类前途的关怀和真挚的关爱。
人类死亡的原因很多,在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和《丁庄梦》中体现的都是集体的由于绝症的死亡。《日光流年》中是由于身患喉堵症而引起的故事和死亡事件,《丁庄梦》中却是面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的艾滋病引起的群体恐慌和死亡,都体现出了死亡、无助和痛苦的来源、希望的破灭。《日光流年》中开篇就是三姓村人们的命运,村里没有人可以活过四十岁,都死于一种叫喉堵症的病。村里的女娃嫁不出去,也没有人愿意嫁进来。司马蓝的父辈、祖辈和他自己,生平之愿就是让村里人活过四十岁,一直活到七、八十岁,一百岁蝗灾、三年自然灾害他们都经历过,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吃人,把病歪歪的孩子赶到野外,被乌鸦活活啄死,活下来的就吃乌鸦肉。这些人的命运一直被死亡笼罩着,除了悲哀还能有什么感觉?《丁庄梦》也是死亡的气息覆盖在丁庄人的头上,丁庄人慢慢认识了艾滋病,煎熬,却无可奈何。“死,每天都在各家的门口摇晃着,如飞来飞去的蚊,往谁家拐个弯,谁家就会染热病,就会在三几个月的日子里,有人死在床上去。”这两部小说作者都是借助荒诞、夸张的叙述手法,描写了人类面对的集体病症和死亡,凄凉的气氛贯穿了整部小说。
《日光流年》以司马蓝的死亡起笔,用倒叙的方法写出了司马蓝的一生及三姓村村民世代为了抗击病魔而做出的不懈斗争。死亡现象随时都会发生,司马蓝的出生就包含着死亡,他从小就渴望活过40岁,像正常人一样活到七八十,孩童时期的司马蓝以为触摸死尸就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他带领孩子们一点点的触摸死尸,然而却是让他们过早地面对死亡,过早地感受死亡,死亡的阴影在他们内心越来越大。司马蓝为了活着,默许了两个亲弟弟去卖人皮,又哀求自己最深爱的女人蓝四十去卖淫赚钱,为了生存,逃避死亡,他押上了自己的一切。在他之前的村长蓝百岁也带领村民努力改变现状,为此他的亲弟弟在田里累死,他的亲生女儿被送给了公社主任。种种举动都不能破解三姓村村民不过四十岁的宿命。生存成为他们最大的梦想,活着成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他们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抗争,注定堕入徒劳无功的轮回, 三姓村的村民一步一步沿着命运铺设好的轨道不知情地走向寂灭,希望的这头连着更深更广袤的旷古的悲伤。
《丁庄梦》中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流年,这种情感也是随处可见的。丁庄人集体卖血,采血过程的草率引起艾滋病毒的感染,马香林听爷爷说有新药可治病时,“让我唱着豫坠子等那新药吧,不然心里憋得慌,怕不唱就等不到新药下来我就下世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知道新药只是谎言时,马香林绝望地倒地而亡。丁庄人对生的希望破灭后才有了日后的一系列不断地疯狂行为。深层追究丁庄人为什么去卖血?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改变现有生活条件,他们把自身当做资源和商品来出卖,以生命作为代价,死亡在这里是开始,也是过程和结局。
人不过是生命的一段延续过程,尊贵卑贱,在生命面前,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死人是经常发生的事”,无论是三姓村人的悲壮抗争,还是丁庄人的疯狂堕落,作者最终关注的却是生的意义,是对人类存在的深切关怀,是对生命原初寻找后的清晰的茫然和茫然的清晰。
【参考文献】
[1]阎连科.日光流年[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2]阎连科.丁庄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王海燕.试论阎连科小说中的死亡意象——以《日光流年》和《丁庄梦》为例[J].名作欣赏.2008(18)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必须经历的过程,死亡后,人间的一切美好和遗憾都会成为可想而不可即的明日黄花。生命的过程至此终结,意味着人类拥有的感情如快乐、痛苦、开心、焦虑、不安及惶恐等都不复存在,死亡本身既简单又复杂。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想法和情绪,那么面对集体死亡呢?集体面对死亡的场景又是什么样的呢?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和《丁庄梦》就是以集体死亡为背景展开叙事的。小说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宿命论在每个人脑海中呈现,所有人都在痛苦和无奈中挣扎,最终换来的却是生命的结束和希望的破灭。当人们在苦海中挣扎时,仍然有人领导着大家在寻找光明。人性的弱点在小说中暴露无遗。
