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点燃儿童的体验和表达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GANG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戏剧教学法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具有即兴、全员参与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即兴表演,教师即兴回应。另外,戏剧教学法的展开并不以表演为教学目的,而是利用富有创造性的戏剧过程去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个性、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戏剧教学法以儿童为本位,注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它不是教授儿童专业表演技巧,而要求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以戏剧的各种表演元素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利用戏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戏剧的情境下体验和表达,完成自动、自发的学习,获得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二、体验与表达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学科教育对于儿童体验和表达缺乏关注,儿童常常处于一种被灌输的被动状态,从而处于一种机械的“失语”状态。
  (一)体验——最直接、最鲜活认识世界的方式
  学习是一个经验转化、知识创造的过程。体验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才能完成知识构建、能力养成。体验是儿童最直接、最鲜活认识世界的方式。
  (二)表达——与世界沟通、建立联结的工具
  表达指的是将思维成果通过文字语言、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反映出来。对于儿童而言,表达促进其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表达能力的发展为其社会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儿童知识学习、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验和表达共同作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验让认知内化,表达让行为外现,两者结合让儿童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且联结新的情境,构建出新的经验意义,真正有所感悟,激发出表达的欲望。

三、戏剧教学法让儿童在语文课堂更好地体验和表达


  新课改指出,教师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展开,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实践动手、创新创造等基础能力。戏剧教学法的引进,可以充分利用戏剧性活动为语文实践教学的展开提供平台,其发展重点在于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及其自发性的表达。
  (一)有针对性的游戏设置——启动儿童体验和表达
  戏剧教学法的运用中,有针对性的游戏设置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游戏离不开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启动儿童的戏剧体验,让孩子身心愉悦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上的戏剧活动中,从而自然勇敢地表达自我。
  1.以下举例可在《三个小伙伴》语文课堂上用于暖身的游戏
  游戏名称:“萝卜蹲”游戏。
  游戏准备:全班学生起立,自由选择课文中的动物形象。
  游戏目的:热身,初识课文角色,锻炼学生专注力和反应力。
  操作过程:一个角色的学生念口令,相应角色做动作,并且继续念口令让游戏继续。
  通过暖身游戏,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中的三位主角,最后让学生带着“发生了什么故事”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游戏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2.以下举例可在《蚂蚁和蝈蝈》课上用于主题教学的游戏
  游戏名称:即兴反应游戏。
  游戏准备:全班学生在教室里起立。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即兴反应能力,激发想象力,为主题活动的开展作铺垫。
  操作过程:老师讲故事,学生通过做肢体动作回应故事。
  这个游戏中,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表达给出了自己听到故事后的回应。使用戏剧教学法的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游戏,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契合儿童游戏的天性,接近儿童认知、体验世界的方式,带领学生初步投入体验和表达中。
  (二)主题式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深化儿童体验和表达
  戏剧的本质在于它营造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借助扮演,得到接近知识的经验。戏剧让书本中的知识,不再只是片段的学习,而是全面的体验。戏剧教学法在主题式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是深化儿童体验和表达的有效途径。可在语文课堂作以下尝试。
  1.选定合适的戏剧主题构建主题式情境
  综合乔·温斯顿对于何为好的戏剧主题的阐释,总结出以下几点:主题要有发展出新剧情的可能性,能吸引儿童兴趣,故事的文字流畅,叙事优美,象征性地探讨某些议题。
  例如,可将苏教版一年级课文《蚂蚁和蝈蝈》作为戏剧活动的主题情境。首先,故事有活泼精彩的设定和生动曲折的情节,能为戏剧带来惊喜和乐趣。其次,故事以童话的形式生动描绘了主角形象,设置有冲突的情节和大量想象空间。这些都是能运用戏剧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营造良好体验式学习情境的前提。
  2.恰当运用角色扮演等戏剧教学法策略
  教师需要利用一系列戏剧策略创造“特定”的虚拟的连贯的戏剧脉络,将抽象的学习主题转化成具有真情实感的戏剧情境,学生就能在其中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和主题的探索。
  课堂上学生即兴表演不同角色,可以对情境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理解。比如,通过表演“蚂蚁”和“蝈蝈”争论的过程,学生们最终讨论出了许多解决这场冲突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和拓展不同角色的情境,练习体会别人的想法和情绪,练习换位思考。
  (三)平等开放的对话氛围——支持儿童体验和表达
  在使用戏剧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真正平等、开放的,团体氛围也是安全、轻松、愉悦的。在运用戏剧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不再是传统的主客分离状态,不再是教师教授、儿童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模式,与儿童互为主客体,共同建构戏剧活动。这样的对话氛围有助于儿童更好地体验和表达。

