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田郊野公园远离都市喧嚣,坐落于北京市东南五环内的豆各庄乡。作为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公园环’的一部分,金田郊野公园(一期)的建设遵循“因地制宜、自然野趣、生态为主”的原则,体现了把自然山林引入城市的设计理念,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给人们提供自然、舒适的优美环境,是一处以生态、绿色、郊野为主的特色公园。
关键词:城市绿化隔离 因地制宜 郊野 绿色 生态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是由2000年开始建设的,其最初目的是以绿化造林为主要任务,实现北京城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的隔离划分,形成城市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并起到隔离防护,改善城市生态、生活及发展环境的作用。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外向扩张,隔离地区现有的‘以林为主’的格局已不能满足区域内的生态景观建设与功能需求。
2007年,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市2008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的要求,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刘淇书记关于“要把100多平方公里绿地建成市民休闲游憩的大公园”的指示精神,北京启动了绿地隔离地区“公园环”的建设。营建以森林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清新自然,绿色怡人的公园景观,形成以生态绿色环绕市区的公园绿地体系-公园环,最大程度的发挥绿地的多重功能和效益,满足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需求。由此,作为公园环地块中最早建设的一批项目,金田郊野公园应运而生。
一 项目概况与分析
1项目概况
金田郊野公园共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南起劲松东延路,北临杜仲公园,西接通惠灌渠,东至双桥路。项目占地1000亩,合66.7公顷,投资5195万元,工程投资4479.8万元。
建成后的金田郊野公园会成为北京市朝阳区郊野公园环中的重要节点,并且将其近邻的古塔公园、白鹿公园、杜仲公园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朝阳区中南部郊野公园板块的连线、连片。
2场地分析
劣势:
该项目最初功能为城市隔离绿带,园内为备苗区和苗圃地。西北侧是以枣树为主要品种的大面积果林,东北侧为柳树片林,均为苗圃式种植,植株矮小,树种单一,缺少林木层次,苗木树势情况不好(图1)。
场地南侧劲松东延路以北有一条与道路并行的废弃沟渠北大沟,为硬质混凝土驳岸,周围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园内景观(图2)。
场地北侧沿广渠路一侧有很多电台线杆、发射塔需要保留使用,在景观布局上对公园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影响。
同时,园内基础设施薄弱,缺少水电等配套设施的使用条件。因此,为达到郊野公园的建设标准,在林木调整、利用,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上,有大量工作要做。
优势:
项目中心及南侧为毛白杨林,其中沿劲松东延路一带的毛白杨林带,胸径达到10cm以上,树干端正长势良好,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图3)。
园区内南侧入口处有一小片常绿树长势较好(图4),可通过间苗、移栽等手段进行调整与替换,同时运用丰富植物品种与复层种植的手法,与毛白杨林共同形成良好的入口景观效果。
公园西侧紧邻通惠灌渠,实现了通过引水入园的方式来满足公园内的景观用水的需要。
二 设计原则与理念
区别于城市公园的规划理念,郊野公园建设的总体精神为——以野为魂,以林为本。
基于对现场条件的分析和利用,我们将金田郊野公园的景观定位为:集城市生态、日常健身休憩为一体,以“森林、植物、自然、野趣”为特色的城市郊野公园。具体的设计原则是从六个方面来体现的。
1因地制宜,保留、改造、提升相结合
方案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面积保留原有成形、骨干树种,对园内其余苗木根据总体规划合理移植,对现状条件良好的道路保留翻新,对现状沟渠加以改造和利用形成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2突出特色
利用场地内现有条件,改造沟渠护岸,变硬质为生态,形成蜿蜒的水溪湿地景观,与公园中心区大面积的混交林相结合,形成郊野森林的自然风貌。
3完善功能
绿化隔离地区提升为郊野公园环,是让群众直接享受绿化建设成果,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林间、林缘增设场地,充分满足居民健身休憩的要求。
4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多种节约环保技术措施,种植乡土树种,耐旱植物,降低维护成本。
5生态优先
