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将四段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四段教学法
四段教学法分为讲授、演示、练习、实战四个教学环节。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一种技能,必须先建立相关的操作概念,通过模仿练习学会基本操作,然后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掌握该项技术,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四段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这种技能的形成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有序地展开教学工作,进行技能培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习兴趣,渐进掌握技能。
二、四段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讲授,学生倾听
老师讲授是四段教学法的第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常是采用提问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讲解新知识点结合的方式进行的。通过提问,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温习知识点,起到预热作用,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导入课题,利用新课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一基础上再展开教学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把握好三个关键要素,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例如,在讲解《方正飞腾课》的“设计制作杂志内文”一节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浏览一份杂志内文,找出特殊字的制作及杂志内文排版的特点,进而总结出杂志内文排版的方法。这样,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又激发起学生动手排版的兴趣。师生一起分析版面时,以“排杂志内文—版心设置—灌入文字—排正文—排标题—排图片—排版时注意事项”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主题更加突出,易于讲解,方便学生掌握,因此,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在分析过程中,分析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教师演示,学生学习
教师利用电子教室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观察、记录教师操作步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详细地讲解操作步骤。在演示过程中,还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操作进行分步示范,用慢动作演示,最后以正常速度演示完整过程,以此诠释整个技能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步骤和环节,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操作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老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也是“身教”的过程,规范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动作。
3.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练习阶段是学生技能形成的起步阶段,即在老师讲解和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操作,把刚刚建立起的理论操作过程付诸实践。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操作要领由自我领会到独立、正确地完成技术动作操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完成感性认知和实现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老师应该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动态,用赞许、激励的语言指导学生操作,手把手地传授技能。
4.学生实战,相互评价
经过模仿操作后,学生已掌握了技能的基本操作方法。这时,加以相关的专项课题练习,学生就能由简单的模仿操作,逐步过渡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最终做到完全掌握技能并熟练运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做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了解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反思操作过程,通过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制定改进方案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老师的说教更为有效。
实践证明,四段教学法契合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规律,丰富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一、四段教学法
四段教学法分为讲授、演示、练习、实战四个教学环节。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一种技能,必须先建立相关的操作概念,通过模仿练习学会基本操作,然后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掌握该项技术,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四段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这种技能的形成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有序地展开教学工作,进行技能培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习兴趣,渐进掌握技能。
二、四段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讲授,学生倾听
老师讲授是四段教学法的第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常是采用提问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讲解新知识点结合的方式进行的。通过提问,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温习知识点,起到预热作用,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导入课题,利用新课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一基础上再展开教学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把握好三个关键要素,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例如,在讲解《方正飞腾课》的“设计制作杂志内文”一节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浏览一份杂志内文,找出特殊字的制作及杂志内文排版的特点,进而总结出杂志内文排版的方法。这样,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又激发起学生动手排版的兴趣。师生一起分析版面时,以“排杂志内文—版心设置—灌入文字—排正文—排标题—排图片—排版时注意事项”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主题更加突出,易于讲解,方便学生掌握,因此,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在分析过程中,分析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教师演示,学生学习
教师利用电子教室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观察、记录教师操作步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详细地讲解操作步骤。在演示过程中,还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操作进行分步示范,用慢动作演示,最后以正常速度演示完整过程,以此诠释整个技能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步骤和环节,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操作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老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也是“身教”的过程,规范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动作。
3.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练习阶段是学生技能形成的起步阶段,即在老师讲解和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操作,把刚刚建立起的理论操作过程付诸实践。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操作要领由自我领会到独立、正确地完成技术动作操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完成感性认知和实现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老师应该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动态,用赞许、激励的语言指导学生操作,手把手地传授技能。
4.学生实战,相互评价
经过模仿操作后,学生已掌握了技能的基本操作方法。这时,加以相关的专项课题练习,学生就能由简单的模仿操作,逐步过渡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最终做到完全掌握技能并熟练运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做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了解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反思操作过程,通过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制定改进方案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老师的说教更为有效。
实践证明,四段教学法契合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规律,丰富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