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平凡的自己(外二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晰地记得给孙女百岁岁庆典时,主持人说:“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时尚、这么年轻的奶奶”。主持人说的这句话是一个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女人都最爱听的话,哪怕是言不由衷哄你开心的假话,听后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2007离岗那年,我去中心医院拍了个腰椎的片子,去取片子时,工作人员喊我的名字,用满是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一再核实:“何桂茹53岁?是你本人吗?你这么年轻,能有53岁?”近年来政府优待老年人,满60周岁持老年卡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刚拿上卡的那两年,经常引起公交司机的质疑,提出要查看我的老年卡。我递给司机,还开玩笑地说“亲自是我本人的卡”。真是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岁月已风卷残云地漫过了65岁的年轮。现在乘坐公交车,偶尔还有人给让座了。曾经的我总觉得60、65还是个遥不可及、离我还远着的年龄,可眼下离70岁仅剩5年。曾经的时光早已在忙碌奔波中飞逝远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生活。
  我这个人没什么爱好,活动轨迹单一,朋友也不多,由于性格的原因,死见不得耍嘴皮子、虚情假意、阿谀奉承、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能处下来的是极少的留在我生命里的用东北人的话说:“越处越深、越处越耐处”的几个为数不多的朋友。我的性格上也有很多弱点,比如急躁、偏执,而且特别让我自暴自弃的是,我还对许多事情非常容易妥协,一般来讲,偏执的人绝对很少妥协,或者说容易妥协的人又很少偏执。可我特别了不起的是在自己身上,就这两种性格,不但并驾齐驱,而且还相得益彰,这大概与我的AB血型有关吧!
  前几年去中蒙医院看病,男蒙医大夫给我边把脉边说:“你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我笑着说:“还有一股外向的脉络您没有把出来”。我查了一下资料,AB血型的人注重友情及人际关系,性格复杂多变,有自我反省能力,做事效率高,尊重大伙的决定,一般不得罪人,视任何人都是平等。多数待人和蔼可亲,对环境适应性强。理解能力一般要胜人一筹,有时会追求虚无的完美,在非常熟悉的场合讲俏皮、幽默话。AB血型的人是典型的大脾气,对人的喜恶表现很强烈,特别厌恶伪善、骄傲、自私的人。不会拒绝别人,有明显的精神洁癖倾向,求知欲望和独创性强,有牺牲精神、同情心,性格易变,多牢骚,有时表现出极端的个性,自尊心很强,吃苦能干。天呐,这简直就是在说我。
  我率直的一面不会八面玲珑,更多的是质朴真诚,不喜欢兜圈子,直接简单,老得罪人,老吃亏。但吃了亏还没长智。性格偏执的一面: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你对我好,我会掏心挖肺的还给你。
  回想起来,退休这十多年来哄大了两个孙子,空闲时间办个作文辅导班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每天像死猪一样睡觉睡到自然醒,不用担心上班迟到、领导检查、学生成绩考核,考不好会挨训、会受到良心谴责等这些问题。
  进入花甲之年,一切都成为过眼烟云,心也能沉静下来,生活得有趣才是让自己鲜亮起来的主题。和朋友结伴出去旅游,把快乐带给大家。每次出去,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回来都要写游记,记录旅游线路、景点特点,还有出去的点点滴滴。快乐了别人也开心了自己,丰盈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这些远远超出了当下时髦的四个字叫“诗和远方”。有趣是唯一可以对抗年龄的武器,无论在哪儿都要给他人带来快乐和有趣,不做好气氛的破坏者。活得无趣,满脸旧社会,这样的人生也会冗长而枯燥。
  我的双面性格框定了我既能和大家融入一起,也能耐得住寂寞。我的性格既外向,也内向,既能豁达开朗,也能耐得住孤独寂寞。在家独处,动动快要锈住的脑子,心血来潮,写点东西,与朋友分享,收获无数的阅读与点击、赞誉与打赏。一不留神还被“西部散文”刊发。
  能让你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快乐的不是财富,而是有趣;能让你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却;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内心的境界。境由心生,快乐是一种感受。很多时候颠倒一下视角,你会发现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人算了一下,人活到100岁,一共36500天,87万个小时,5256万分钟,31亿秒左右。有几个人能活到100岁?人生是张单程票!让我们好好的珍惜余额不多的人生吧!
  时光飞逝,珍惜当下!眼下这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最大的财富是活着,最大的幸福是平安!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人生没有永远,未来并不方长,活好当下,珍惜眼前!
