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秦明,1981年生,安徽省公安厅主检法医师,出版“法医秦明”系列:《尸语者》《无声的证词》《第十一根手指》《清道夫》等。从法医先锋到网络作家,他让人们逐渐了解法医群体。“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秦明给自己起的网名叫老秦,其实他并不老,只有34岁,微博头像是一个带黑框眼镜、穿白大褂飞奔疾驰的平头小伙子。他是安徽省公安厅的一名法医,因“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以及活跃的微博而广为人知。
4月26日,他在杭州做活动,估计乐坏了附近的卖菜大叔们。“粉丝”人手一束芹菜欢迎他,“芹菜”是秦明的“粉丝”通过微博票选给自己取的名字。
第二天,《环球人物》记者见到秦明的时候,他是一副路人甲的样子:骑电动车上班,深色衬衫,挎着个包,有点睡眼惺忪。“昨天从杭州开车回来,花了七八个小时,在杭州市里找不着路了。”
“人们都觉得法医神秘,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实中的秦明,有点为体重担忧,看到领导绕着走,也偶尔会因待遇发点牢骚。提到写书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他直言不讳而且一本正经地说:“写书的收入比工资高不少啊,我写一本书,也抵上好几年的工资。但我写书不是为了这钱。”他上班的收入是每月3700元工资加上400元加班费。在微博上,他会调侃、会卖萌。曾有网友玩笑似的向他求证:“拿头撞墙可以每小时消耗150卡路里?”他回复说:“轻则消耗150ml甘露醇注射液(可用于治疗脑水肿),重则消耗150元火化费。”
为了秦明长大后干什么这事,他的父母曾经没少争论。母亲是护士长,想让他当医生;父亲是个刑警,想让他当警察。1998年高考结束,父亲把报志愿这事给垄断了——提前录取:中国公安大学、中国警官大学;重点:安徽大学法律系;普通: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中专:安徽省警校。
因为视力没达到1.5,提前录取落空了,也没达到重点线。最终,秦明去了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也算是满足了父母双方的心愿。爸爸曾开解他:“学医也挺好,医学院女生多,毕业可以带个女朋友回家。”秦明也按指示办了,妻子是小他两届的师妹。
到了学校,秦明才知道,全班40人,只有他是第一志愿报考的。但实际上,他也不太清楚法医到底是干什么的。大一暑假的一次见习经历,让他对这个职业刮目相看。那天,秦明跟着师傅出现场,一名18岁的少年在一场群殴中中刀死亡。这是秦明第一次参与解剖,在解剖台上把尸袋慢慢拉开时,他整个人都呆住了:死者竟是他的小学同学。死者有五六处刀伤,致命的一刀在胸口,但几个嫌疑人都不承认捅了胸口。法医检查后发现,胸口创口边缘有一个小的皮瓣,这很可能是卷刃的刀在抽刀时造成的,进而确定了造成这一致命刀伤的凶手。“我惊讶地发现法医在破案中还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2005年,秦明考到了安徽省公安厅,如愿做了一名法医。对法医这个职业,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法医就是尸体检验嘛,其实他是命案侦破过程中的最关键的因素,我用一个时髦的词儿来诠释,‘尸语者’——能听懂尸体语言的人。”
10年过去了,秦明的父亲——这位再忙也会腾出时间为儿子做爱心早餐,但也会独断专行给儿子报志愿的父亲——成了儿子的“粉丝”,为了买不到儿子的新书感叹,在杭州的签售会上端着相机左拍右拍。
10年过去了,秦明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但他不想让儿子以后干这行。“他胆小,应该干不了。而且,这行真的很艰苦。”