郊野公园是以围绕中心城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为基础而建设的公园环,应具有很强的生态隔离保护功能。在种植手法上采用纯林、混交林复层植物群落,提高绿量,改善生态,最终由人工林向自然林衍替过渡。
6植物多样性
以现有植物为基础,在重点区域增加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多样性。
总平面图
三 公园功能分区及景观特色:
方案分为四个景观功能分区:南部湿地景观区,中心林地休闲体验区,东部特色植物观赏区,西北部秋色生态枣林观赏区。
1主门区及湿地景观区
主门区南临劲松东延路市政主干道。北侧保留的现状毛白杨林带高耸挺拔,但林下空间过于通透,设计中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林下增加桧柏等郁闭性好的常绿树组团,丰富景观层次,形成一条走进绿色、宁静的森林之路。
将现状沟渠的混凝土护岸拆除,改为自然式的草坡入水,引中水入园。同时,将通直的沟渠进行改造,局部加以拓宽,并增设绿岛,形成曲折蜿蜒的水岸形式。在沿岸有节奏的安放一些高低错落的木质种植池,并栽植芦苇、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与高大的毛白杨背景林蜿蜒相伴,横贯东西。
设计中结合了池塘、水溪、栈道、亲水平台、景亭、石桥、叠坝等多种设计语言,与丰富的复层植物相结合,营造了一处生态自然、野趣十足,富有特色的入口区景观。
2中心林地休闲区
穿过主门区一大一小的景桥,进入以休闲、游憩为主题的公园中心景区。道路系统分别向东、西两侧引导。东侧是以穿过林中的蜿蜒小路为主要形式的自然式植物群落景观。西侧首先是一个规则式林下景观空间,以栾树、海棠为主要植物品种,下层配以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规则式绿篱,结合木质坐凳,形成安静郁闭的景观氛围。中部是具有一定集散功能的树阵广场,以木亭为主景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停留,休憩的基本功能。北侧则设置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与健身器材,实现群众健身活动的需求。
在植物品种上,集中了华山松、雪松、银杏、法桐、碧桃等百余种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全面改善和提升原有林木结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实现了植物在季相、色彩、层次上的变化。大手笔的种植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公园的科普认知功能。
3特色植物观赏区
特色植物观赏区位于公园最东侧。由于这一地段的现状苗木情况不好,因此对现有苗木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移伐。在此基础上通过起伏的地形,错落有致的空间划分,搭配亭廊小品等元素形成了月季园、海棠园、樱花园、静心园、怡心园五个特色休闲园区。其中,月季园内栽植雪松、桧柏等常绿树,结合台地休闲广场,形成围合空间,一侧的弧形木质围廊既满足群众赏花观绿又可停留休息的需求。怡心园则以白皮松、元宝枫、茶条槭、红瑞木、柿子树等植物品种为特色,供游人怡情观赏。
4生态枣林观赏区
设计中对公园西北侧原有300余亩的雪枣片林加以利用,通过现场勘查,选择植株长势较好的区域增设游园小路,并通过种植秋季观果植物,丰富林木结构层次,形成秋色秋实、曲径通幽、自然野趣的特色植物体验区。
以下为建成实景:
穿过森林的路湿地水溪
绿色掩映下的门区木栈道
木质景亭 月季园文化休闲廊
四 节能环保措施体现
公园设计之初就把环保节能作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量避免大兴土木的原则,最大化的利用场地的现有条件。
在实施过程中,透水砖、太阳能灯、生态厕所、雨水收集、中水接入等环保节能材料、设备、措施大量引用。种植池、坐凳、亭廊、栈道、果皮箱等景观小品均采用木质结构;所安装的路灯大部分为太阳能灯;路面铺设渗水砖;植物灌溉、人工湖蓄水尽量采用中水;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建设了雨水收集设施。
在植物品种上多采用乡土树种,并适当增加耐旱植物的比例,方便后期养护与管理,避免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费。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园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金田郊野公园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的建设要求,从原先的千亩林地到现在集生态、绿色、自然、野趣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从最初单一的防护造林目的到现在多重景观功能的实现。
全园种植落叶乔木三万余株,常绿树九千余株。花灌木四万余株。修建园路3.2万平米,停车场、林荫广场1.9万平米,公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健身运动场、小卖部、生态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是一处理想的郊游观光的绿色生态公园。
建成后的金田郊野公园更好的发挥了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了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需求,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简介:
