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中考、高考政策不断改革,语文的地位不断攀升,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而高分作文不是一蹴而就,要靠学生一步一步的积累。面对当前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笔者有几点关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成绩的几点建议,现与广大教师分享。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 能力培养 提升
所有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写作之于语文、之于成绩的重要性。然而,教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写作的现状仍然很不理想:高考作文试卷雷同率很高,平均每个班突然冒出至少四五名孤儿、十几名单亲,天灾人祸自己求助无门,孤苦无依;学生无病呻吟,没有感情;缺乏内容,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语文作文教学已经迫切需要做出改变了。
一、重视写作在学科中的地位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于攻坚困难、停滞不前的学生来说,写作不正是无异于是一个重大的敌人吗?因此,写作教学也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笔者认为,所谓的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要不惧怕写作。当前,不仅学生害怕写作文,有不少教师也害怕教作文。这种惧怕心理要不得。因为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那写作课教师一定教不好,学生一定學不好。而战术上重视敌人,则是说要重视写作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要树立信心,不畏艰难,攻克难题。
在抓写作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何种程度,而是告诫学生,“重视写作,就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时记得写作,记得积累。”笔者要求学生多读、多记、多练,在不断的积累中慢慢得到提升。
二、多读,开阔视野
“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说过的话。而这个巨人的肩膀,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书,就是书中的知识。书中的世界繁杂万千,包罗万象。对于没有写作素材,写作干巴巴没有内容的学生,笔者认为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班里,笔者做出规定,学生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当然,阅读的题材和文体不限,可以是文字优美的散文、直抒胸臆的议论文、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文、科幻文,统统没有问题。因为笔者相信,只要读了,就会有收获。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也会刻意引导,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通过好词好句的摘抄、记录,学生就能从中学习议论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学习记叙文的起承转合的事件描述,吸收各类问题的成文技巧、语言风格。
三、多练,熟能生巧
天道酬勤。要想写得一手好文章,实现“妙笔生花”,需要日常的重复训练。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能在胸中无点墨、笔技生疏的情况下行云流水地写出好文章。
笔者认为,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日常练习不可忽视。因此,笔者给班里学生下达任务,阅读过后,在空余时间写一篇随感、随想,或是短评。如读了《宋庆龄传》,可以写一篇人物点评,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了《视野的盛宴》,跟随作者领略贺兰山口的风情文化,可以写一篇随感,哪怕是读了一本作文选,也可以写读书笔记或者经验总结。
另外,笔者建议学生每天写上一篇日记,没有时间可以写周记,记录某一瞬间的心情,记录每天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某个难忘的时刻,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多看,丰富情感
笔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众所周知,写作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集成和提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行走时路遇乞讨者,可以观察乞讨者的行为和神情,观察路人的怜悯之心或麻木冷漠;菜市场买菜,观察买菜和卖菜者的对话交流,体验讨价还价的乐趣;父亲接送上下学,母亲洗衣做饭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中感受父母真切的爱。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能馈赠你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学生学会观察,从中积累,应用于写作中,必能写出好文章。
五、多思,拓展思维
高考作文出现事例雷同、章节相似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思考,看到作文命题,随手拽过印象中最经典的例子,结果你也拽这个,我也拽这个,篇篇作文成了“双胞胎”。
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素材可选。但为什么选出来的会雷同,会文不对题,会生硬牵强,或是根本选不出来,无话可写呢?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打开合适的思路,找到合适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明明有材料,却偏偏想不起来,或者是不认为自己心中的素材能对应上试卷上的作文题目。
笔者在教学中会帮助学生尽量笔者这类问题的出现。笔者将着力点放在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上,培养学生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确定论点设定和论据支撑,而后理性选材,选适合自己论点、并且鲜活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论据,而不是人人都能想到、已经遍地开花的“烂大街”论据。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 能力培养 提升
所有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写作之于语文、之于成绩的重要性。然而,教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写作的现状仍然很不理想:高考作文试卷雷同率很高,平均每个班突然冒出至少四五名孤儿、十几名单亲,天灾人祸自己求助无门,孤苦无依;学生无病呻吟,没有感情;缺乏内容,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语文作文教学已经迫切需要做出改变了。
一、重视写作在学科中的地位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于攻坚困难、停滞不前的学生来说,写作不正是无异于是一个重大的敌人吗?因此,写作教学也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笔者认为,所谓的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要不惧怕写作。当前,不仅学生害怕写作文,有不少教师也害怕教作文。这种惧怕心理要不得。因为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那写作课教师一定教不好,学生一定學不好。而战术上重视敌人,则是说要重视写作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要树立信心,不畏艰难,攻克难题。
在抓写作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何种程度,而是告诫学生,“重视写作,就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时记得写作,记得积累。”笔者要求学生多读、多记、多练,在不断的积累中慢慢得到提升。
二、多读,开阔视野
“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说过的话。而这个巨人的肩膀,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书,就是书中的知识。书中的世界繁杂万千,包罗万象。对于没有写作素材,写作干巴巴没有内容的学生,笔者认为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班里,笔者做出规定,学生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当然,阅读的题材和文体不限,可以是文字优美的散文、直抒胸臆的议论文、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文、科幻文,统统没有问题。因为笔者相信,只要读了,就会有收获。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也会刻意引导,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通过好词好句的摘抄、记录,学生就能从中学习议论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学习记叙文的起承转合的事件描述,吸收各类问题的成文技巧、语言风格。
三、多练,熟能生巧
天道酬勤。要想写得一手好文章,实现“妙笔生花”,需要日常的重复训练。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能在胸中无点墨、笔技生疏的情况下行云流水地写出好文章。
笔者认为,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日常练习不可忽视。因此,笔者给班里学生下达任务,阅读过后,在空余时间写一篇随感、随想,或是短评。如读了《宋庆龄传》,可以写一篇人物点评,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了《视野的盛宴》,跟随作者领略贺兰山口的风情文化,可以写一篇随感,哪怕是读了一本作文选,也可以写读书笔记或者经验总结。
另外,笔者建议学生每天写上一篇日记,没有时间可以写周记,记录某一瞬间的心情,记录每天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某个难忘的时刻,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多看,丰富情感
笔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众所周知,写作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集成和提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行走时路遇乞讨者,可以观察乞讨者的行为和神情,观察路人的怜悯之心或麻木冷漠;菜市场买菜,观察买菜和卖菜者的对话交流,体验讨价还价的乐趣;父亲接送上下学,母亲洗衣做饭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中感受父母真切的爱。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能馈赠你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学生学会观察,从中积累,应用于写作中,必能写出好文章。
五、多思,拓展思维
高考作文出现事例雷同、章节相似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思考,看到作文命题,随手拽过印象中最经典的例子,结果你也拽这个,我也拽这个,篇篇作文成了“双胞胎”。
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素材可选。但为什么选出来的会雷同,会文不对题,会生硬牵强,或是根本选不出来,无话可写呢?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打开合适的思路,找到合适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明明有材料,却偏偏想不起来,或者是不认为自己心中的素材能对应上试卷上的作文题目。
笔者在教学中会帮助学生尽量笔者这类问题的出现。笔者将着力点放在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上,培养学生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确定论点设定和论据支撑,而后理性选材,选适合自己论点、并且鲜活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论据,而不是人人都能想到、已经遍地开花的“烂大街”论据。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