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彭阳县移民迁出生态修复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概况,并提出了管理措施,以促进彭阳县生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生态;迁民迁出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74-01
近年来,彭阳县委、政府抢抓自治区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历史机遇,立足于全县生态建设的实际,加大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天然林资源管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 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措施
立足于迁出区立地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彭阳县将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全面恢复作为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巩固提升“生态彭阳”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综合治理。采取封、造、育、管4项措施,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建成白阳镇姬山、小岔乡卷槽、冯庄乡茨湾、孟塬乡高岔4个生态恢复示范区,完成造林整地工程4 025.7 hm2,点播柠条4 025.7 hm2,绿化道路50 km,栽植针叶树和绿化大苗15万株,发展优质经果林366.7 hm2,种草1 800 hm2。
1.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治理恢复是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编制完成了《宁夏彭阳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和《彭阳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实施方案》,对辖区荒山、荒沟、退耕地、耕地、河道、废弃宅院、村部等闲置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整治,全面恢复[1]。
1.2 因势利导,综合治理
根据《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彭阳县共搬迁安置移民3.6万余人,移民迁出区将有3 5333.33 hm2土地用于生态修复。根据搬迁进度和生态修复规划,对移民迁出区分年度进行造林绿化,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红河、茹河和安家川流域的川台地用于林木育苗,山坡地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北部乡镇生态脆弱区域的耕地,主要采取林草间作、种草为主的模式进行治理。保留移民迁出区原有的学校房屋及配套的供电线路、水井、水窖等基础设施,为后续林业建设提供保障。
1.3 创新机制,加快发展
把移民迁出区就近纳入国有林场管理,迁出区的退耕农户继续享受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计划组建王洼中心林场,设立小园子和范新庄分场,争取成立茹河林场。将北部7个乡镇移民迁出区划归王洼中心林场统一管理经营,将南部5个乡镇移民迁出区划归茹河林场统一管理经营,力争利用3~5年时间,使迁出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同时,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作,在林业部门统一管理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种苗培育等产业,促进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
1.4 强化管护,巩固成果
县内部分生态移民迁出区和甘肃镇原、环县交界,生态管护任务较重。通过成立林场、新建护林点和组建护林巡查队等措施,全面落实禁牧封育、巡查管护责任[2]。对已治理的区域,由附近的分场承担管理职责,对移民整体迁出区实行永久性禁牧封育,落实有人管、有人常管、有人严管的责任和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加大森林防火力度,严肃查处违禁放牧、砍伐林木、人为破坏生态的行为,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片,保护一片。
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措施
200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彭阳县启动实施,一期工程实施面积33 400 hm2,共投入资金1 265.9万元;2011年以来,二期工程实施面积增加到92 866.7 hm2,2年共投入资金1 687.1万元。落实管护人员131人,工程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799个村民小组。
2.1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车、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天保工程法律法规、政策等,通过大剂量、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天保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2 创新模式,落实责任
针对彭阳县林地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和林地与农田、村庄相嵌交错分布的特点,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适合实际的集体生态林管护模式,即:森林派出所、乡镇林业站、行政村、护林员“四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模式,把管护责任认真落实到人,实现了“四无”、“四落实”,即:管护责任范围内无毁林开垦、无乱占林地、无乱砍滥伐、无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保证管护责任、措施、地块、奖惩四落实[3]。森林派出所、乡镇林业站、行政村、护林员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形成了森林派出所民警分片包乡、监督检查,乡镇林业站、村干部联防联护,护林员定点巡逻的“四道防线”森林管护网络体系。
2.3 强化管护,确保安全
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森林派出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林地偷牧、非法占用林地、开垦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狠抓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按照“谁管辖、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逐级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现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的防火机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4 发展林下经济,稳定护林队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由于管护经费标准和人员工资低,导致护林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提高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护林队伍,从增加护林人员收入入手,进行大胆探索。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各护林点放养土鸡。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增加了护林员的收入,稳定了管护队伍[4]。
3 参考文献
[1] 杨瑞.关于对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实施生态修复的调研报告[J].北京农业,2013(30):219.
[2] 王爱民.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保障措施及效益[J].北京农业,2013(33):297.
[3] 张晓芳.我区将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建设与修复[N].宁夏日报,2013-10-22(1).
[4] 程新伟,孙建文.卷槽生态庄园: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治理新概念[J].共产党人,2012(Z1):59-61.
