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想章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三一的股权激励,采取大股东割让的形式,公司成立时就预留了一块,前期由董事长梁稳根代为行使。
陈林,原是湖南邵阳某国企的一名科研人员。1998年加盟三一时还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不喜张扬、踏实做事”的他现已升任公司汽车起重机研究院院长。三一重工上市之初,公司给予他及另外10多位科研人员部分股权。拥有数万股股票的陈林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是三一名副其实的合伙人!”
向文波称他也是公司股权激励的受益者。
众所周知,三一的创始人是梁稳根、唐修国等4位创业者。1991年,向文波加盟三一,梁稳根给了他8%集团股份,当时市值不到300万元。三一上市后,按2007年公司股票二级市场最高价计算,仅股权一项向文波 “身价”就已经超过33亿元。
“谁说我不是‘中国第一打工仔’?”在采访中,向文波如此调侃。“股权激励有利于稳定团队,吸纳人才,帮助我们科学化管理企业,贯彻帮助员工成功这一核心理念!”
股权激励实施使三一成了一个“造富工厂”。在三一,拥有百万、千万元资产的员工数以百计,9名董事会成员资产均超过亿元,在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除董事长梁稳根以20.6亿美元的资产居第十七位外,唐修国、向文波、袁金华、毛中吾等4人也一起上榜。
为员工设计事业发展通道
管理通道:新员工—主管—科长—部长—总监—总经理—总裁。
技术通道:新员工—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
营销通道:新员工—营销代表—营销师—高级营销师—营销专家—资深营销专家。
“这是三一为员工事业舞台设计的发展通道。”三一重工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王务超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在三一,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公司都从制度上为员工设计了一条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行政管理职位只有那么多,技术与营销同样可以达到与之相同的高度。”
就普通一线工人而言,三一同样给予高度关注。梁稳根多次为他们指导人生发展路径。他鼓励一线工人道:“你们可以通过努力成为班组长,而优秀者将被获得公司选送到大专院校深造的机会,学成后通过各种机会锻炼,可以一步步地成为车间主任、部长甚至总经理。”
据了解,2006年至2007年,就有126名优秀工人走上班组长岗位,293名优秀工人被选为后备班组长,部分后备班组长转岗成为售后服务工程师。
在用人方面,公司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不拘一格,公平竞争。
29岁的梁栋在许多人眼里,其晋升速度如同坐上了“直升飞机”。进入公司4年,即从一名普通的营销代表升为总裁助理兼国际本部总经理,为三一集团最年轻的公司领导。
25岁的李标志,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行政本部总监的职务转变。李标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有两句话有很深印象:一是“世界上到处都有才华横溢的穷人”,二是“跟什么人在一起就能成为什么人”,他说他的人生轨迹将“依托三一,实现自我。”
在三一总部行政楼大厅,记者发现休息区里坐满了求职者。“除一年一度的春节的大型招聘会外,公司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固定时间用来招聘人才。”公司宣传部干事张莉告诉记者,三一之所以受到求职者欢迎,除了薪水原因外,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是他们考虑的重点,“工资对员工虽说有诱惑力,但事业更重多的是体现凝聚力和价值认同。”
使员工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一边是许多人处于就业状态,特别是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一边是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如何化解这对矛盾?除招聘和挖掘人才外,三一还将构建自身的培训体系放到公司战略这一高度。
韩宗和,31岁进入三一时,还只是一名普通钳工。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6年获得公司“送读计划”的指标,目前,他正全脱产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早在2000年,三一“送读计划”的雏形就已经形成。近年来,公司投入资金,已将300余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服务人员,送往各大院校研读MBA、EMBA、工程硕士,一些一线工人还被送往高等院校学习。
2002年,三一投资建设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中心设有营销、研发、服务、技工、管理、入司等一系列培训。仅2007年,集团培训员工62205人次,全员人均培训天数达21天。
27岁的邓铭志,6年前走出校园便一脚踏进了三一,当初的调度员如今已成为公司核心部门泵送制造部副部长。“我是‘三一大学’毕业的。” 邓铭志心存感激地对记者说,他前后多次到公司培训中心接受带薪学习,就在去年的4月份,还到广州培训了英语。
除邀请国内知名的励志教育、时间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专家来三一为员工授课外,在三一教授团队中,还经常看到张五常、许小年、樊纲等知名经济学家的身影。向文波说,“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除硬件设施投入外,2006年公司用于培训的直接费用超过1000万元,2007年超过了4000万元。”王务超介绍,“近年,公司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占支付员工工资收入的10%,而微软、IBM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这个数据是5%。”
“员工的成功”转化成了企业的生产力。
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以50%以上的年增长率向前推进,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净利润42.5亿元,短短十多年时间,三一一跃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的标杆企业。对此,向文波说,“企业发展了,除了更好地回馈社会、贡献国家,还要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员工是公司的血液、细胞,是三一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