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意象”:前卫艺术的理想类型——本雅明后期艺术批评观念探析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本雅明的思想基调从观念论转向辩证唯物主义。与之相应,其艺术批评观念的主导概念从"灵晕"转为"辩证意象"。辩证意象是本雅明依据"星丛"认识论构建的艺术模型。它循"停顿的辩证法"原则讽喻地构建自身,打破了灵晕要求的有机内在结构和整一审美表象。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认识论基础,意在唤起无产阶级的觉醒、促发革命行动、反对纳粹政治,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批判潜能。本雅明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关系密切,其根本在于前者的语言哲学。在本雅明的理论体系中,辩证意象是前卫艺术的"理想类型",史诗剧则是辩证意象的范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基督教的经文叙述中,触摸耶稣复活的身体是重要的确认手段,但这种触摸似乎对女性见证者是禁止的,对男性见证者则是鼓励的,由此引发了有关触摸的一系列神学问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从14世纪的乔托到15世纪的安杰利科和16世纪的提香,在神学理解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方式对触摸这一母题进行视觉化阐释,从对触摸的象征性再现转向了触感的视觉性置换。在今天,对这一转换的多角度阐释有助于重新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图像之"思"。
《艺文类聚》辑录先唐赋近九百篇,体现出明确的赋学辨体批评意识。该著采取"唯名是从,以题定体"的方法界定赋作,廓清了赋与非赋的界限,区分了颂、七、吊文、难、连珠等与赋相近的文体。采用"据实辑录,以实定体"的方法,辑录了若干篇题目中没有明显体裁标识的赋,体现了重名更重实的辨体意识。将《楚辞》作为一个整体,单独辑录在相关子目"事"的部分,别《楚辞》于赋,彰显了《楚辞》的独特地位。在卷五六"杂文部二·赋"之"事"的部分,辑录了有关"赋"的言论及文人作赋的事类;在"文"的部分,辑录了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