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几个方面来阐述农作物栽培的基本模式,得出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并探讨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对策。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1 农作物栽培的基本模式
  1.1 品种的选择
  大风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东南部,距达城28 km,幅员面积34 km2。现有耕地332 hm2,其中,田234.53 hm2。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以水稻为例,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上,首先应该考虑综合抗逆性和丰产性,选择生长势强、早发快生、分蘖力旺盛、抗病力及抗倒能力强的中熟品种。在川东北地区的水稻品种选择上,宜选择川优6203、内5优306、内香6优498、宜香优7808、旌优127及宜香优1108等品种较为适宜。
  1.2 播种育苗
  在农作物栽培技术中,育苗是主要的技术之一。以水稻为例,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分为整体施肥、种子处理、播后管理和适时收获这4个部分,在这3个部分的水稻作业中合理有效的进行选择与把握,才能更好的实现水稻高产。
  1.2.1 整地施肥
  在直播水稻的栽培作业中,水稻对土地的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耕种过程中做到早翻耕就显得很有必要。施肥过程中,可以合理参考以下建议:耕翻时施腐熟的有机肥约15t/hm2 、45%三元复合肥450~550 kg/hm2作底肥。施肥过程中,尽量保持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2 cm,选择每隔3 m左右挖开一条畦沟作为施肥位置,保证横沟、竖沟、围沟的沟宽都不超过0.2 m,待泥浆沉实后将田地内的水排干,晾晒7~14 d后就可以实施播种。
  1.2.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播种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合理的种子处理方式可以保证较好的播种质量。种子处理分为晒种、选种、浸种和播种4个阶段。
  晒种是选择发芽率在95%以上的优质种子,通过晾晒1~2 d,使种子全部干燥的一个种子处理过程,在发芽种子的选取上,需要做到更加仔细才能有效避免种子选择上出现问题。
  选种是指将晒种后的种子,通过杂质剔除,选取颗粒饱满且粒质量一致的种子(食盐水选种,将种子倒入10 kg加入了食盐的清水中漂洗,清除其中杂质)。
  浸种是指将选好的种子用40 ℃的温清水浸泡约12h后,用强氯精1 000倍液或0.3%硫酸铜液浸种48h进行消毒,然后将消毒后的种子清洗干净,待种子颖壳发白后捞出。
  1.2.3 播种
  播种是水稻栽培中的关键环节,整个过程的进行中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因素,如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等,做到合理播种,保障水稻种植的高效性。
  在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根据水稻的种类进行合理的播种时间选择。
  根据水稻的种植面积来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既能保证播种工作的简单方便,又能真正做到播种均匀、出苗均衡。
  1.2.4 育苗
  主要采用旱育秧方式进行育苗。
  选好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质地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土壤pH值4.5左右,按小苗、中苗、大苗不同的栽插方式,667 m2分别备苗床面积10、20、30 m2以上。
  适度开厢:厢长8~10 m,厢面宽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向开厢,厢沟宽0.2~0.3 m,沟深10~1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做成坑凼式。
  施肥调酸:每1 m2施尿素50 g、过磷酸钙250~500 g、清水粪5~10 kg作底肥;同时,按10 m2配壮秧剂1.25 kg的比例,施入苗床,翻挖混匀,每1 m2再用辛硫磷颗粒10 g、敌克松粉5 g,均匀撒于厢面,欠入床土10 cm深左右,用于杀虫灭菌。如使用旱育保姆种衣剂,就不需要调酸。
  浇透底水:在播种前头1 d和播种前两小时分次浇足底水,达到10 cm以下的土层湿透,厢沟有明水流出为度。
  精细播种:气温稳定到10 ℃以上,选晴天播种。先将厢面压平,将干种子或催芽谷分厢定量均匀撒在厢面上,覆盖过筛细土。如播干谷,盖种后用喷雾器将盖种土喷湿,以利于种子吸水膨胀发芽。再按1 g敌克松对水1 kg的比例喷施厢面进行灭菌处理。
  使用“旱育保姆”,则先将1 kg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0 min,最多不超过12 h,然后捞出稻种,再将旱育保姆药粉1包(350 g)打开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淋去多余水分(以稻种不滴水为准)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最后再精细播种。
  起拱盖膜:先在厢面上覆盖一层地膜(最好用旧膜),然后再起拱盖膜(农膜),要求竹片长2.2 m,拱面竹片间距50 cm,拱高40~50 cm,拱架间用长竹片连结,以增强稳定性。
  苗床管理: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将农膜四周压严,只要床内温度不超过35 ℃,立针前一般不揭膜;立针后如超过35 ℃,应揭膜降温;1叶1心后控温控湿,防陡长。温度超过25 ℃,通风降温,此期如床土发白,只要秧苗早上叶尖上挂有水珠都不要求喷水。2叶期通风炼苗,干燥促根,预防立枯病。温度控制20 ℃左右为宜。秧苗长到1.5叶时,每1 m2用2.5 g敌克松,对水2.5 kg喷施,防治立枯病、青枯病;每1 m2施多效唑0.2 g,对水稀释成500倍液喷施,促分蘖,防徒长。3叶期炼苗控高,追肥促根。膜内温度控制在20 ℃左右;秧苗长到3叶时施“断奶肥”,每1 m2用尿素25 g,磷酸二氢钾10 g,对水3 kg喷施;4~8叶,要控苗、促根、促分蘖、防徒长,培育出矮健的旱育秧壮苗。   1.3 移栽
  1.3.1 移栽时间
  冬水田、冬闲田、蔬菜田要抢晴好天气进行移栽。小苗(3~4叶)移栽应在4月25日前完成;中苗(5~6叶)移栽应在5月5日前移栽结束;小麦、油菜田在5月30日前栽插结束。
  1.3.2 移栽规格
  移栽方式:海拔500 m以上的地区,一律实行宽窄行或等行单双株栽培模式;海拔500 m以下的冬水田、冬闲田以三维强化栽培和等行单株栽培为主,两季田实行宽窄行条栽或等行双株栽培。
  移栽规格:三维强化栽培,海拔500 m以下的地区,以40 cm×40 cm的规格,每窝栽3株呈等边三角形状,苗间距6~10 cm,植1.25万株/667 m2左右;500 m以上的地区可推行35 cm×35 cm,每窝栽3株呈等边三角形状,苗间距6~10cm,植1.6万株/667 m2左右。宽窄行条栽按(30 cm+20 cm)×20cm的规格实行单株栽插,植1.3万株/667 m2左右。等行栽培按30 cm×25 cm的规格实行双株栽插,植0.89万窝/667 m2,计1.78万株。或30 cm×15 cm等行单株栽培模式,植1.48万株/667 m2。
  1.3.3 “三带”移栽
  “三带”即“带泥、带肥、带药”移栽。移栽前应将苗床浇1次水,以便取秧时不伤根,多带泥;移栽前3 d追施“送嫁肥”,每1 m2用尿素15 g,对水5 kg喷施;栽秧前3 d可用75%“三环唑”200 g对水20 kg,对苗床进行喷施或浸苗,可以有效地预防苗稻瘟。
  1.4 田间管理
  1.4.1 肥料管理
  在移栽后7~10 d要及时追施分蘖肥,可施尿素5~10 kg/667 m2;根据苗情在拔节初期补施穗肥,施复合肥5~10 kg/667 m2;粒肥在齐穗后叶面常量喷施0.1 kg磷酸二氢钾
  1.4.2 水分管理
