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主题阅读模式下的作文教学,就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采用以线串珠的阅读模式,通过横向或纵向延伸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文本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什么是主题阅读?就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教材,进行主题拓展阅读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大语文观为教学理念,根据主题展开横向或纵向阅读,让学生丰富阅读积累,掌握表达技巧,立足于“读”,着眼于“写”。读是显性的,写是隐性的。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中学会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才能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境界。下面,笔者以“课余生活”这一主题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阅读中梳理和勾勒文章脉络
围绕主题,就能生发思想;遵循主题,就能探知方法。如果学生每天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坚持一两周,这一主题就会植根于他们的脑海,并形成清晰的文章脉络。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一单元时,如果把每篇课文分开,让学生孤立地阅读,学生就只能学会或吃透单篇课文的重难点,对于整个单元没有整体性的认识,可能学完整个单元的课文,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课余生活。在写单元作文“我的课余生活”时,也就不会选材,不知从何处下笔。但是从单元主题出发展开教学,通过纵向对比阅读,学生就会明白:课余生活就是上课以外的时间的生活,这四篇课文分别从课间、游戏、爬山、劳动等方面写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很快就能联系到画画、书法、打篮球、跳皮筋、收集标本、做家务等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学完课文,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知道该写什么。
二、在阅读中积累和储备写作素材和技巧
叶圣陶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想让学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就要引导他们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一个“采蜜本”,用来摘抄好词佳句和美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有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写起文章自然能笔下生花、文思如泉涌。这学期,我鼓励学生每天在睡前读半小时书,并用“采蜜本”摘录精彩语句。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写的日记篇幅变长了,句子变通顺了,描写也变生动了,时不时还能用一些修辞手法。赵昱凯同学在《我的课余生活》中写道:“下课了,有的女生在踢毽子,两只小辫子像两只蜻蜓一样上下飞舞……”我当时很惊讶,问他这么好的比喻句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告诉是从课外书上积累的。看来,拓展阅读起了作用。学生已经把听到的、读到的知识内化,并运用到了作文中。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会极大地丰富,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不知从何处下笔的情况了。
三、在阅读中积累和学习表达技巧
即便有了主题、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如果不具备写作技巧,还是写不出佳作。课文是最好的范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观察、选材、立意的。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一单元时,可以开展“记录课余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學生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至于记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料,学生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形式的,有图文结合形式的,有文字形式的,有小调查形式的,有作品展示形式的,等等。在记录过程中,有的模仿《爬天都峰》一文,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记录户外运动;有的模仿《槐乡的孩子》一文,按照由苦到乐的情感线索记录自己做家务的过程。接下来,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感受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期一个星期的记录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体验课余生活的兴趣,而且也让他们知道了“我的课余生活”这篇作文应该怎么写。
总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教材,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不应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素材立刻变成自己的作品,更不能逼着学生“依葫芦画瓢”写“八股文”。而是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站在单元主题的高度制定教学计划,把孤立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找到读与写的契合点,逐步渗透,相互作用。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写作,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表达方法,还能找到写作的窍门,学会智慧作文。
什么是主题阅读?就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教材,进行主题拓展阅读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大语文观为教学理念,根据主题展开横向或纵向阅读,让学生丰富阅读积累,掌握表达技巧,立足于“读”,着眼于“写”。读是显性的,写是隐性的。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中学会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才能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境界。下面,笔者以“课余生活”这一主题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阅读中梳理和勾勒文章脉络
围绕主题,就能生发思想;遵循主题,就能探知方法。如果学生每天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坚持一两周,这一主题就会植根于他们的脑海,并形成清晰的文章脉络。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一单元时,如果把每篇课文分开,让学生孤立地阅读,学生就只能学会或吃透单篇课文的重难点,对于整个单元没有整体性的认识,可能学完整个单元的课文,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课余生活。在写单元作文“我的课余生活”时,也就不会选材,不知从何处下笔。但是从单元主题出发展开教学,通过纵向对比阅读,学生就会明白:课余生活就是上课以外的时间的生活,这四篇课文分别从课间、游戏、爬山、劳动等方面写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很快就能联系到画画、书法、打篮球、跳皮筋、收集标本、做家务等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学完课文,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知道该写什么。
二、在阅读中积累和储备写作素材和技巧
叶圣陶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想让学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就要引导他们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一个“采蜜本”,用来摘抄好词佳句和美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有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写起文章自然能笔下生花、文思如泉涌。这学期,我鼓励学生每天在睡前读半小时书,并用“采蜜本”摘录精彩语句。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写的日记篇幅变长了,句子变通顺了,描写也变生动了,时不时还能用一些修辞手法。赵昱凯同学在《我的课余生活》中写道:“下课了,有的女生在踢毽子,两只小辫子像两只蜻蜓一样上下飞舞……”我当时很惊讶,问他这么好的比喻句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告诉是从课外书上积累的。看来,拓展阅读起了作用。学生已经把听到的、读到的知识内化,并运用到了作文中。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会极大地丰富,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不知从何处下笔的情况了。
三、在阅读中积累和学习表达技巧
即便有了主题、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如果不具备写作技巧,还是写不出佳作。课文是最好的范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观察、选材、立意的。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一单元时,可以开展“记录课余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學生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至于记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料,学生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形式的,有图文结合形式的,有文字形式的,有小调查形式的,有作品展示形式的,等等。在记录过程中,有的模仿《爬天都峰》一文,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记录户外运动;有的模仿《槐乡的孩子》一文,按照由苦到乐的情感线索记录自己做家务的过程。接下来,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感受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期一个星期的记录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体验课余生活的兴趣,而且也让他们知道了“我的课余生活”这篇作文应该怎么写。
总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教材,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不应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素材立刻变成自己的作品,更不能逼着学生“依葫芦画瓢”写“八股文”。而是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站在单元主题的高度制定教学计划,把孤立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找到读与写的契合点,逐步渗透,相互作用。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写作,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表达方法,还能找到写作的窍门,学会智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