张晗/1980年生/女/工程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
关键词:城市绿化隔离 因地制宜 郊野 绿色 生态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是由2000年开始建设的,其最初目的是以绿化造林为主要任务,实现北京城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的隔离划分,形成城市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并起到隔离防护,改善城市生态、生活及发展环境的作用。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外向扩张,隔离地区现有的‘以林为主’的格局已不能满足区域内的生态景观建设与功能需求。
2007年,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市2008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的要求,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刘淇书记关于“要把100多平方公里绿地建成市民休闲游憩的大公园”的指示精神,北京启动了绿地隔离地区“公园环”的建设。营建以森林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清新自然,绿色怡人的公园景观,形成以生态绿色环绕市区的公园绿地体系-公园环,最大程度的发挥绿地的多重功能和效益,满足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需求。由此,作为公园环地块中最早建设的一批项目,金田郊野公园应运而生。
一 项目概况与分析
1项目概况
金田郊野公园共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南起劲松东延路,北临杜仲公园,西接通惠灌渠,东至双桥路。项目占地1000亩,合66.7公顷,投资5195万元,工程投资4479.8万元。
建成后的金田郊野公园会成为北京市朝阳区郊野公园环中的重要节点,并且将其近邻的古塔公园、白鹿公园、杜仲公园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朝阳区中南部郊野公园板块的连线、连片。
2场地分析
劣势:
该项目最初功能为城市隔离绿带,园内为备苗区和苗圃地。西北侧是以枣树为主要品种的大面积果林,东北侧为柳树片林,均为苗圃式种植,植株矮小,树种单一,缺少林木层次,苗木树势情况不好(图1)。
场地南侧劲松东延路以北有一条与道路并行的废弃沟渠北大沟,为硬质混凝土驳岸,周围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园内景观(图2)。
场地北侧沿广渠路一侧有很多电台线杆、发射塔需要保留使用,在景观布局上对公园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影响。
同时,园内基础设施薄弱,缺少水电等配套设施的使用条件。因此,为达到郊野公园的建设标准,在林木调整、利用,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上,有大量工作要做。
优势:
项目中心及南侧为毛白杨林,其中沿劲松东延路一带的毛白杨林带,胸径达到10cm以上,树干端正长势良好,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图3)。
园区内南侧入口处有一小片常绿树长势较好(图4),可通过间苗、移栽等手段进行调整与替换,同时运用丰富植物品种与复层种植的手法,与毛白杨林共同形成良好的入口景观效果。
公园西侧紧邻通惠灌渠,实现了通过引水入园的方式来满足公园内的景观用水的需要。
二 设计原则与理念
区别于城市公园的规划理念,郊野公园建设的总体精神为——以野为魂,以林为本。
基于对现场条件的分析和利用,我们将金田郊野公园的景观定位为:集城市生态、日常健身休憩为一体,以“森林、植物、自然、野趣”为特色的城市郊野公园。具体的设计原则是从六个方面来体现的。
1因地制宜,保留、改造、提升相结合
方案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面积保留原有成形、骨干树种,对园内其余苗木根据总体规划合理移植,对现状条件良好的道路保留翻新,对现状沟渠加以改造和利用形成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2突出特色
利用场地内现有条件,改造沟渠护岸,变硬质为生态,形成蜿蜒的水溪湿地景观,与公园中心区大面积的混交林相结合,形成郊野森林的自然风貌。
3完善功能
绿化隔离地区提升为郊野公园环,是让群众直接享受绿化建设成果,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林间、林缘增设场地,充分满足居民健身休憩的要求。
4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多种节约环保技术措施,种植乡土树种,耐旱植物,降低维护成本。
5生态优先
郊野公园是以围绕中心城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为基础而建设的公园环,应具有很强的生态隔离保护功能。在种植手法上采用纯林、混交林复层植物群落,提高绿量,改善生态,最终由人工林向自然林衍替过渡。
6植物多样性
