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针对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进行了研究,认为要针对“90后”的新一代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及造成他们心理困扰的因素。为此,提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关爱学生;以及和家长一起形成帮扶共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疏导;入学教育
伴随着“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大学新生中存在心理困扰的现象也与日俱增,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对“90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尤其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一、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
(一)与以往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理念、思维方式。“90后”从小就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与之相伴随的是家庭的宠爱,名牌服饰,网络、街舞、电影大片等,这些对其思想和心理产生深刻影响。他们自信独立,目标明确,知识面宽,能够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工具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敢于张扬个性,也善于张扬个性。他们独立自信,有时显的自负,说的比做的多,缺乏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他们张扬个性,有时会叛逆、另类、自我。他们在成长中处于关爱和包容中,习惯被爱,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和包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适应。他们利用网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又过分依赖网络,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另外,大学新生另一个心理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较强、对大学生活表现出茫然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竭力想要摆脱学校、教师的约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高中阶段的高效、专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突然变化,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了目标丢失和理想真空。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不善于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的感觉出现。
二、导致大学新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因素
(一)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多数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大学后,置身于陌生的环境时,失去了原有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挫折。很多同学课堂上对教师所讲内容不理解而又不主动找教师答疑;沿袭高中的学习方式行不通时,又不愿与同学、教师交流;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出现不及格时就手足无措。因而久久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导致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发展为失去自信心。
(二)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他们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健全。在人际认知上,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另一方面,当代90后大学生身上具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多疑、抑郁焦虑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容易凭感觉、凭情绪、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造成同学关系紧张,引发矛盾。有些新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害怕与他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容易孤独、抑郁或自卑。
(三)恋爱受挫,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由于大学新生生理的成熟和大学生活中异性交往机会增多,他们渴望交友,向往爱情,常常会进入恋爱的实践。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恋爱观不正确等原因,致使他们因单相思、失恋,与恋人发生矛盾等问题而苦闷、烦恼,并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帮助大学新生疏导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探析
面对“90后”大学生,我们要充分而全面的认识他们,以宽容和认同的心态接纳他们,探索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辅导员要通过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树立奋斗目标,让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新生入学后,要对他们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他们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使他们一入学就认清自身肩负的重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教授、有成就的校友举办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对新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定期组织同学与高年级学长举行座谈会,就他们关心的学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与学长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对所在学科情况有了更加详尽的认识,了解近几年专业就业与考研的动向。辅导员要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爱好等,科学确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朝着自定目标不懈地奋斗。另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帮助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
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是我们搞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重视培养心理教育疏导工作者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他们用更专业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次建议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针对现实社会生活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让大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一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面对现实,适应环境的能力;遵纪守法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力;化解人际关系矛盾的稳定情绪和宽阔胸怀;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个体性和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传授相关技能,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最后要逐步建立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的层层心理疏导机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设心理网站,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方式,随时解答和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把握好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时机和方法。
我们的教育者必须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去,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了解“90后”新生的价值观,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充分理解学生,使双方产生共鸣,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差异,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广泛的谈心等互动活动中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关爱。在大学生生活困难时、遇到挫折时、家庭亲友遭遇不幸时等,要抓住这些时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更容易使大学生认可和接受。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要把讲道理与解决思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少灌输,多启发,少说教,多鼓励,要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创造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感,乐于接受所讲授的道理。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形成帮扶合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表现特别是思想品德状况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联。我们应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存在心理困扰同学的家庭情况,找出其中造成他们困扰的因素,认真听取家长的分析、意见、建议,以便双方能共同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困扰,使学校与家庭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睦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的人际关系中感到老师、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获得尊重的体验,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
对于“90后”的新一代大学新生,我们要充分而全面地认识他们,以宽容和认同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征,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心理感受和心理需要,特别是心理问题,探索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11(4):428-431.
[2]曹家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7-30.
[3]谢庆玥.辅导员如何针对新生特点及存在问题开展思政工作[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54-56.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疏导;入学教育
伴随着“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大学新生中存在心理困扰的现象也与日俱增,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对“90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尤其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一、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
(一)与以往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理念、思维方式。“90后”从小就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与之相伴随的是家庭的宠爱,名牌服饰,网络、街舞、电影大片等,这些对其思想和心理产生深刻影响。他们自信独立,目标明确,知识面宽,能够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工具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敢于张扬个性,也善于张扬个性。他们独立自信,有时显的自负,说的比做的多,缺乏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他们张扬个性,有时会叛逆、另类、自我。他们在成长中处于关爱和包容中,习惯被爱,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和包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适应。他们利用网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又过分依赖网络,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另外,大学新生另一个心理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较强、对大学生活表现出茫然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竭力想要摆脱学校、教师的约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高中阶段的高效、专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突然变化,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了目标丢失和理想真空。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不善于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的感觉出现。
二、导致大学新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因素
(一)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多数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大学后,置身于陌生的环境时,失去了原有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挫折。很多同学课堂上对教师所讲内容不理解而又不主动找教师答疑;沿袭高中的学习方式行不通时,又不愿与同学、教师交流;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出现不及格时就手足无措。因而久久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导致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发展为失去自信心。
(二)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他们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健全。在人际认知上,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另一方面,当代90后大学生身上具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多疑、抑郁焦虑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容易凭感觉、凭情绪、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造成同学关系紧张,引发矛盾。有些新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害怕与他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容易孤独、抑郁或自卑。
(三)恋爱受挫,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由于大学新生生理的成熟和大学生活中异性交往机会增多,他们渴望交友,向往爱情,常常会进入恋爱的实践。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恋爱观不正确等原因,致使他们因单相思、失恋,与恋人发生矛盾等问题而苦闷、烦恼,并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帮助大学新生疏导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探析
面对“90后”大学生,我们要充分而全面的认识他们,以宽容和认同的心态接纳他们,探索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辅导员要通过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树立奋斗目标,让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新生入学后,要对他们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他们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使他们一入学就认清自身肩负的重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教授、有成就的校友举办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对新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定期组织同学与高年级学长举行座谈会,就他们关心的学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与学长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对所在学科情况有了更加详尽的认识,了解近几年专业就业与考研的动向。辅导员要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爱好等,科学确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朝着自定目标不懈地奋斗。另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帮助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
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是我们搞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重视培养心理教育疏导工作者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他们用更专业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次建议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针对现实社会生活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让大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一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面对现实,适应环境的能力;遵纪守法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力;化解人际关系矛盾的稳定情绪和宽阔胸怀;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个体性和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传授相关技能,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最后要逐步建立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的层层心理疏导机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设心理网站,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方式,随时解答和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把握好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时机和方法。
我们的教育者必须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去,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了解“90后”新生的价值观,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充分理解学生,使双方产生共鸣,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差异,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广泛的谈心等互动活动中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关爱。在大学生生活困难时、遇到挫折时、家庭亲友遭遇不幸时等,要抓住这些时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更容易使大学生认可和接受。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要把讲道理与解决思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少灌输,多启发,少说教,多鼓励,要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创造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感,乐于接受所讲授的道理。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形成帮扶合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表现特别是思想品德状况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联。我们应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存在心理困扰同学的家庭情况,找出其中造成他们困扰的因素,认真听取家长的分析、意见、建议,以便双方能共同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困扰,使学校与家庭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睦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的人际关系中感到老师、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获得尊重的体验,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
对于“90后”的新一代大学新生,我们要充分而全面地认识他们,以宽容和认同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征,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心理感受和心理需要,特别是心理问题,探索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11(4):428-431.
[2]曹家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7-30.
[3]谢庆玥.辅导员如何针对新生特点及存在问题开展思政工作[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