《日光流年》讲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惨烈故事,三姓村世代都罹患喉堵症,患者肢体变形,活不过四十岁。村长领导村民世代寻找良药和偏方却不得而终。司马蓝当上村长后断定患病的原因是村里的水质不良,因此号召村民开山建渠。没有资金就让村里的男人到城里为烧伤的人卖皮,女人到妓院卖淫,因此来得到资本。然而结果却是引来脏臭不堪、“黏黏稠稠”,“是一股半盐半涩的黑臭味如各家院落门前酵白的粪池味”的活水,司马蓝最终也含恨而死。《日光流年》是一部中国农民心灵和生命的救赎史。《丁庄梦》是以曾经在中原地区蔓延的艾滋病为背景,描写了当地农民在突然面对艾滋病蔓延和死者无数的困境中的所作所为,揭示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性表现,农民身上的愚昧、顽劣和悲情在小说中一一凸显。艾滋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最大的传染疾病之一,关注艾滋病,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命运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来纪实描写,内容饱含血泪、触目惊心又发人深省。作者在深刻批判的同时又表达了对人类前途的关怀和真挚的关爱。
人类死亡的原因很多,在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和《丁庄梦》中体现的都是集体的由于绝症的死亡。《日光流年》中是由于身患喉堵症而引起的故事和死亡事件,《丁庄梦》中却是面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的艾滋病引起的群体恐慌和死亡,都体现出了死亡、无助和痛苦的来源、希望的破灭。《日光流年》中开篇就是三姓村人们的命运,村里没有人可以活过四十岁,都死于一种叫喉堵症的病。村里的女娃嫁不出去,也没有人愿意嫁进来。司马蓝的父辈、祖辈和他自己,生平之愿就是让村里人活过四十岁,一直活到七、八十岁,一百岁蝗灾、三年自然灾害他们都经历过,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吃人,把病歪歪的孩子赶到野外,被乌鸦活活啄死,活下来的就吃乌鸦肉。这些人的命运一直被死亡笼罩着,除了悲哀还能有什么感觉?《丁庄梦》也是死亡的气息覆盖在丁庄人的头上,丁庄人慢慢认识了艾滋病,煎熬,却无可奈何。“死,每天都在各家的门口摇晃着,如飞来飞去的蚊,往谁家拐个弯,谁家就会染热病,就会在三几个月的日子里,有人死在床上去。”这两部小说作者都是借助荒诞、夸张的叙述手法,描写了人类面对的集体病症和死亡,凄凉的气氛贯穿了整部小说。
《日光流年》以司马蓝的死亡起笔,用倒叙的方法写出了司马蓝的一生及三姓村村民世代为了抗击病魔而做出的不懈斗争。死亡现象随时都会发生,司马蓝的出生就包含着死亡,他从小就渴望活过40岁,像正常人一样活到七八十,孩童时期的司马蓝以为触摸死尸就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他带领孩子们一点点的触摸死尸,然而却是让他们过早地面对死亡,过早地感受死亡,死亡的阴影在他们内心越来越大。司马蓝为了活着,默许了两个亲弟弟去卖人皮,又哀求自己最深爱的女人蓝四十去卖淫赚钱,为了生存,逃避死亡,他押上了自己的一切。在他之前的村长蓝百岁也带领村民努力改变现状,为此他的亲弟弟在田里累死,他的亲生女儿被送给了公社主任。种种举动都不能破解三姓村村民不过四十岁的宿命。生存成为他们最大的梦想,活着成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他们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抗争,注定堕入徒劳无功的轮回, 三姓村的村民一步一步沿着命运铺设好的轨道不知情地走向寂灭,希望的这头连着更深更广袤的旷古的悲伤。
《丁庄梦》中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流年,这种情感也是随处可见的。丁庄人集体卖血,采血过程的草率引起艾滋病毒的感染,马香林听爷爷说有新药可治病时,“让我唱着豫坠子等那新药吧,不然心里憋得慌,怕不唱就等不到新药下来我就下世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知道新药只是谎言时,马香林绝望地倒地而亡。丁庄人对生的希望破灭后才有了日后的一系列不断地疯狂行为。深层追究丁庄人为什么去卖血?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改变现有生活条件,他们把自身当做资源和商品来出卖,以生命作为代价,死亡在这里是开始,也是过程和结局。
人不过是生命的一段延续过程,尊贵卑贱,在生命面前,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死人是经常发生的事”,无论是三姓村人的悲壮抗争,还是丁庄人的疯狂堕落,作者最终关注的却是生的意义,是对人类存在的深切关怀,是对生命原初寻找后的清晰的茫然和茫然的清晰。
【参考文献】
[1]阎连科.日光流年[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2]阎连科.丁庄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王海燕.试论阎连科小说中的死亡意象——以《日光流年》和《丁庄梦》为例[J].名作欣赏.2008(18)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