2010年年底,在六安一个山区县,一家母子三人死了,当地警方认定是母亲杀了两个孩子后自杀,死者家属却不认同。根据规定,省厅的法医要出现场进行尸检认定。秦明就和同事冒着雪,绕了两个小时盘山道赶到镇上,再坐半小时汽车到一个断桥处,然后又坐三轮车走半小时山路,再爬半小时山,才到达现场。当地是土葬区,没有殡仪馆,更别提解剖室了。气温零下15度,秦明和同事们在河边找了块石板当解剖台,蹲着进行尸检。几个小时后,尸检完成了,秦明的双腿一点儿知觉都没有了,是旁边人给架起来的。一位同事鼻涕耷拉下来冻成冰柱,秦明一伸手给掰了下来。
秦明的妻子也是法医学毕业,实习一年心理没法承受,后来转行当了康复医生。而谁谁谁转行了,谁谁谁辞职了,这是秦明和同事们经常聊的一个话题。也有司法鉴定所高薪挖秦明,但他是绝对不会离开的,“如果当法医,不搞命案,就没有意思了。还是因为热爱吧,破案过程中的抽丝剥茧,沉冤得雪后的成就感。”
“每个法医都会有一个心路旅程,一开始可能是害怕,然后到对死者的悲悯,再到对犯罪分子的仇恨,最后是淡然。这种淡然不是情感的淡然,而是对生死的淡然。”在秦明身上,这种淡然可能有几层意思:淡然了,才能更全心投入,明察秋毫;淡然了,才能超脱世俗,直抵生命本真;淡然了,人才不会阴郁,反而会开朗。
前不久,有个村子里一个独居的武疯子死在自家床上了。解剖一看,他身上有多处骨折,还有大面積出血。他家门口有很大一滩血,血的旁边还有一个很深的刹车痕,当地就判断因交通事故致伤死亡。
秦明看了以后发现问题,如果车轮轧到肋骨,一般会形成两条骨折线,断成三截。但死者的好几根骨头却是断成了四截,说明至少是两次受力,应该不是交通事故。另外,死者头部和鼻部损伤应该是软质的东西形成的,不是交通事故中因地面形成的伤。所以,他认定这是个命案。
最后,这案子破了,打人者也被追究了责任。原来,那人骑电动车经过,这个武疯子跑过去打人家,那人反过来打他。受伤以后,他自己跑回家,失血过多,一睡过去就休克死亡了。
秦明做的结论一出来,办案单位就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还得继续查下去;而死者家里人也嫌麻烦,说不想追究,赶紧火化算了。“大家都觉得少了一个累赘,没人去愿意为这个生命负责。”秦明说,“但在法医的眼中,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你要还逝者一个真相,不能让他们枉死。” 对于法医而言,任何一个案件背后,不只是一个生命,也有情与法的角力。而法医的一种态度、一个证据,可能就决定了整个案件的走向,甚至一个人的生死。秦明说起了这样一个案子。一个男孩得了脑癌,开了两次刀,还是复发,很痛苦,家里也早就一贫如洗了。一天,男孩在医院水池里面溺死了。
尸检时,秦明在孩子身上发现了伤,原来是父亲把他摁到水里溺死了。在鉴定报告里,秦明如实写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了孩子脑部恶性肿瘤的程度,这也必然会导致他的死亡,而且过程痛苦。“这个父亲必须要负刑事责任,其实他也很痛苦,也是为了孩子着想。所以,我们会去找一个平衡。”
“遇到这种案子的时候,你自己会不会纠结?”面对记者的提问,秦明毫不犹豫地回答了6个字:要客观,不纠结。“做人做事,只要你坚持了原则,就没什么好纠结。第一,法医学就应该是严谨的,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践踏。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逝者,对得起事实,对得起科学。第二,酌情原则,把小孩的病情写出来,对他父亲是有利的。总之只要本着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不要让自己任何情绪去影响这个鉴定结论就OK了。”
由于法医工作的特殊性,人们对他们并不了解。在影视剧中,他们是又酷又帅、目光犀利的;但在一些人眼中,他们是不太吉利的,会被误解,甚至因此蒙受不白之冤。秦明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有个妇女和另外一个妇女打完架,总感觉自己的膝盖不舒服,就去做伤情鉴定。但检验结果出来,她没有伤,是退行性改变,是一种老化的象征。这人不服,又不知从哪看到了秦明的名字,就到处发帖“公安厅法医科秦明上蹿下跳为堂妹开脱罪行”。其实秦明根本没负责过那个案子,只不过恰巧和打人者都姓秦。