  情人节过后话婚姻
  我们这一代人根本不谈什么情人节。躲避疫情宅家的这些日子也不知道2月14号是情人节。那天晚上朋友发来一个搞笑的视频,点开一看是疫情中不能外出的男人偷偷的给自己的情人从窗户塞进来苹果、巧克力等才知道这天是情人节。近几年才明白情人节是恋爱中的年轻人、恩爱夫妻的节日。
  有一个段子:一个研究婚姻和爱情的学者到农村做社会调查,和人们探讨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的问题。一位农村老汉一语道破:“嗨!载还用研究了,睡了还想睡就是爱情;睡了还得睡就是婚姻!”虽然是个段子,一字之差却道出了婚姻与爱情的真谛。
  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了婚姻的爱情,算是没有藏身之地。爱情是精神层面的互相懂得和欣赏,而婚姻是生活层面的互补和给予。爱情可以轰轰烈烈,但婚姻更多的是长长久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婚姻,有人觉得是温暖的港湾,有人觉得是万劫不复的地狱。婚姻是感情的最后升华,但感情却不是婚姻的必经之路。有多少人的婚姻与感情无关,要经过多少岁月的历练,待到两鬓染霜时,方可体味什么是相濡以沫。但爱情和亲情不是同一种爱。婚姻是每个人最后的必然选取。幸与不幸的婚姻,没有人能未卜先知,谁都渴望婚姻中能够有愉悦的生活,愉悦的相守。可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婚姻家庭都是无奈的凑合,我认为这取决于夫妻二人对婚姻的态度,播什么種子,定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当你进入婚姻之前,你要了解自己是谁?你想要的是什么?若你只是索取,一旦满足不了,就把“离婚”和“滚”挂在嘴上,这是刺向婚姻的一道硬伤,犹如给对方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即使钉子被拔出,可钉眼仍在。这注定等于你在这段婚姻里,已经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谁也向往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纳兰性德“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唯美爱情。永恒的爱情可能是传说,是影视剧里的美好。但现实中的婚姻和爱情绝不是一回事。婚姻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有的人过成同林鸟,有的人过成连理枝。只要爱还有,感恩还有,婚姻不是针锋相对,不是寸土不让,而是你瞎我聋,这就是经营婚姻的学问。经营婚姻就像爱护花朵,更需要两个人彼此用心呵护与浇灌。每个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短板和死角,但需要夫妻双方取长补短,互相弥补。谁也不是天生就爱锅碗瓢盆,那是一种责任。婚姻是讲爱的地方,一地鸡毛的婚姻身心俱疲,伤痕累累。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懂得经营呢?就连徐志摩与陆小曼都是炽烈的爱情成就了婚姻,最后却败给了柴米油盐。爱情是空中楼阁,婚姻不能没有烟火。
  想必大家也看过一段小视频:一对耄年老夫妻挥舞着拐棍干仗,嘴里愤怒地说着让对方“滚”的狠话。看过视频,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悲哀,当一对携手陪伴的人变成没有爱的“战友”时,把家当成了“战场”,这样的旷日持久战,连仅存的一点感激和欣赏也在“战斗”中消耗殆尽了。
  好多夫妻走到这个地步,都是没有很好的去经营婚姻。没有感恩,没有欣赏,纠结对方的错误缺点,翻老账。即使对方是全身毛病但又担心随时被周围的饿狗叼走的一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这样的婚姻主要是不懂经营,没把感情当回事。婚姻要进行漫长的修补和缝合,夫妻间懂得欣赏谦让。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婚姻注定不牢靠。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栏目,来了一对再婚夫妻,60多岁的老汉钟情于50多岁的妻子,自认为遇到了红颜知己,原本就不富裕的他把自己仅有的一套楼房过户给继子,省吃俭用把打工赚得十万元现金全部给了现任妻子,那讨好妻子真是发扬了跪舔精神。妻子看到从老汉身上再也榨取不了多少油水便一脚蹬了蛋。到《金牌调解》,老汉提出如果离婚,女方给他补偿20万现金。可女方用那狰狞的面目回答:只给十万,还得等自己打工挣了钱才能给。让金牌调解的观察员们把这个自认为找到真爱且有跪舔精神的老汉虽然鸡飞蛋打,但还是一顿训斥。
