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经组织病理确诊的Ⅲ期宫颈癌初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及周期化疗,观察组(n=30)除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及周期化疗外,每周放疗前进行尼妥珠单抗200 mg治疗,共6~7次。

结果

全部病例放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组:CR 20例、PR 5例、SD 4例,PD 1例,总有效率(CR+PR)为83.4%。对照组:CR 18例、PR 3例、SD 6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放射性直肠炎(16.7%∶13.3%)、放射性膀胱炎(10.0%∶10.0%)、恶心呕吐(50.0%∶46.7%)和白细胞降低(40.0%∶4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3.357,P=0.719; χ2 =2.717,P=0.925; χ2 =5.882,P=0.623; χ2 =4.728,P=0.687),无皮疹及过敏反应发生。

结论

尼妥珠单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有效率,且不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BLBC、57例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LBC)、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生理病理的关系。结果Bcl-2在BLBC中的表达率为69.77%,高于non-BLBC的43.86%(χ2=6.647, P=0.01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21.67%(χ2=23
miR-200c是miR-200家族成员之一,在肿瘤诊断、转移和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200c可作为肿瘤筛查的分子标志物和预后判断的指标,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侵袭转移,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miR-200c及其调控通路中一些因子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肿瘤的精准治疗指基于高通量分子技术获得肿瘤分子图谱和分类并指导肿瘤治疗的医学模式。肿瘤精准治疗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精确靶标、多靶向联合和实时监控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期刊
目的研究MMP-13、抑癌基因p7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其对胃腺癌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3、抑癌基因p73在143例胃腺癌组织、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MMP-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13%∶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00);p73的表
目的分析接头蛋白SH2-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癌变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H2-B在27例肝炎、29例肝硬化、47例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筛选低表达SH2-B的肝癌细胞HepG2,设转染组(转染pcDNA3.1-SH2-B质粒)、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空白载体)和对照组(未转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转染效率,MTT法分析细
胆道肿瘤(BTC)侵袭性强,早期诊断率仅为10%。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现已成为晚期BT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但疗效仍不满意。免疫细胞的浸润以及免疫相关的微环境可以抑制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性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T细胞数量与BTC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BTC的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手段。
期刊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放疗联合CMNa与单纯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本身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lncRNA如HOTAIR、MALAT-1、H19和BANCR等可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