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运行与管理工作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效益,促进单位的事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资金管理 指标分析
随着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各项医改政策逐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投入、成本管理等各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积极做好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开源节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卫生事业单位中陆续开展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卫生事业单位对内控体系建设不够重视,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纸面文章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单位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二是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多由财务科牵头制定,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定的内控制度难以达到全面、细化的要求,不能结合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因此无法满足单位的实际需要。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随着医改的全面推进,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加大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够、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规划。以至于无法对单位的收入规模进行规划,导致无法编制预算;或者对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确,重大项目没有经过论证,导致缺乏编制预算的依据。
2.预算编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剛性。预算编制中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过大,预算形同虚设。
3.预算编制未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编制时仅仅由财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数字的简单汇总,而不是由业务科室根据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及科室的发展规划进行周密的计划编制的预算。
(三)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绩效跟踪评价不及时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绩效跟踪评价,绩效跟踪评价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使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应用价值。管理层无法得到资金使用效率与产生效益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到可靠的依据用以判断项目的持续可行性,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不良后果。
(四)决算分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决算分析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决算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不能掌握资金的预算使用差异及差异原因,影响管理层的资金管理决策。缺乏决算分析,就无法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有效的监控,卫生事业单位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难以提供充足的依据,无论是在提高收入能力,还是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方面都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单位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预算和决算不统一,就难以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出现资金不按照预算用途使用,有超预算或预算外支出,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
完善的资金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缺乏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即使单位配备了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不能与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比较滞后,效率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了事前及事中控制,难以对卫生事业单位全面管理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由专门的内控部门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由全部科室参与内控体系建设,对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的降低资金风险。
第二,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评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尤其是资金业务进行流程梳理,明确各业务环节及岗位设置,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
第三,在全体职工范围内开展内控制度体系的培训也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还要进行专项培训,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要服从卫生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预测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对全年的资金使用进行激励与约束。科学的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是由各科室在考虑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申报汇总编制的,而不是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重大项目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由专业委员会集体评审筛选。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要明确单位的发展目标,并设置合理的测算指标,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完成预算的编制。预算批复后,要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细化,下发到各个责任科室,督促其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跟踪评价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实施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规范管理。通过全面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查找出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对资金使用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才能成分体现出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因此,要建立全面的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细化、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业务科室的积极性。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并作为下一年度申报预算的依据,促进业务科室节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事后评价,也可以是事前评价与事中评价。
(四)加强决算分析的监督功能
健全的决算分析制度能全面反映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反映资金的收入构成与支出构成,反映资金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轨迹,对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目标的确立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决算分析能很好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进行对比,既包括对资金用途是否符合预算编制内容,也包括是否在预算内开支,以及对于超预算与预算外开支进行分析。因此,全面的决算分析对各层各级的管理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在数字中发现问题;二是要求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分析数据;三是要将决算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到绩效评估与考核中,充分发挥决算分析的监督作用。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金监管
卫生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具有基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但是针对资金管理没有完整的信息化监控体系,有的卫生事业单位甚至存在游离于预算之外的资金,管理层不掌握自己单位的“家底”,监督管理发挥不了作用,容易出现“小金库”等问题。如果能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流程和监管措施与单位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将预算与执行统一管理,减少或消除人为调整的因素,能更好的进行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及审批授权制度,不相容岗位要严格设置权限及个人账号,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桂梅.探讨如何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预算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
[2]吴刚.试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2(15).
[3]刘江南.对卫生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36).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资金管理 指标分析
随着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各项医改政策逐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投入、成本管理等各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积极做好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开源节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卫生事业单位中陆续开展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卫生事业单位对内控体系建设不够重视,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纸面文章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单位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二是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多由财务科牵头制定,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定的内控制度难以达到全面、细化的要求,不能结合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因此无法满足单位的实际需要。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随着医改的全面推进,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加大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够、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规划。以至于无法对单位的收入规模进行规划,导致无法编制预算;或者对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确,重大项目没有经过论证,导致缺乏编制预算的依据。
2.预算编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剛性。预算编制中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过大,预算形同虚设。
3.预算编制未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编制时仅仅由财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数字的简单汇总,而不是由业务科室根据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及科室的发展规划进行周密的计划编制的预算。
(三)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绩效跟踪评价不及时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绩效跟踪评价,绩效跟踪评价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使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应用价值。管理层无法得到资金使用效率与产生效益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到可靠的依据用以判断项目的持续可行性,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不良后果。
(四)决算分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决算分析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决算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不能掌握资金的预算使用差异及差异原因,影响管理层的资金管理决策。缺乏决算分析,就无法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有效的监控,卫生事业单位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难以提供充足的依据,无论是在提高收入能力,还是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方面都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单位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预算和决算不统一,就难以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出现资金不按照预算用途使用,有超预算或预算外支出,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
完善的资金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缺乏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即使单位配备了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不能与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比较滞后,效率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了事前及事中控制,难以对卫生事业单位全面管理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由专门的内控部门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由全部科室参与内控体系建设,对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的降低资金风险。
第二,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评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尤其是资金业务进行流程梳理,明确各业务环节及岗位设置,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
第三,在全体职工范围内开展内控制度体系的培训也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还要进行专项培训,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要服从卫生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预测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对全年的资金使用进行激励与约束。科学的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是由各科室在考虑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申报汇总编制的,而不是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重大项目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由专业委员会集体评审筛选。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要明确单位的发展目标,并设置合理的测算指标,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完成预算的编制。预算批复后,要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细化,下发到各个责任科室,督促其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跟踪评价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实施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规范管理。通过全面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查找出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对资金使用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才能成分体现出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因此,要建立全面的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细化、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业务科室的积极性。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并作为下一年度申报预算的依据,促进业务科室节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事后评价,也可以是事前评价与事中评价。
(四)加强决算分析的监督功能
健全的决算分析制度能全面反映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反映资金的收入构成与支出构成,反映资金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轨迹,对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目标的确立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决算分析能很好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进行对比,既包括对资金用途是否符合预算编制内容,也包括是否在预算内开支,以及对于超预算与预算外开支进行分析。因此,全面的决算分析对各层各级的管理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在数字中发现问题;二是要求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分析数据;三是要将决算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到绩效评估与考核中,充分发挥决算分析的监督作用。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金监管
卫生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具有基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但是针对资金管理没有完整的信息化监控体系,有的卫生事业单位甚至存在游离于预算之外的资金,管理层不掌握自己单位的“家底”,监督管理发挥不了作用,容易出现“小金库”等问题。如果能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流程和监管措施与单位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将预算与执行统一管理,减少或消除人为调整的因素,能更好的进行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及审批授权制度,不相容岗位要严格设置权限及个人账号,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桂梅.探讨如何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预算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
[2]吴刚.试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2(15).
[3]刘江南.对卫生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