  电视上播出的一对环卫老夫妻站在路边,丈夫手里端着冒热气的水杯,手里每人拿着一个馒头,丈夫喝一口水再递给妻子喝一口,那种幸福溢于言表。
  胡适与江冬秀,一个名闻天下的新学术领袖,一个却大字不识几个的裹脚女人,俩人看似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极不匹配,却相伴一生。
  梁思成和林徽因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才学抗衡,举案齐眉。但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又娶了林洙,论才华林徽因甩林洙百十条街,可梁思成却说:“那是一段最甜蜜的婚姻,因为她懂我。”
  夫妻间是平等的,不能以一方赚取、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就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另一方之上,而对自己疏于管理。要换位思考,即使妻子是家庭主妇,没有创造经济价值,但养育孩子、干家务,怎么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她的付出呢?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夫妻在爱的天空下共同奋斗,在家庭的事业中就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不是比谁的地位高低,谁的贡献大小,而且要紧密团结,互相关爱,生活才更加美好。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灵魂碰撞的火花,白头偕老的陪伴,相看两不厌的欣赏,风雨同舟的搀扶,而不是“你的、我的”争夺,或碰瓷般的占有,领导般的挑刺和指责。
  婚姻不是改造,而是适应。两个人一辈子过着,爱情就变成了亲情,两个人几乎成了一个人,他(她)已长在对方心里,合二为一,吃一锅饭,睡一张床,有的夫妻连长相都发生了变化,长成了“夫妻相”。幸福的婚姻不能太“自我”,不能太以“我”为中心,互相尊重,互相适应,互相让步,只有二人退进自如的配合,才能演绎出精彩绝伦的华尔兹。三毛与荷西的爱情,荷西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三毛的情绪化,三毛也用烟火般的主妇带给了荷西喜悦和温暖。婚姻只有互相接纳,彼此欣赏才坚如磐石,也能迎接幸福与悲伤,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生死与共。
  婚姻如一杯茶,如果你用冷水沏茶喝之无味;如果用温水沏茶,只能尝到一半的味道;如果用开水,那必然品尝到茶的优雅醇香。拿出你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爱情中去,不管是沏茶还是泡咖啡,一定要用开水,用自己的双手为爱人撑起一片蓝天,用自己伟岸的身躯为爱人遮风挡雨,用爱的阳光和雨露去温暖和滋润属于“你我”的那份情、那份爱!
  婚姻是中药,很难剥离出你不想要的那些成分。只有彼此适应且细细品味,才发现这中药犹如一坛老酒,越久越纯正、越甘甜!
  有媽真好
  最近看了一篇报道:武汉协和医院凌晨两点来了一位90岁的老母亲,看望重症监护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64岁的儿子。这位老母亲对护士说,自己已90岁无所谓了,跟护士借了纸和笔给儿子写了留言:“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治疗。呼吸机不舒服,要忍一忍。”还麻烦护士交给儿子500元,让他托人买生活用品。看过之后深深地被感动了!有妈真好!无论多大,在妈眼里仍是孩子。
  腊月二十九和弟弟们一起上坟,来到父亲坟前,有一种钻心刺骨的疼痛,有一种穿肠透彻的思念。胸腔中被什么东西憋得满满的,像要涌出来似的,可眼睛里却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上完坟,和弟弟们一起回到达旗,今年这个春节要和妈妈一起过。
