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生工作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学校的老师对工作要有热心、有责任心、有信心,对学生有爱心,并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因此,必须注重师德建设。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师德建设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我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情系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在担任班主任的几年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于较差的学生,更应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老师谈。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由于在初中散漫惯了,刚入学时,没有多少收敛。平时梳着怪发型,化着浓妆,总是不穿校服、不带胸卡,还穿着奇装异服,满口粗话,与同学间关系也不好,给班级和学校带来极坏的影响。为了教育好她,我利用晚自习及个人休息时间,找她谈话,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甚至,给她看一些企业对其员工管理制度,让她知道我校的规章制度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制定的,使她理解学校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成为合格员工打基础。这期间,曾多次与其家长沟通,对症下药,指出她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她的闪光点,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家长面前找到了自信。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信服你。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刻刻做学生的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大,2008.
[2]程华东.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Z].复旦教育论坛,2004.
作者简介:许慧,女,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初级
(作者单位: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师德建设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我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情系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在担任班主任的几年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于较差的学生,更应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老师谈。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由于在初中散漫惯了,刚入学时,没有多少收敛。平时梳着怪发型,化着浓妆,总是不穿校服、不带胸卡,还穿着奇装异服,满口粗话,与同学间关系也不好,给班级和学校带来极坏的影响。为了教育好她,我利用晚自习及个人休息时间,找她谈话,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甚至,给她看一些企业对其员工管理制度,让她知道我校的规章制度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制定的,使她理解学校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成为合格员工打基础。这期间,曾多次与其家长沟通,对症下药,指出她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她的闪光点,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家长面前找到了自信。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信服你。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刻刻做学生的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大,2008.
[2]程华东.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Z].复旦教育论坛,2004.
作者简介:许慧,女,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初级
(作者单位: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