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家族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舒张功能变化特点研究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测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舒张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对92例有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和97例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应用组织多普勒测定舒张早期速度(Em)、舒张晚期速度(Am),计算Em/Am的值.结果 有家族史组Em、Em/Am值在4种左心室构型中均低于无家族史组.其中有家族史向心性重构型Em、Em/Am分别为(7.95±0.08)cm/s和(0.72±0.04),无家族史组为(8.77±0.58)cm/s和(0.80±0.08).有家族史向心性肥厚型Em、Em/Am分别为(6.65±1.73)cm/s和(0.60±0.12),无家族史组向心性肥厚型为(7.80±2.30)cm/s和(0.70±0.10).向心性重构型和向心性肥厚型Em、Em/Am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家族史对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在向心性肥厚型中舒张功能受损最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当归对大鼠残肾模型中肾脏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及与缬沙坦治疗作用相比较.方法 通过SD大鼠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设假手术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当归治疗组7只,缬沙坦治疗组6只,当归加缬沙坦治疗组6只.12周后采集血样、24 h尿样及肾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浸润肾组织巨噬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增生内皮细胞数
CD40/CD40L是一对重要的免疫协同刺激分子,能够通过诱导细胞活化,上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也已起步,为我们认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下肢淤肿、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引起股青肿、肢体缺血坏死,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力.还有部分患者可随病情发展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本文对近年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进行综述。
患者 男,52岁,水泥厂职工.因"咳嗽、胸闷、气促逐渐加重10 d."于2006年1月25日收住院.患者入院前10 d无诱因出现咳嗽、胸闷、活动后气促,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胸腔积液,入我院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