  在回来之前,虽说也听到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但没当回事,准备过完年在孙女正月初九十二岁生日之前回去。可没想到疫情发展很快,路也封了,孙女的生日也取消了,只好安心地住在妈妈家。
  退休之前的每年寒暑假,都要回来住个十天半月,帮妈妈收拾、干活。在那个展油活水的大火炕上,四仰八叉地睡着,尽管早上鸡鸣猪吼猫狗叫,但也丝毫不受影响,难以搅和我的美梦,睡得那个香甜、那个踏实。直到妈妈大声喊:“快起哇,吃早饭了!”但近十年来,由于忙着看孙子,假期还要办班,几乎没空回来帮妈妈干活。妈妈还经常打电话说”不要太累了,那班能不办就不要办了,钱这个东西多少是个够哇,能吃开饭就行了,身体最重要!晚上不要回去的太晚了……”   這个春节能踏实地陪妈妈住着,和妈妈睡一张大床,听到妈妈均匀的呼吸和轻微的鼾声,心中无比幸福。每天享受着妈妈做的早、晚餐,有时中午这顿饭也是妈妈做,吃过饭连碗都不用我洗。我笑着说“还得您伺候我。”“你平时在家,家务活全你干,好不容易回来住几天,你就好好歇着吧!”一天中午,妈妈切肉剁菜,准备包饺子,馅拌好后,又开始和面,我接过来说“妈,我和吧!”只见妈妈坐下来甩甩胳膊说:“唉!人一老就瞎了,做点营生就觉得胳膊酸痛,没一点劲儿。”我仔细地端详了妈妈,妈妈的确是老了,满脸皱纹,腰也不直了,走起路来也是左肩高,右肩耷拉着,步履也蹒跚了。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一直是精明、干练、好强,从来都不服输。妈妈是老党员,农村大集体还是妇女队长、劳模。当年的大小报纸没少刊登过妈妈的照片,参加过劳模、妇女代表等表彰大会。妈妈在开渠、担坝、扛麻袋等重体力活从来不输男人。里里外外一把手。大集体劳动休息期间,妈妈就挖猪菜,劳动回来时,一大包猪菜就背回来了。中午很少见妈妈休息,我特别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妈妈,怎么能当了裁缝?一有空就踏着缝纫机,中午、晚上“哒哒哒……”在缝纫机上给村民们做衣服。妈妈没有跟过师傅学过裁缝,纯属“自学成才”,利用旧报纸,根据人的身材放大、缩小、加肥、变瘦来量尺寸。衣领、兜子都是依据当时的时尚,凭自己的感觉来做。当初来找妈妈做衣服的人还络绎不绝。每年冬天,妈妈就给我们全家人做鞋子。每人做3到4双新鞋,装在两个大网兜挂在凉房的房梁上。那时虽然居住在农村,但晒出去的被单,我家是最白的,孩子穿的衣服,我们姐弟几个是最干净、最漂亮、最整洁的。妈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被子如果叠不到有棱有角,会扒拉下来让我重叠;地犄角旮旯没扫干净,让我重扫;碗没洗干净,让我重洗;被子护里当头处的小细纹路没洗干净,必须重洗。
  父亲上班,家里的一切被妈妈打理得井井有条。妈妈坚强有韧性,每年喂一口任务猪卖给国家,一口大肥猪供自家杀了吃,有时还喂母猪卖小猪仔给家里增加收入。虽然是计划经济年代,但我们姐弟从没有饿过肚子。妈妈一天书没念过,但竭尽全力供养我们姐弟几个读书。
  小时候掰着手指头盼望过年。一进入腊月,妈妈便开始准备年货了,切菜蛋、蒸馒头、泡软米、炸油糕、漏粉条、擀豆面、做豆腐、糊窗户、贴窗花……穿着新衣服,放着小鞭炮,年味十足。小时候的年像烙印似的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到了青黄不接的日月,村里好多人家的粮食接不上茬,揭不开锅,到处借米借面。夏天小麦收割下来,每天三顿面;秋天糜子收割下来每天三顿米;冬天杀了猪,每天三顿肉。对这样的人家过日子,人们说“有了一顿,没了不动”。我们家有精打细算的妈妈,日子永远是“细水长流”。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永远不会老。前几年节假日回家,妈妈还拿出那么粗一卷羊肉,一捆白葱为我们切稍麦馅。
  在不知不觉中,妈妈老了。但精明能干的妈妈,即使老了,也有模有样,家收拾得整洁温馨,人也干净利落,衣着得体大方,受到同龄老太太们的无比羡慕。
  有妈在,有妈叫真好,妈在家就在!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全世界就中国人穿秋裤、喝开水,达旗人爱回家。每年的节假日,我们姐弟几大家子都带着买好的肉,大包小包好地拎着回家过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现在我们也不再年轻了,妈妈陪我们到现在,我们陪妈妈慢慢变老,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在妈妈的心中,她的儿女几乎是她生命的全部,能听到妈妈电话那头的声音,心中很温暖。
  有妈在、有妈叫真好!