以现有植物为基础,在重点区域增加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多样性。
总平面图
三 公园功能分区及景观特色:
方案分为四个景观功能分区:南部湿地景观区,中心林地休闲体验区,东部特色植物观赏区,西北部秋色生态枣林观赏区。
1主门区及湿地景观区
主门区南临劲松东延路市政主干道。北侧保留的现状毛白杨林带高耸挺拔,但林下空间过于通透,设计中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林下增加桧柏等郁闭性好的常绿树组团,丰富景观层次,形成一条走进绿色、宁静的森林之路。
将现状沟渠的混凝土护岸拆除,改为自然式的草坡入水,引中水入园。同时,将通直的沟渠进行改造,局部加以拓宽,并增设绿岛,形成曲折蜿蜒的水岸形式。在沿岸有节奏的安放一些高低错落的木质种植池,并栽植芦苇、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与高大的毛白杨背景林蜿蜒相伴,横贯东西。
设计中结合了池塘、水溪、栈道、亲水平台、景亭、石桥、叠坝等多种设计语言,与丰富的复层植物相结合,营造了一处生态自然、野趣十足,富有特色的入口区景观。
2中心林地休闲区
穿过主门区一大一小的景桥,进入以休闲、游憩为主题的公园中心景区。道路系统分别向东、西两侧引导。东侧是以穿过林中的蜿蜒小路为主要形式的自然式植物群落景观。西侧首先是一个规则式林下景观空间,以栾树、海棠为主要植物品种,下层配以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规则式绿篱,结合木质坐凳,形成安静郁闭的景观氛围。中部是具有一定集散功能的树阵广场,以木亭为主景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停留,休憩的基本功能。北侧则设置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与健身器材,实现群众健身活动的需求。
在植物品种上,集中了华山松、雪松、银杏、法桐、碧桃等百余种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全面改善和提升原有林木结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实现了植物在季相、色彩、层次上的变化。大手笔的种植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公园的科普认知功能。
3特色植物观赏区
特色植物观赏区位于公园最东侧。由于这一地段的现状苗木情况不好,因此对现有苗木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移伐。在此基础上通过起伏的地形,错落有致的空间划分,搭配亭廊小品等元素形成了月季园、海棠园、樱花园、静心园、怡心园五个特色休闲园区。其中,月季园内栽植雪松、桧柏等常绿树,结合台地休闲广场,形成围合空间,一侧的弧形木质围廊既满足群众赏花观绿又可停留休息的需求。怡心园则以白皮松、元宝枫、茶条槭、红瑞木、柿子树等植物品种为特色,供游人怡情观赏。
4生态枣林观赏区
设计中对公园西北侧原有300余亩的雪枣片林加以利用,通过现场勘查,选择植株长势较好的区域增设游园小路,并通过种植秋季观果植物,丰富林木结构层次,形成秋色秋实、曲径通幽、自然野趣的特色植物体验区。
以下为建成实景:
穿过森林的路湿地水溪
绿色掩映下的门区木栈道
木质景亭 月季园文化休闲廊
四 节能环保措施体现
公园设计之初就把环保节能作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量避免大兴土木的原则,最大化的利用场地的现有条件。
在实施过程中,透水砖、太阳能灯、生态厕所、雨水收集、中水接入等环保节能材料、设备、措施大量引用。种植池、坐凳、亭廊、栈道、果皮箱等景观小品均采用木质结构;所安装的路灯大部分为太阳能灯;路面铺设渗水砖;植物灌溉、人工湖蓄水尽量采用中水;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建设了雨水收集设施。
在植物品种上多采用乡土树种,并适当增加耐旱植物的比例,方便后期养护与管理,避免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费。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园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金田郊野公园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的建设要求,从原先的千亩林地到现在集生态、绿色、自然、野趣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从最初单一的防护造林目的到现在多重景观功能的实现。
全园种植落叶乔木三万余株,常绿树九千余株。花灌木四万余株。修建园路3.2万平米,停车场、林荫广场1.9万平米,公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健身运动场、小卖部、生态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是一处理想的郊游观光的绿色生态公园。
建成后的金田郊野公园更好的发挥了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了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需求,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简介:
张晗/1980年生/女/工程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