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怒哀乐每人都有,然而多数人似乎特别害怕发怒,总把愤怒跟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冲动、攻击、打架、伤害等联系起来。事实上,现代人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累积,生气是在所难免的。
生气并不单纯是件坏事,生气也是要学习的。
愤怒的坏处
人们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清楚思考,甚至会扭曲一些看法。如许多犯罪行为往往是在犯人愤怒、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事件。怒气若没有加以宣泄处理,积压的愤怒很容易导致攻击行为。
愤怒的对象会转移,如课桌椅、清洁女工等等。
长期累积怒气会导致心身疾病,如头痛、胃溃疡和其他消化系统问题等。
愤怒的好处
当人在生气和发怒时,身体会产生许多变化:如肾上腺荷尔蒙急速分泌,促使肝脏制造更多肝醣;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肌肉紧绷;眼球内的瞳孔扩大——这一切,都是为了快速供给人们能量,让我们做好防卫,以便回应外来袭击。
愤怒能提醒我们一些极为重要的信息。很多时候,愤怒底下还蕴藏了许多复杂的情绪值得我们关注,如恐惧、挫折、被利用等等。
如何好好生一场气
觉察和认知愤怒情绪:平日时时提醒自己,可以生气,但不要伤人,更不要迁怒无辜者。心理学研究发现,可以“意识到”的愤怒,其杀伤力一般比“没有意识”到的愤怒为小。所以觉察自己常因哪些人、事、物出现愤怒情绪,学习不被情绪控制行为是极其重要的。
接受自己有生气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生气的需求,切记不要因为顾虑修养或形象而长期把各种不满情绪压抑下来,充满蒸汽的压力锅爆发开来时,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适当宣泄怒气:当愤怒冲上心头,自己开始出现混乱的思绪,马上在心中对自己喊“停”,离开事件现场。接下来可将怒气发泄到一些“安全”的替代物上,如捶打枕头、在密室或旷野中叫喊。待怒气消减后,再回来处理事件。如果情势无法让你及时走开,请尝试深呼吸放松,或转移注意力,关注身边其他的物件,或在心里数号码,从“1”数到“100”,然后再倒数。
将愤怒转化为积极行动而不是任意爆发:可以让迁怒你的对方知道“我对你刚才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感到生气,希望就这番话、这件事跟你进一步谈一谈……”,而不是马上在言语或行动上攻击对方,引发冲突。如果发现自己无法马上作出回应,可以向其他信任的对象发牢骚,倾诉自己的心情。
尝试找出自己的“生气模式”: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会建立一套自己独有的“生气反应模式”,有的人会委曲求全、有的人会马上反击、有的人会转移怒气,迁怒他人……观察自己的模式,并尝试打破一些不适用、甚至可能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的恶性循环。
由“自我防卫”改为“积极倾听”:不要老是为自己的反应找理由。尝试看看自己生气背后是否还蕴藏着更深层的情绪,如自尊受伤、无法接受自己被指出弱点、惩罚或报复对方等。只有找出了内在的真实需要,积极倾听内心的需求,才能提升对个人的了解认识,寻求更深层的改变与成长。
生气并不单纯是件坏事,生气也是要学习的。
愤怒的坏处
人们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清楚思考,甚至会扭曲一些看法。如许多犯罪行为往往是在犯人愤怒、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事件。怒气若没有加以宣泄处理,积压的愤怒很容易导致攻击行为。
愤怒的对象会转移,如课桌椅、清洁女工等等。
长期累积怒气会导致心身疾病,如头痛、胃溃疡和其他消化系统问题等。
愤怒的好处
当人在生气和发怒时,身体会产生许多变化:如肾上腺荷尔蒙急速分泌,促使肝脏制造更多肝醣;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肌肉紧绷;眼球内的瞳孔扩大——这一切,都是为了快速供给人们能量,让我们做好防卫,以便回应外来袭击。
愤怒能提醒我们一些极为重要的信息。很多时候,愤怒底下还蕴藏了许多复杂的情绪值得我们关注,如恐惧、挫折、被利用等等。
如何好好生一场气
觉察和认知愤怒情绪:平日时时提醒自己,可以生气,但不要伤人,更不要迁怒无辜者。心理学研究发现,可以“意识到”的愤怒,其杀伤力一般比“没有意识”到的愤怒为小。所以觉察自己常因哪些人、事、物出现愤怒情绪,学习不被情绪控制行为是极其重要的。
接受自己有生气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生气的需求,切记不要因为顾虑修养或形象而长期把各种不满情绪压抑下来,充满蒸汽的压力锅爆发开来时,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适当宣泄怒气:当愤怒冲上心头,自己开始出现混乱的思绪,马上在心中对自己喊“停”,离开事件现场。接下来可将怒气发泄到一些“安全”的替代物上,如捶打枕头、在密室或旷野中叫喊。待怒气消减后,再回来处理事件。如果情势无法让你及时走开,请尝试深呼吸放松,或转移注意力,关注身边其他的物件,或在心里数号码,从“1”数到“100”,然后再倒数。
将愤怒转化为积极行动而不是任意爆发:可以让迁怒你的对方知道“我对你刚才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感到生气,希望就这番话、这件事跟你进一步谈一谈……”,而不是马上在言语或行动上攻击对方,引发冲突。如果发现自己无法马上作出回应,可以向其他信任的对象发牢骚,倾诉自己的心情。
尝试找出自己的“生气模式”: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会建立一套自己独有的“生气反应模式”,有的人会委曲求全、有的人会马上反击、有的人会转移怒气,迁怒他人……观察自己的模式,并尝试打破一些不适用、甚至可能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的恶性循环。
由“自我防卫”改为“积极倾听”:不要老是为自己的反应找理由。尝试看看自己生气背后是否还蕴藏着更深层的情绪,如自尊受伤、无法接受自己被指出弱点、惩罚或报复对方等。只有找出了内在的真实需要,积极倾听内心的需求,才能提升对个人的了解认识,寻求更深层的改变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