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相思不可说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pan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7年,孙兰坡出生在杭州的一个小村镇。父亲屡次落第,遂弃仕从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地主。兰坡上过私塾,懂些文墨,又兼家境富裕,十几岁时,登门求亲的贵公子便络绎不绝。
  三千弱水,匪我思存。兰坡虽生在乡下,但她深恶这些不通诗书的凡夫俗子。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盼着自己读了书、嫁了人,能脱离这深厚的土气。
  年复一年,竟拖到二十岁,仍无一人般配。母亲心急,顾不得门当户对,听说县城郁家公子与兰坡年纪相仿,现在留学东洋,可堪婚配。可他是破落乡绅之子,家底单薄。兰坡不在乎这些,富贵本如浮云,要紧的是才学见识。
  于是,郁家老太太托人捎来话,邀兰坡得空去城里小住,想来是要探探她的容貌谈吐。兰坡向来不喜打扮,及腰乌发梳成两股辫,素面朝天、清清爽爽地去了。刚进郁家的门,兰坡便深深地迷恋上这个地方。郁家老太太很喜欢她,说她生得丰腴,日后定会多子多福。
  于是兩家商定下来,不久便订了婚。从此,郁达夫便是她的丈夫了。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兰坡心心念念,等待郁达夫归家,祈盼一场盛大的婚筵,可他不知为何迟迟不归。兰坡写诗寄给他,不久,他回信“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让兰坡等。看到信,兰坡的心凉成一片深海。五年,真怕等不起。
  孙家女儿大龄未嫁,已成乡间笑柄,父母辛苦半生,挣得大户人家的脸面,兰坡不能使他们蒙羞。郁老太太也知孙家的难处,遂写家书催婚。
  1920年季夏,他们终于喜结连理。可红盖头掀开的一霎,兰坡泪如雨下。
  郁达夫到家后,见过兰坡便定下规矩,“婚丰L--切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家中只定酒五席,分二夜办。”
  成亲那天,乱云飞渡,红霞满天,一乘小轿抬她进了郁家庭院。没有证婚媒人,没有高朋满座,没有红烛花炮,没有拜堂结发,一切无声无息。万家灯火与她无关,她只守着心里的一点空寂。她期盼的婚礼怎么就面目全非了呢?往后的日子注定要举步维艰了。但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日子还是要好生过。
  翌日清晨,兰坡收拾好心情,去给婆婆斟早茶,算是新妇之礼。她知道丈夫不爱她,但她依然温柔待他,尽心打点郁家上下,他总应有点感念和爱怜。除此,她别无他法。
  郁达夫敏感多情,朝夕相处,同枕共眠,对兰坡渐生依恋。假期结束后,他起程去日本,临行前为兰坡改名为孙荃,并赠诗一首,“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辞。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
  她很小的时候,就深恨孙兰坡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如今终于脱去名字,却脱不去旧式村妇的命运。
  云树遥隔,不知他在日本是否依然念她。雁过池塘书不落,满天明月独登楼。她以为,凭着苦心经营,这段姻缘总该善终,却一次次肝肠寸断。
  几年后,郁达夫回国,到安庆教书,她也陪着去。郁达夫每日起早贪黑,很是辛苦。有一阵子忙,他索性住在学校,她很是心疼。
  安徽人爱喝老鸭汤,邻家大姐说,天麻老鸭汤安神增智。她想着达夫教书费脑,打算跟邻家大姐学着做,送去学校给他喝。
  忙忙活活一整天,眼看日头偏西,她赶忙换衣裳,抱着老鸭汤煲往学校去。三寸金莲走不快,又想让他趁热喝,一路歪歪扭扭,小心翼翼,像是捧着自己的一颗心。可到了学校,一个人影也没有。守门人说,近来入冬,已无人住校。她便赶紧回家,家里空无—人。这年头动荡不安,难不成他是被抓了去?她没见过世面,也不认识什么人,只能挨家挨户敲门去问。有人让她去城门洞等着。