秦明曾为这事耿耿于怀:“我知道我挺显老,但你也不至于把我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安排给一个50多岁的妇女当堂兄吧。”但他更觉得,需要让更多人了解法医工作,为法医正名。
2012年除夕夜那天,他开始在博客上写小说。没想到,喜欢看的人越来越多,再后来他被出版商瞄上了。当年9月,第一部小说《尸语者》出版了。小说基本以他在工作中的案例为原型,虚拟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书中的师父,就是我现实中的师父、副处长陈林;痕检员林涛的原型叫王林涛,是我同事;妻子铃铛,是借鉴了我妻子的网名‘铃铛姐姐’。”
此后,秦明一发不可收拾,出了“法医秦明”系列,成了国内最畅销的悬疑小说作者。有读者说:“看惯了刺激惊恐的小说,第一次看这种看似平淡却很专业的小说,让我对法医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秦明的微博上有30多万“粉丝”了。让人有点意外的是,秦明的“粉丝”大多是女性,8岁小孩到70岁的老人都有,還经常有合肥当地的“粉丝”跑到他单位门口找他签名。
渐渐地,秦明发现,写小说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医的工作,也能促进自己去总结、反思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两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对于自己的出名,秦明说,自己并不比同事出众,只是因为他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了。正如他诚恳的话一样,这个被“粉丝”称为“萌叔”的法医,是个很诚恳的普通人,没有任何的矫饰和夸张——一如法医客观真实的职业要求。
秦明,1981年生,安徽省公安厅主检法医师,出版“法医秦明”系列:《尸语者》《无声的证词》《第十一根手指》《清道夫》等。从法医先锋到网络作家,他让人们逐渐了解法医群体。“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秦明给自己起的网名叫老秦,其实他并不老,只有34岁,微博头像是一个带黑框眼镜、穿白大褂飞奔疾驰的平头小伙子。他是安徽省公安厅的一名法医,因“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以及活跃的微博而广为人知。
4月26日,他在杭州做活动,估计乐坏了附近的卖菜大叔们。“粉丝”人手一束芹菜欢迎他,“芹菜”是秦明的“粉丝”通过微博票选给自己取的名字。
第二天,《环球人物》记者见到秦明的时候,他是一副路人甲的样子:骑电动车上班,深色衬衫,挎着个包,有点睡眼惺忪。“昨天从杭州开车回来,花了七八个小时,在杭州市里找不着路了。”
“人们都觉得法医神秘,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实中的秦明,有点为体重担忧,看到领导绕着走,也偶尔会因待遇发点牢骚。提到写书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他直言不讳而且一本正经地说:“写书的收入比工资高不少啊,我写一本书,也抵上好几年的工资。但我写书不是为了这钱。”他上班的收入是每月3700元工资加上400元加班费。在微博上,他会调侃、会卖萌。曾有网友玩笑似的向他求证:“拿头撞墙可以每小时消耗150卡路里?”他回复说:“轻则消耗150ml甘露醇注射液(可用于治疗脑水肿),重则消耗150元火化费。”
10年尸语者
为了秦明长大后干什么这事,他的父母曾经没少争论。母亲是护士长,想让他当医生;父亲是个刑警,想让他当警察。1998年高考结束,父亲把报志愿这事给垄断了——提前录取:中国公安大学、中国警官大学;重点:安徽大学法律系;普通: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中专:安徽省警校。