四、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运用戏剧教学法于語文课堂的经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上体验和表达作了研究初探。
  第一,戏剧教学法的本质是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真正主动投入到当下的语文课上,启动了在戏剧过程中的体验和表达。
  第二,戏剧教学法提供了一个体验式学习的情境,情境的主题往往都是结合教材、儿童理解和感兴趣的。同时,角色扮演等许多戏剧的策略都可以带领儿童从生活进入这种情境,深化体验,激发其在认知和情感上的表达。
  第三,运用戏剧教学法的语文课堂,营造了真正平等开放的对话氛围,也是对儿童体验和表达的一种鼓励和支持。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语言,师生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我们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积极语言,给课堂注入“善”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个人潜能,逐渐形成积极品格。一、期望效应应对课堂沉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格尔通过“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往往有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趋势,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期望,能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情境】  小颖是班级里成
期刊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概述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教学内容的交流、对话及合作,最后对各自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使师生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互动表层化,缺乏深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出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氛围的目的,加入游戏等环节,
期刊
一、板块式教学的源起  (一)教材专业解读能力的欠缺  1.相当部分教师解读教材视角仍较单一,缺少发现教材独特性的能力,尤其缺乏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这与教师“以读教参取代独立读教材”的习惯和意识有关。  2.相当部分教师依然没有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教学的起点和归宿都仅仅指向于对文本内容和核心价值的理解,缺少对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关注。  3.对课标年段教学要求的漠视和不解。对于课标的学习还不够,
期刊
身为教师,我们一方面高呼着“向45分钟要效率”“要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实施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人的课堂模式。我们总是以课堂上知识点传授的多少来衡量课堂是否高效。归根结底,这是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我们总认为讲得不够全面,生怕考试的时候漏掉某些得分点。事实上,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所谓的得分点在中考中能派得上用场的微乎其微。现在的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
期刊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强调了“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结合四种有效提问方式——“诱问、巧问、善问、追问”的实践经验来进行阐述。一、在新授课时“诱问”,培养自学
期刊
古诗词融诗人、词人的思想意识于其中,古诗词教学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精神意蕴,在教给学生古诗词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境界。一、创设情境,引發情感共鸣  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图片再现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联想来再现、丰富诗词形象,从而引发情感共鸣。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就出现了一条小舟,这条小舟载着她遇
期刊
四年级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尽可能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搭建平台,助力学生思维发展。一、借助涵泳补白,拓展思维广度  教材文本由于艺术表达的需要,留有很多空白。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推促他们主动与文本、作者進行深度对话。比如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中:“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
期刊
一、蒙学识字  “蒙童多记性”,古人认为蒙童阶段是记性最好的阶段。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老师应以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本方法,在孩子字形掌握或字义理解有困难之处,通过故事、图片、视频解说等方法加以阐释,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统编版教材的很多细节都考虑了孩子的难易接受程度,以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统编版教材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
期刊
一、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学习《赤壁赋》品传统文化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时创作的一篇赋,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其中,就有着道家思想的影子。  苏轼对于道家思想的吸收,并不是照搬照用,而是有所取舍。他摒棄了道家人生哲学中的虚无颓废、无为守柔等消极方面,吸收了其轻视功名、注重自我的积极方面,以及超越世俗、摆脱物欲的处事精神。他
期刊
《小毛虫》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说明文。文中的小毛虫不仅形神兼备,意趣盎然,还有一种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托物言理的内在神韵。课文借助一些关键字词,让所状之物跃然纸上,撞击心灵。但是教学时,若简单地抓住几个典型的说明方法,围绕物的特点,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解,显然不能对物的立體形象和文字材料的质感进行深度挖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学呢?状物类文本,无论是客观描摹还是主观寄情,都会着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