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直立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临床特征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和青少年直立性高血压(OHT)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临床特征。

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5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病例,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3组:OHT组(单纯OHT)、OHT+VVS组(OHT伴VVS血流动力学反应)、OHT+ POTS组(OHT伴POTS血流动力学反应),分析其临床特征。

结果

纳入629例经HUTT诊断为OHT的病例,OHT组300例,OHT+VVS组264例,OHT+POTS组65例。三组患儿以晕厥、头晕为主要症状,且OHT+VVS组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OHT组(49.6%比35.7%,χ2=11.211,P<0.05)和OHT+POTS组(49.6%比27.7%,χ2=10.123,P<0.05)。OHT+VVS组基线心率(HR)[(78±14)次/min比(77±12)次/min,t=2.570,P<0.05]、HUTT 3 min时HR[(100±14)次/min比(94±13)次/min,t=17.464,P<0.05]、HUTT 3 min时HR与基线HR差值(ΔHR)[(22±12)次/min比(17±9)次/min,t=19.303,P<0.05]明显高于OHT组。OHT+POTS组基线收缩压(SBP) [(105±10)mmHg比(103±10)mmHg(1 mmHg=0.133 kPa), t=4.918,P<0.05]、HUTT 3 min时SBP [(114±10)mmHg比(113±11)mmHg,t=4.046,P<0.05]、基线舒张压(DBP) [(64±6)mmHg比(63±7)mmHg,t=2.618,P<0.05]、HUTT 3 min时DBP [(78±8)mmHg比(77±8)mmHg,t=3.302,P<0.05]、HUTT 3 min时HR [(107±14)次/min比(94±13)次/min,t=24.229,P<0.05]及ΔHR [(32±11)次/min比(17±9)次/min,t=39.146,P<0.05]明显高于OHT组,而基线HR [(75±14)次/min比(77±12)次/min,t=-4.221,P<0.05]明显低于OHT组。

结论

卧位、立位HR较快,HR改变较大的OHT更易合并VVS;卧位及立位SBP和DBP均较高,而卧位HR较低的OHT患者更易合并POTS。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川崎病组和对照组。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首次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作为川崎病组,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平均年龄2.3岁。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川崎病组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2.0岁
期刊
目的比较抗人体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F)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效应。方法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59例儿童再障,其中重型再障、极重型再障和依赖输血的非重型再障分别为34例、12例和1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ATG-F组(30例)、R-ATG组(29例),动态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变化。采用非参数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大鼠重度肺动脉高压形成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方法采用左肺切除+野百合碱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取术后注射野百合碱1、3、5周大鼠各8只分别命名为M1、M2、M3组,另取正常大鼠8只命名为C组。对各组大鼠右肺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各组平均肺动脉压力如下:C组(28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