关键词 生态;迁民迁出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74-01
近年来,彭阳县委、政府抢抓自治区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历史机遇,立足于全县生态建设的实际,加大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天然林资源管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 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措施
立足于迁出区立地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彭阳县将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全面恢复作为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巩固提升“生态彭阳”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综合治理。采取封、造、育、管4项措施,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建成白阳镇姬山、小岔乡卷槽、冯庄乡茨湾、孟塬乡高岔4个生态恢复示范区,完成造林整地工程4 025.7 hm2,点播柠条4 025.7 hm2,绿化道路50 km,栽植针叶树和绿化大苗15万株,发展优质经果林366.7 hm2,种草1 800 hm2。
1.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治理恢复是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编制完成了《宁夏彭阳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和《彭阳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实施方案》,对辖区荒山、荒沟、退耕地、耕地、河道、废弃宅院、村部等闲置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整治,全面恢复[1]。
1.2 因势利导,综合治理
根据《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彭阳县共搬迁安置移民3.6万余人,移民迁出区将有3 5333.33 hm2土地用于生态修复。根据搬迁进度和生态修复规划,对移民迁出区分年度进行造林绿化,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红河、茹河和安家川流域的川台地用于林木育苗,山坡地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北部乡镇生态脆弱区域的耕地,主要采取林草间作、种草为主的模式进行治理。保留移民迁出区原有的学校房屋及配套的供电线路、水井、水窖等基础设施,为后续林业建设提供保障。
1.3 创新机制,加快发展
把移民迁出区就近纳入国有林场管理,迁出区的退耕农户继续享受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计划组建王洼中心林场,设立小园子和范新庄分场,争取成立茹河林场。将北部7个乡镇移民迁出区划归王洼中心林场统一管理经营,将南部5个乡镇移民迁出区划归茹河林场统一管理经营,力争利用3~5年时间,使迁出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同时,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作,在林业部门统一管理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种苗培育等产业,促进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
1.4 强化管护,巩固成果
县内部分生态移民迁出区和甘肃镇原、环县交界,生态管护任务较重。通过成立林场、新建护林点和组建护林巡查队等措施,全面落实禁牧封育、巡查管护责任[2]。对已治理的区域,由附近的分场承担管理职责,对移民整体迁出区实行永久性禁牧封育,落实有人管、有人常管、有人严管的责任和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加大森林防火力度,严肃查处违禁放牧、砍伐林木、人为破坏生态的行为,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片,保护一片。
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措施
200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彭阳县启动实施,一期工程实施面积33 400 hm2,共投入资金1 265.9万元;2011年以来,二期工程实施面积增加到92 866.7 hm2,2年共投入资金1 687.1万元。落实管护人员131人,工程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799个村民小组。
2.1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车、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天保工程法律法规、政策等,通过大剂量、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天保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2 创新模式,落实责任
针对彭阳县林地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和林地与农田、村庄相嵌交错分布的特点,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适合实际的集体生态林管护模式,即:森林派出所、乡镇林业站、行政村、护林员“四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模式,把管护责任认真落实到人,实现了“四无”、“四落实”,即:管护责任范围内无毁林开垦、无乱占林地、无乱砍滥伐、无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保证管护责任、措施、地块、奖惩四落实[3]。森林派出所、乡镇林业站、行政村、护林员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形成了森林派出所民警分片包乡、监督检查,乡镇林业站、村干部联防联护,护林员定点巡逻的“四道防线”森林管护网络体系。
2.3 强化管护,确保安全
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森林派出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林地偷牧、非法占用林地、开垦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狠抓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按照“谁管辖、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逐级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现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的防火机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4 发展林下经济,稳定护林队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由于管护经费标准和人员工资低,导致护林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提高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护林队伍,从增加护林人员收入入手,进行大胆探索。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各护林点放养土鸡。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增加了护林员的收入,稳定了管护队伍[4]。
3 参考文献
[1] 杨瑞.关于对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实施生态修复的调研报告[J].北京农业,2013(30):219.
[2] 王爱民.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保障措施及效益[J].北京农业,2013(33):297.
[3] 张晓芳.我区将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建设与修复[N].宁夏日报,2013-10-22(1).
[4] 程新伟,孙建文.卷槽生态庄园: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治理新概念[J].共产党人,2012(Z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