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民主;手段;品质;情景;认同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气氛。有研究者指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构造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多说敢言。教师应允许学生“胡说八道”,允许他们张扬个性。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要用鼓励的眼神注视那些跃跃欲试的学生。在这富有激励性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鼓足勇气,信心百倍,争先恐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发表意见的同学,不管意见正确与否,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赞誉,因为那毕竟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发展。例如,启发学生通过一个词汇展开积极联想,达到多词群体记忆。以学过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异同比较。再如,在学习国别、国家名称时将该国国民、首都、货币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包括游戲法、竞赛法等。课堂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根据客观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检查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的智力品质。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是一个积极求异的结果,也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学贵有疑”,善于质疑的学生,常能打破传统的、消极的思维模式,不盲从权威,不因循守旧,富有创造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要学的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而一个过程,一种思维的方法。通过质疑,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积极寻找矛盾所在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结论并非教师一言九鼎,一锤定言,要允许学生质疑。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它本身表现了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四、有效挖掘教学情景和教学素材
英语与其他课程不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适于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和素材。教师可通过模拟真实语言交际环境,如问路、购物、打电话、郊游等活动,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投影、角色扮演、故事演讲等课堂形式,运用听录音、放录象、绘制简笔画等手段,创设语言交际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技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素材。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或图片素材,从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布置英语角,举办英语题材的拍卖会,鼓励学生开设英语网络日志(blog),组织学生利用春游等户外活动机会学习英语词汇和交际对话等。总之,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五、积极陶冶学生的跨文化认同和理解力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国际友好交流的日益增多,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功底的青少年一代,是迎接世界性挑战,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包括从文化高度认识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英语不仅是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时的重点考察内容,而且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也将成为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跨文化语言交往工具,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关注词汇、语法等结论性知识的记忆和练习,而且关注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例如,教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英语问候他人,得体地表达赞美和感谢。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礼仪举止的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并对我国文化传统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组织有效的教学资源素材和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做好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民主;手段;品质;情景;认同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气氛。有研究者指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构造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多说敢言。教师应允许学生“胡说八道”,允许他们张扬个性。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要用鼓励的眼神注视那些跃跃欲试的学生。在这富有激励性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鼓足勇气,信心百倍,争先恐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发表意见的同学,不管意见正确与否,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赞誉,因为那毕竟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发展。例如,启发学生通过一个词汇展开积极联想,达到多词群体记忆。以学过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异同比较。再如,在学习国别、国家名称时将该国国民、首都、货币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包括游戲法、竞赛法等。课堂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根据客观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检查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的智力品质。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是一个积极求异的结果,也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学贵有疑”,善于质疑的学生,常能打破传统的、消极的思维模式,不盲从权威,不因循守旧,富有创造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要学的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而一个过程,一种思维的方法。通过质疑,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积极寻找矛盾所在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结论并非教师一言九鼎,一锤定言,要允许学生质疑。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它本身表现了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四、有效挖掘教学情景和教学素材
英语与其他课程不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适于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和素材。教师可通过模拟真实语言交际环境,如问路、购物、打电话、郊游等活动,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投影、角色扮演、故事演讲等课堂形式,运用听录音、放录象、绘制简笔画等手段,创设语言交际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技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素材。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或图片素材,从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布置英语角,举办英语题材的拍卖会,鼓励学生开设英语网络日志(blog),组织学生利用春游等户外活动机会学习英语词汇和交际对话等。总之,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五、积极陶冶学生的跨文化认同和理解力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国际友好交流的日益增多,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功底的青少年一代,是迎接世界性挑战,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包括从文化高度认识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英语不仅是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时的重点考察内容,而且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也将成为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跨文化语言交往工具,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关注词汇、语法等结论性知识的记忆和练习,而且关注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例如,教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英语问候他人,得体地表达赞美和感谢。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礼仪举止的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并对我国文化传统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组织有效的教学资源素材和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做好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