  她顾不得那人暖昧莫测的神色,站在城门洞里,挨了整夜的寒风。心里坚定得只剩一句话,若他有不测,她也不苟活。
  一夜寒风吹,好不容易鸡鸣了,城门开了。她看到郁达夫背对城门,站在一缕曙光里,翩然宛若天人。她趔趄着走上前,站太久,脚麻了。可走近了才看到,郁达夫对面还站着一个女人,柳叶眉,肤胜雪,一汪秋水顾盼含情。这个女子很美,才子佳人在黎明深处惜别很美,不美的只有她一个。她扭头就跑,竟像自己犯了错,跌跌撞撞逃回家,生怕有人撞见她的狼狈。她不明白自己为何爱得如此懦弱,只知道天麻老鸭汤凉了,她的心也凉了。
  很快,才子郁达夫和青楼姑娘的韵事传遍街头巷尾。在情变和流言面前,她只懂得逆来顺受。他大约很喜欢美丽的女子,楚楚动人的身姿,我见犹怜。她也歆慕那些天生丽质的女子,可美貌不是单凭努力就能得到的。正如爱情,她的努力竞付诸东流。
  她有些厌恶其貌不扬的自己。在彼时的忧患中,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彻夜不眠,不知这个孩子会不会是婚姻里的转机。
  有了孩子便很难再闲下来,她也不愿闲下来去听那些流言。到了1927年,郁达夫已成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他开始追求王映霞。她听说王姑娘年方十九,容色倾城,是杭州第一美人。
  1928年初春,郁达夫和王映霞在西子湖畔举行婚礼,名动苏杭。人道是,富春江上神仙侣。她想起自己悄然无声的婚礼,恍如隔世。不久后,她带儿女回富阳郁家,跟婆婆同住,守斋吃素,诵佛念经。
  三年后,郁达夫回来了。大约是与新妻不睦,见到久别的孩子,分外激动,可看到她时,眼眸里的光黯了。
  那段时间,她和孩子同住,把他安顿在楼下西厢房,在卧房门上贴着“闲人莫入”,做饭时,却又不自觉地做他爱吃的菜。像某种习惯,甩不掉。爱情没了,但牵挂还在啊。
  她常想,如果当年嫁给某个乡间阔少,必不会一生动荡,就在小县城里做少奶奶,衣食无忧,生一群孩子,安然度日。她仍叫孙兰坡,不去安庆,不去北平,不被外人轻视。而且一定会有一场闹腾的婚礼,大人们嗑瓜子,小孩子吃喜糖,高唱“新娘子,抬轿子,抬到半路绊高子”的童谣。
  可那时的她看不上这些旧俗,偏要所谓的才华。她想,若能早日勘破,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田地。
  之后郁达夫离家,两人几年未见。到了1937年,日本人全面侵华,烧杀抢掠,惨绝人寰。一座又一座城变成废墟,尸骨累累,黄沙漫天,灾难和血腥穿城而过。
  每个老百姓的命运,似乎一夕之间都与国家存亡系在一处。一向只操心家长里短的小人物,卷在历史洪流的伤口里,身不由己。平日里大过天的琐事,在民族浩劫面前都失了声。只有头顶盘旋的轰炸机、身旁爆破的手榴弹,还有行尸走肉般的流亡逃难。
  此刻,她又看到了郁达夫。报纸上登着他热血澎湃的文字,“我们这一代,应为抗战而牺牲!”“文化人要做识风浪的海鸥,敌国内既无可调之兵,国外亦无存聚之货,最后的胜利,当然是中国的!”“中国绝不会亡,必成必胜的信念,我们绝不动摇!”
  在颠沛流离中,看他铿锵有力的文字,她竟满心骄傲。到底是嫁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丈夫,心怀民族大义,国难当头,以笔为剑。
  或许他是真的不爱她,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个人悲欢已无足轻重。他为抗战奔走呼喊,鼓舞举国上下。在中国、新加坡、印尼,不管身处何地,他都是抗日英雄。
  郁达夫是英雄,是值得被历史记住的人。1945年八月,郁达夫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消息传来,她和孩子们抱头痛哭,想起他早年写过的诗:看来要在他乡老,落落中原几故人。
  与郁达夫分开后,她终身未嫁,一直用着“孙荃”这个名字,在战火硝烟里独自抚育三个孩子,给他们读郁达夫的文章和诗词,教其勿忘乃父之志。
  抗日战争前,她对郁达夫是怨的,怨他不爱她为何娶她。但抗战时,在血肉模糊的底色里,他凛然无畏地立于时代深处,宁折不弯。孩子们应该知道,他们的父亲是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相比之下,她心里的委屈酸楚不值一提。