因为视力没达到1.5,提前录取落空了,也没达到重点线。最终,秦明去了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也算是满足了父母双方的心愿。爸爸曾开解他:“学医也挺好,医学院女生多,毕业可以带个女朋友回家。”秦明也按指示办了,妻子是小他两届的师妹。
到了学校,秦明才知道,全班40人,只有他是第一志愿报考的。但实际上,他也不太清楚法医到底是干什么的。大一暑假的一次见习经历,让他对这个职业刮目相看。那天,秦明跟着师傅出现场,一名18岁的少年在一场群殴中中刀死亡。这是秦明第一次参与解剖,在解剖台上把尸袋慢慢拉开时,他整个人都呆住了:死者竟是他的小学同学。死者有五六处刀伤,致命的一刀在胸口,但几个嫌疑人都不承认捅了胸口。法医检查后发现,胸口创口边缘有一个小的皮瓣,这很可能是卷刃的刀在抽刀时造成的,进而确定了造成这一致命刀伤的凶手。“我惊讶地发现法医在破案中还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2005年,秦明考到了安徽省公安厅,如愿做了一名法医。对法医这个职业,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法医就是尸体检验嘛,其实他是命案侦破过程中的最关键的因素,我用一个时髦的词儿来诠释,‘尸语者’——能听懂尸体语言的人。”
10年过去了,秦明的父亲——这位再忙也会腾出时间为儿子做爱心早餐,但也会独断专行给儿子报志愿的父亲——成了儿子的“粉丝”,为了买不到儿子的新书感叹,在杭州的签售会上端着相机左拍右拍。
10年过去了,秦明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但他不想让儿子以后干这行。“他胆小,应该干不了。而且,这行真的很艰苦。”
2010年年底,在六安一个山区县,一家母子三人死了,当地警方认定是母亲杀了两个孩子后自杀,死者家属却不认同。根据规定,省厅的法医要出现场进行尸检认定。秦明就和同事冒着雪,绕了两个小时盘山道赶到镇上,再坐半小时汽车到一个断桥处,然后又坐三轮车走半小时山路,再爬半小时山,才到达现场。当地是土葬区,没有殡仪馆,更别提解剖室了。气温零下15度,秦明和同事们在河边找了块石板当解剖台,蹲着进行尸检。几个小时后,尸检完成了,秦明的双腿一点儿知觉都没有了,是旁边人给架起来的。一位同事鼻涕耷拉下来冻成冰柱,秦明一伸手给掰了下来。
秦明的妻子也是法医学毕业,实习一年心理没法承受,后来转行当了康复医生。而谁谁谁转行了,谁谁谁辞职了,这是秦明和同事们经常聊的一个话题。也有司法鉴定所高薪挖秦明,但他是绝对不会离开的,“如果当法医,不搞命案,就没有意思了。还是因为热爱吧,破案过程中的抽丝剥茧,沉冤得雪后的成就感。”
要客观,不纠结
“每个法医都会有一个心路旅程,一开始可能是害怕,然后到对死者的悲悯,再到对犯罪分子的仇恨,最后是淡然。这种淡然不是情感的淡然,而是对生死的淡然。”在秦明身上,这种淡然可能有几层意思:淡然了,才能更全心投入,明察秋毫;淡然了,才能超脱世俗,直抵生命本真;淡然了,人才不会阴郁,反而会开朗。
前不久,有个村子里一个独居的武疯子死在自家床上了。解剖一看,他身上有多处骨折,还有大面積出血。他家门口有很大一滩血,血的旁边还有一个很深的刹车痕,当地就判断因交通事故致伤死亡。
秦明看了以后发现问题,如果车轮轧到肋骨,一般会形成两条骨折线,断成三截。但死者的好几根骨头却是断成了四截,说明至少是两次受力,应该不是交通事故。另外,死者头部和鼻部损伤应该是软质的东西形成的,不是交通事故中因地面形成的伤。所以,他认定这是个命案。
最后,这案子破了,打人者也被追究了责任。原来,那人骑电动车经过,这个武疯子跑过去打人家,那人反过来打他。受伤以后,他自己跑回家,失血过多,一睡过去就休克死亡了。
秦明做的结论一出来,办案单位就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还得继续查下去;而死者家里人也嫌麻烦,说不想追究,赶紧火化算了。“大家都觉得少了一个累赘,没人去愿意为这个生命负责。”秦明说,“但在法医的眼中,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你要还逝者一个真相,不能让他们枉死。” 对于法医而言,任何一个案件背后,不只是一个生命,也有情与法的角力。而法医的一种态度、一个证据,可能就决定了整个案件的走向,甚至一个人的生死。秦明说起了这样一个案子。一个男孩得了脑癌,开了两次刀,还是复发,很痛苦,家里也早就一贫如洗了。一天,男孩在医院水池里面溺死了。
