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工作统筹作用,以建强红色堡垒、培育红色引擎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模式链接教书育人通道,促进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同频共振,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构建起“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一、筑牢红色堡垒,激活凝心聚力“强磁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红色引擎”工程以教师党支部为基础,明标准、定标杆、强指导、重示范,不断增强抓党支部建设的“硬核”能力,着力将其打造成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制定《红色引擎党支部建设标准》,明确党支部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突出强调党支部在政治引领、立德树人、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示范建设和成效引领作用。制作“红色引擎教师党支部”统一门牌标识,悬挂在支部所在系、教研室,强化教师党员责任意识,强化教师履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各支部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对标争先”“结对共建”“最佳党日立项”等活动。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兽医党支部以打造金课为切入点,开展“一师一课”活动,打造党员教师多、名师多、金课多“三多”党支部。工程技术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开展“红色引擎支部建设+”活动,在松原市建立教学实践与科技创新基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活动为“三会一课”赋予了更加鲜活的内容,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共提高。三年来,学校党委共遴选“红色引擎”教师党支部38个,学校党委组织部定期考核检查,验收通过率100%。“红色引擎”党支部的选树,使其他支部学有标杆、做有示范,红色堡垒组合成群,支部堡垒核心提升。
二、涵养教育初心,培塑教书育人“大先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学校党委每年选树120名左右专业教师确定为“红色引擎教师”,为他们量身定制“红色引擎”教师培训班,培训贯穿全年,制定集理论培训、示范展示、课程实践、党性教育和素质拓展于一体的多元化培训方案,每月都安排培训内容。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红色引擎”教师作理论辅导报告、教学示范。学员分组开展理论研讨和教学沙龙,舉办说课大赛集中展示。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锤炼教师意志品质,激发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依托四平战役纪念馆、学校“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和体验教学的方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求培训教师上课时佩戴“红色引擎教师”徽章,亮明身份,彰显责任,勇当先锋。通过培训,“红色引擎”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内涵,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成为党的思想与政策的传播者、学生人生梦想的领航人。
三、厚植红色基因,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课程思政是“红色引擎”工程的落脚点,立德树人则是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的最终目标。历经锻造的“红色引擎”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讲授课程,达到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预期效果。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红色引擎教师”自觉把防疫抗疫素材融入教学,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确保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不误、两促进。为了检验“红色引擎”工程的成效,学校党委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在最新一批调查中,95%以上的学生认为,“红色引擎教师”的专业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并存,内容更丰富,课堂更生动;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红色引擎教师”的课堂上学习效果更好。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教师更有情怀,学生充满正能量。
四、融通全校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大合唱”
精于谋划,善于落实。“红色引擎”工程构建了“学校——学院——党支部——党员教师”四位一体的党建、思政工作格局,开创了“党建引领、思政育人”新载体。学校党委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出发,注重统筹谋划,强化制度设计,凝聚广泛共识,使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乃至广大教师达成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各学院党委和教师党支部结合专业特色,从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多个环节加强教研,积极创造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课程模式。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红色引擎”工程完美实现了“三推进、三提升”的目标,即推进党支部建设、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三全育人”质量。
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育人规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切实把党建引领、思政育人的理念转化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红色引擎”新篇章。(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 姝
一、筑牢红色堡垒,激活凝心聚力“强磁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红色引擎”工程以教师党支部为基础,明标准、定标杆、强指导、重示范,不断增强抓党支部建设的“硬核”能力,着力将其打造成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制定《红色引擎党支部建设标准》,明确党支部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突出强调党支部在政治引领、立德树人、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示范建设和成效引领作用。制作“红色引擎教师党支部”统一门牌标识,悬挂在支部所在系、教研室,强化教师党员责任意识,强化教师履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各支部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对标争先”“结对共建”“最佳党日立项”等活动。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兽医党支部以打造金课为切入点,开展“一师一课”活动,打造党员教师多、名师多、金课多“三多”党支部。工程技术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开展“红色引擎支部建设+”活动,在松原市建立教学实践与科技创新基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活动为“三会一课”赋予了更加鲜活的内容,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共提高。三年来,学校党委共遴选“红色引擎”教师党支部38个,学校党委组织部定期考核检查,验收通过率100%。“红色引擎”党支部的选树,使其他支部学有标杆、做有示范,红色堡垒组合成群,支部堡垒核心提升。
二、涵养教育初心,培塑教书育人“大先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学校党委每年选树120名左右专业教师确定为“红色引擎教师”,为他们量身定制“红色引擎”教师培训班,培训贯穿全年,制定集理论培训、示范展示、课程实践、党性教育和素质拓展于一体的多元化培训方案,每月都安排培训内容。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红色引擎”教师作理论辅导报告、教学示范。学员分组开展理论研讨和教学沙龙,舉办说课大赛集中展示。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锤炼教师意志品质,激发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依托四平战役纪念馆、学校“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和体验教学的方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求培训教师上课时佩戴“红色引擎教师”徽章,亮明身份,彰显责任,勇当先锋。通过培训,“红色引擎”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内涵,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成为党的思想与政策的传播者、学生人生梦想的领航人。
三、厚植红色基因,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课程思政是“红色引擎”工程的落脚点,立德树人则是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的最终目标。历经锻造的“红色引擎”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讲授课程,达到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预期效果。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红色引擎教师”自觉把防疫抗疫素材融入教学,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确保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不误、两促进。为了检验“红色引擎”工程的成效,学校党委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在最新一批调查中,95%以上的学生认为,“红色引擎教师”的专业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并存,内容更丰富,课堂更生动;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红色引擎教师”的课堂上学习效果更好。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教师更有情怀,学生充满正能量。
四、融通全校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大合唱”
精于谋划,善于落实。“红色引擎”工程构建了“学校——学院——党支部——党员教师”四位一体的党建、思政工作格局,开创了“党建引领、思政育人”新载体。学校党委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出发,注重统筹谋划,强化制度设计,凝聚广泛共识,使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乃至广大教师达成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各学院党委和教师党支部结合专业特色,从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多个环节加强教研,积极创造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课程模式。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红色引擎”工程完美实现了“三推进、三提升”的目标,即推进党支部建设、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三全育人”质量。
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育人规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切实把党建引领、思政育人的理念转化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红色引擎”新篇章。(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