  既是英雄,便不该以儿女情长定义,炮声轰鸣的日月里,孩子们读着郁达夫的诗句入眠,“……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其他文献
君不见 谁在问 驮经白马自西来  黄衣啊 少年人 已不在  君不见 谁在问 一窗青山一窗年  数排雁 已是人间四季天  ——《缥缃醉》  演唱/刘珂矣 作词/刘珂矣、不退居士  Wuli玄奘法师不是话痨也不是哭包,而是秒杀各路杰克苏的真·如玉少年。  你说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可愛一个人又有何错呢  就像今夜虔诚佛前打坐有些情绪  却不能说  纵有万般不合却又无可奈何  ——《八戒》  演唱/鱼
期刊
我是相府庶女,早逝的娘亲只给我留下“清宁”这个名字。我没有辜负娘亲的心愿,在相府角落里过得清净且安宁,像一枝野生花朵,凄风苦雨不留意,只愿记得漫天晴光。后来边境战乱四起,自幼熟读兵书的我更無心流连脂粉珠翠,想以微薄之力护佑家国清宁。
期刊
栖居水乡,林入汉唐,慵度流光。以素手揭开风华锦绣,以真意照见暗沉传奇。  灾难始于龙朔二年。  这一年,曾被武则天那首《如意娘》感动至极的唐高宗,终于隐隐发觉,她的野心远不止于后宫之主。于是,唐高宗将废后诏书的草拟搬上日程,这一重任就交给了当时的御用文人上官仪。  宫中密布着武后的眼线,风吹草动很快被发觉。上官仪和其子上官庭芝为此送命,家中女眷则收入掖廷为婢。其中还有出生不久的稚子——上官仪的孙女
期刊
月见草只在夜间开放,它的花是给月亮欣赏的。  月上柳梢头,露出第一缕温柔的光芒,月见草的花瓣仿佛被惊醒了一般,缓缓张开。它的花瓣是极为简净的浅黄色,犹如月亮的光晕。  月亮投洒着淡淡的清辉,轻绡般的云朵将它小心托住,月见草在月光下显得十分安静柔美。它痴痴地对着月亮,花朵片片舒展,像是见到意中人的少女,忍不住莞尔一笑,眼眸清澈,生动明亮。她的枝叶被琉璃光一般的月色滋润着,得了夜之风露,每一片花瓣都散
期刊
爆竹声声,旧年在回眸的刹那倏忽而逝。年头的日子分外瞩目,人们总是对它倾注最丰盈的情意。亲朋集聚时,畅饮屠苏至天明,醉卧春风迎春暖,别有一番风情。  又遇得一日好天气,人们在温煦的光中换下旧年的桃符,仿佛在眺望新的时辰。  王安石这首《元日》中写到了新年的三个习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读此诗仿佛能穿越时光,目睹那一帧人情热闹、烟火流彩的画面。  关于爆竹的起源有一个传说。《荆楚岁时记》有载
期刊
她是真的老了,推拒酒朋诗侣的邀约,甚至要辜负花灯璀璨的元夜,那么多热闹小曲儿不听,偏留意一声《梅花落》的笛曲,凄凄惨惨戚戚。  借着微薄醉意,她枕着满地黄花入眠,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在梦的深处,赵明诚提着一盏荷花灯向她走来,他说:灯火把长街都淹没了,跟我出去走走吧。他们牵着手奔人人海,心中小小的欢喜被撩拨得愈发盛大,在书斋坐久了便觉清冷,还是需要借点烟火取暖。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却是新年的
期刊
漢服少女秒变拜年福娃
期刊
胭脂化形那会儿,恰好赶上落霞山局势最紧张的光景。原本统率落霞山的,是喜好和平的山魅,但后来残忍嗜杀的蝙蝠妖看上了这片山头,便杀掉了山魅,占山为王。  落霞山的妖怪多为树妖,扎根于此,逃无可逃。起初一些有骨气的妖怪还敢反抗,但很快便被杀光了,剩下的弱小妖怪便只能听蝙蝠妖的话,苟延残喘地活着。  胭脂是红枫所化的妖,因化形十分貌美,便被蝙蝠妖派去勾引一些道士回来让她进补。胭脂不敢反抗,只能畏畏缩缩地下
期刊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糧
期刊
年前这场大雪停了三天,北京西山脚下的黄叶村还在一片白皑皑的簇拥里,呈现出一派宁静安详。曹雪芹在村头送敦敏回城,虽是寒冬腊月,但午时的阳光暖融融的,折射在雪地上,让人有些睁不开眼。曹雪芹把手搭在额头上,直到再也看不见敦敏的身影,才慢慢往回走。  有农夫赶着车从集上置办年货回来,两人错身时热腾腾地打个招呼。曹雪芹笑了笑,已到年底,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喜庆日子。他跺了跺脚上的雪,推开院门。  妻子柳氏已经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