  实行三维强化或等行单双株栽培且水源方便的田块,要实行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苗数达16万株/667 m2以上),起鸡爪裂复水,深水孕穗、齐穗,湿润灌浆的间歇灌溉管理模式。
  对两季田或迟栽田的管理,要充分利用水的促控作用,栽秧至返青期,保持厢面2 cm浅水层,特别是深脚、烂泥田、正沟田要实行浅水管理,以争取分蘖;对分蘖较多的,要实行深水控蘖。拔节至齐穗扬花期,600m以下地区,提高水位,保持田面5~7 cm深水层,600 m以上地区,保持厢面2 cm浅水层;灌浆结实至成熟期,600 m以下地区,保持田面2 cm浅水层,600 m以上地区,保持田间湿润状态。
  1.4.3 病虫防治
  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为重点,兼治好其他病虫害。秧苗定根或移栽10 d后及时对本田进行化学除草;在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爱苗等药剂各防治1次稻瘟病和纹枯病;螟虫防治按照“强控一代,挑治二代”的原则进行。同时,做好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2 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改革用人机制,提高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相关的农业部门可以考虑招聘学历高的农技人员,同时建立岗位竞争和员工激励体制,对原来的技术人员责任权利分离的状态进行调整,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也能够有积极性,可以对员工实现绩效管理。
  2.2 建立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领导,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监管和审核。成立相关的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地区范围内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管理、监督和协调。成立农作物栽培长效机制的调研组,在制定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考虑当地经济情况和环境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关系的加强,更好地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2.3 建立评估、筛选机制
  根据大风乡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农作物栽培的技术特性,进行综合调整,制定有效的评估机制,从适应性、经济性和普遍性等多方面对农作物种类进行评估,进行实地的种植考察和论证。为了能够确保农作物栽培技术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制定筛选机制,对优质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筛选,并且保证在种植过程中成本的消耗,促进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取消农业税在我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然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农业税的取消在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此,必须从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制度、调整乡镇机构职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以巩固和提升取消农业税带来的成果。  关键词 取消农业税;农村;公共财政  中图分类号:F812.8;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
摘 要 秋季洋芋可以达到与春季洋芋一样的667 m2产量,但由于时令关系收益会比春季洋芋高,因此,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对秋季洋芋的种植技术进行探讨总结。  关键词 秋洋芋;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16-02  洋芋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洋芋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小
‘M优215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M20A×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早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
从总体情况看,由于区域性限制和受地方财政支撑能力的影响,各担保机构在进一步扩展担保业务、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大困难。
(江苏省洪泽农业技术推广站,223100)  摘 要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实现农业稻麦的高产量,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在进行农业种植试验时,研制稻麦在两熟的情况下的成长情况,在不同的播种时期,稻米的粳型优质食味稻米需要在特定、温光的情况下优化稻米生长,以产品南粳9108进行了超高产栽试验,探究稻米在在特定的生成长环境下如何实现超高产量,并总结出稻米超高产量形成的规律,为之后水稻的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正>~~
期刊
摘 要 保护性耕作法是人类在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之后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土壤耕作技术。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针对当前黄、淮、海流域冬小麦生长现状,提出冬小麦生产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方法。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冬小麦;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40  相对于传统的机械耕作方式
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徜徉在芙蓉国.处处山清水秀、满目葱茏、鸟语花香。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
珍贵木材一般应具有密度大、硬度高、材色深、纹理美观、质地均匀5个特点。我国木材工业使用的重要珍贵木材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红木类,二是优质硬木类。
摘 要 云南省内有8个人口较少民族,他们都是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土地是他们的生活重心。从古到今,在对土地的利用方面,他们从生产活动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以基诺族为例探讨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土地利用智慧,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生产活动、宗教信仰对约束人的行为、保护土地生态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刀耕火种;轮歇栽培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