尸检时,秦明在孩子身上发现了伤,原来是父亲把他摁到水里溺死了。在鉴定报告里,秦明如实写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了孩子脑部恶性肿瘤的程度,这也必然会导致他的死亡,而且过程痛苦。“这个父亲必须要负刑事责任,其实他也很痛苦,也是为了孩子着想。所以,我们会去找一个平衡。”
“遇到这种案子的时候,你自己会不会纠结?”面对记者的提问,秦明毫不犹豫地回答了6个字:要客观,不纠结。“做人做事,只要你坚持了原则,就没什么好纠结。第一,法医学就应该是严谨的,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践踏。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逝者,对得起事实,对得起科学。第二,酌情原则,把小孩的病情写出来,对他父亲是有利的。总之只要本着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不要让自己任何情绪去影响这个鉴定结论就OK了。”
写小说为法医正名
由于法医工作的特殊性,人们对他们并不了解。在影视剧中,他们是又酷又帅、目光犀利的;但在一些人眼中,他们是不太吉利的,会被误解,甚至因此蒙受不白之冤。秦明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有个妇女和另外一个妇女打完架,总感觉自己的膝盖不舒服,就去做伤情鉴定。但检验结果出来,她没有伤,是退行性改变,是一种老化的象征。这人不服,又不知从哪看到了秦明的名字,就到处发帖“公安厅法医科秦明上蹿下跳为堂妹开脱罪行”。其实秦明根本没负责过那个案子,只不过恰巧和打人者都姓秦。
秦明曾为这事耿耿于怀:“我知道我挺显老,但你也不至于把我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安排给一个50多岁的妇女当堂兄吧。”但他更觉得,需要让更多人了解法医工作,为法医正名。
2012年除夕夜那天,他开始在博客上写小说。没想到,喜欢看的人越来越多,再后来他被出版商瞄上了。当年9月,第一部小说《尸语者》出版了。小说基本以他在工作中的案例为原型,虚拟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书中的师父,就是我现实中的师父、副处长陈林;痕检员林涛的原型叫王林涛,是我同事;妻子铃铛,是借鉴了我妻子的网名‘铃铛姐姐’。”
此后,秦明一发不可收拾,出了“法医秦明”系列,成了国内最畅销的悬疑小说作者。有读者说:“看惯了刺激惊恐的小说,第一次看这种看似平淡却很专业的小说,让我对法医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秦明的微博上有30多万“粉丝”了。让人有点意外的是,秦明的“粉丝”大多是女性,8岁小孩到70岁的老人都有,還经常有合肥当地的“粉丝”跑到他单位门口找他签名。
渐渐地,秦明发现,写小说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医的工作,也能促进自己去总结、反思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两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对于自己的出名,秦明说,自己并不比同事出众,只是因为他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了。正如他诚恳的话一样,这个被“粉丝”称为“萌叔”的法医,是个很诚恳的普通人,没有任何的矫饰和夸张——一如法医客观真实的职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