  ——选自美篇平台
其他文献
大约,很多人不知道金丝楠比黄金更金贵,也不知道何处是金丝楠的故乡。  史料记载,金丝楠大多分布在雨水较为充沛的四川省1500米海拔以上地区。金丝楠树干粗壮挺拔,仿若伟岸巨人,每棵树达30多米的高度。  明清时期,豪门大户喜用金丝楠制作家俱,因其材质细密,阳光照耀下,金丝楠木纹丝闪闪发光,如金丝一般。金丝楠不易开裂变形,更不会遭虫蛀,通体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气息。或许,蛀虫们因为惧怕金丝楠身上的清香气息
期刊
隋朝大业九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淮阳郡淮河边的河滩上,立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男子衣冠胜雪,玉面如画,却又难掩一脸风尘。他负手而立,面对着缓缓流过淮河水,良久,吟出两句诗来:“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诗句有些伤感,男子仿佛心有不如意之事。但听男子继续吟下去,诗句却渐渐激昂起来,特别是最后两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真叫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能作如此豪迈之诗,这男子是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而
期刊
毛病要是成了习惯那就不得了了。  好几个月没回来了,下了公交车看到广场在大兴土木,腿就鬼使神差地挪了过去,这就是搞工程的职业病吧。  “这么好的石材用土做垫层?”,随口吐噜出来了。真想抽自己个嘴巴,与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你以为就你是白乌鸦呀?  “喵——”一声猫叫,终于让我挪开了目光。柏树丛中,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前面一个兰花小碗,一只慵懒的肥猫伸个长长的懒腰,踱着悠闲的舞步围着我转了一圈儿,又在我
期刊
人的记忆从几岁开始呢?或者说,看不见的巨手抹去早期的痕迹之后,又何时粗心遗留下什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祖屋窗外那一棵青桐树就是它“粗心”之作。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在祖屋北窗外通往邻居家的小路路口,有一棵青桐树,后来我知道它在古代又叫“梧桐”,“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说的就是它。青桐木叶青青,像一把铜色巨伞,主干上生长着忧伤的眼睛,像伤疤,惹人注目。五岁那年,我在树下玩耍,指着一个狭长
期刊
邛崃古称临邛,是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从公元前311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现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4A景区大梁酒庄就坐落在邛崃市,师生联谊会的第一站从大梁酒庄开始。  旅游景點很有特色,住宿更是别具特色的风景小院儿,我的“别墅”叫“栖梦”,临院儿叫“问茶”。怎么样,听这名字是不是很有诗意,或者应该叫“文君范儿”?  因为航班延误,大巴错路,凌晨三点才到酒庄,或许是太困乏的缘故吧,栖是栖了
期刊
斗转星移,青春在岁月变迁中苍老,陈年旧事会逐渐地模糊。时光就像是重庆的雾,越来越浓,无情的把某些记忆从脑海中逐渐淡忘直至删除;时光又像是筛子,只能过滤掉过去生活中的浮光掠影,对于记忆犹新的往事,虽然时过境迁,却仍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冬天的一个傍晚,不约而至的北风开始肆无忌惮地咆哮,疯狂至极。秋风扫光了落叶,留下光秃秃孤零零的树枝,在北风的教唆下也开始同室操戈,发出啪啪啪的声音,一些
期刊
原定于下午两点的T梁吊装推迟了,跨铁路的桥梁要受到铁路部门的限制。中午一点,连个荫凉处也没有,真盼天空有一丝云彩,遮挡一下如火的阳光。  难耐的酷暑和无聊的等待,不免让人有些烦躁。环顾四周,还好,山上的绿色一望无际,这才想起已经有好久没有爬山了。  高高低低的灌木一丛丛,一簇簇,上面爬满了不知名的藤本植物,真像特厚的绿地毯。一股久违的香气袭来,一种温馨涌上心头,是荆稍花的香味儿。  记得小时候,家
期刊
六点半的闹钟,磨蹭到七点才穿戴起床。推开小窗,雨丝夹杂着泥土的清凉,空气中隐隐飘来淡淡的幽香,大张着惊愕的嘴巴,眼睛紧盯在小院门边的杏树上。  去年的这个时候,驱车十几里,跑了趟农村的集贸市场。说是去买新鲜蔬菜,其实为了儿时的印象。  三个茄子,一袋儿青椒,半斤生姜。菠菜的红根粘满泥土,芫荽梗上草叶泛黄。躲开摊点的挤挤蹭蹭,融入人群的熙熙攘攘。  好不容易挪到集市边上,拉开车门,装好新鲜,回看人群
期刊
远离城市的喧嚣,忙里偷闲与同事们一起踏上了漳河水库的游览之路。  远远望去,漳河水库说是一个水库,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人工大湖,静静地卧在群山之颠。绿树掩映之间,透着一股灵气,宁静致远。  同事们好奇地涌上甲板,女同胞更是纵情地展开臂膀,似拥抱大海,又好似要融入蓝天,脸上灿烂着久违的笑容。那一刻,虽平常却令人感动。其实人都是从儿童长大的,欢愉的童心本来永恒。随着相机的“咔哒”声,这一刻被凝固。但愿这一
期刊
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史记·淮阴侯列传》的眼泪中拉回到台灯下。  “干什么坏事呢,不接电话?”  “别没大没小,咋跟朕说话呢,说吧,唤朕何事?”  “下个月,我侄儿结婚,你给写两幅对联呗,给想点好词儿呀!”  “行,朕准了。”  有点意外,多少年了,除了过年给自己和亲戚家写对联,再没给其他人写过对联了。放下老同学的电话,回过神来又开始忐忑后悔了,真想抽自己两下,没问清新人的职业爱好等怎么撰写这两幅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