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竞走属于同场竞技、耐力性项目,这项运动有其独特的技术规则。在近几年比赛中,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比赛的临场发挥,经常会出现一些技术犯规。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心理作用、对技术动作理解不够深刻、生理原因等等。本文通过对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进行控制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实践训练,对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少年女子 竞走 运动成绩 技术规则
【中图分类号】G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45-01
竞走运动属于长距离耐力性运动项目,如何运用训练方式,及控制训练强度,控制训练量,是有效提高竞走运动成绩的关键。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抓好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训练培养,为我国竞走运动的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是建立适应我国競走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竞走运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试图通过8名女子竞走队员的实践训练来探究运用控制,提高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必要性跟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
深圳竞走队女队员8名,年龄14-17岁。利用3个月的训练课时间进行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训练实践法
将8名女运动员无差别分组,分成A、B两组进行训练。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观察法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实验组进行训练。观察实验组采用控制训练方法前后成绩的不同,以及实验组与未进行控制训练方法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3.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其相关资料文献,查阅部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完成课题。
4.训练内容
匀速走10km,准备活动4000m,速度:4000m时达到2′20″/400米。准备活动不在两组考察范围之内。
(1)A组
准备活动后,A组队员进行间歇训练:2000m竞走1个,间歇3圈,之后400m间歇走8个,走一圈歇一圈。(间歇期间,放松跑50米,做深呼吸)鉴于实验对象为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考虑到其在此年龄段有畏难心理,在训练过程中,适当应给予语言激励。比如说:走的不错,继续保持,注意动作要领,你能行,你能完成任务等。每天2次,每次2克服用螺旋藻。
(2)B组
准备活动后,B组队员按照2′20″/400米的速度,进行10km负荷训练,中途不允许掉队,注意改进其技术动作。经过3个月的实验性训练,将两组之间的训练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通过控制运动员训练量,训练强度,以及通过螺旋藻控制运动员运动后恢复,可有效提高竞走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水平、训练成绩,控制训练的效果可见一斑。
三、控制竞走间歇训练的生理指标及心理机制
通过资料和训练实践表明,人体在做带有间歇性的工作,能比做连续的工作完成更大的工作量,且耗能较少。这是因为人体在进行时间短、强度大的工作后,在间歇时间内运动器官得以休息,但是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在间歇时仍保持较高水平。因而在进行了控制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间歇训练后,人体能承担更大量或强度的工作,比起连续工作来说,训练的效果大为提高。运动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体在做时间短,强度大的工作后,在间歇时心率开始下降,在降到120-140次/分钟之前,心脏的输出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如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施加新的强烈刺激,可以有效的增大心脏容积,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间歇性训练要严格的控制间歇时间,使运动员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组的练习,正是以此生理特点为依据的。采用间歇性训练,控制队员机能水平能承受的强度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刺激积累,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初衷,所以A组队员提高很快。
四、控制及提高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竟行会发生运动性疲劳而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机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异常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导致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与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使之发生过氧化,产生过量的丙二醛,从而导致生物膜通透性增加而破坏,进而引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出现外周疲劳,最后导致机体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选择适当的抗疲劳保健品或药物是减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保持高运动水平的良策。螺旋藻是一种微型的螺旋状的海藻,富含均衡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控制运动员定时定量服用螺旋藻能保护运动员急性心肌缺血,辅助运动员运动增强荷尔蒙的活力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维持体内肌糖源的储存,发挥抗疲劳作用,更有利与运动员在运动后恢复,保证运动员在训练是体力充沛,从而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五、结论与建议
1.对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训练的探索,是一个前沿而深刻的课题,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只要我们遵循其心理、生理的特点,控制负荷的强度、练习次数,并辅之以积极性放松练习,防止队员产生因运动疲劳产生伤病,就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
2.在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要抓好基本技术,形成正确的竞走技术定型是非常重要的。此期间,教练员要对运动员阐明技术的重要性,正确动作的要领、重点与关键。使其掌握规范的竞走技术,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为最终形成先进正确的竞走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意对螺旋藻的运用,通过螺旋藻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清除运动员体内的自由基,缓解或消除自由基对肌细胞膜的损伤而达到抗运动性疲劳的目的。
4.重视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控制其训练量、训练强度。充分体现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法时,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实践中筒便易行,实效性手段要加以总结,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棣.不同运动补剂配伍服用对竞走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郭春喜,孙安飞.对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3]赵俊龙.对我国优秀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主要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
【关键词】少年女子 竞走 运动成绩 技术规则
【中图分类号】G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45-01
竞走运动属于长距离耐力性运动项目,如何运用训练方式,及控制训练强度,控制训练量,是有效提高竞走运动成绩的关键。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抓好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训练培养,为我国竞走运动的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是建立适应我国競走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竞走运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试图通过8名女子竞走队员的实践训练来探究运用控制,提高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必要性跟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
深圳竞走队女队员8名,年龄14-17岁。利用3个月的训练课时间进行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训练实践法
将8名女运动员无差别分组,分成A、B两组进行训练。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观察法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实验组进行训练。观察实验组采用控制训练方法前后成绩的不同,以及实验组与未进行控制训练方法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3.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其相关资料文献,查阅部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完成课题。
4.训练内容
匀速走10km,准备活动4000m,速度:4000m时达到2′20″/400米。准备活动不在两组考察范围之内。
(1)A组
准备活动后,A组队员进行间歇训练:2000m竞走1个,间歇3圈,之后400m间歇走8个,走一圈歇一圈。(间歇期间,放松跑50米,做深呼吸)鉴于实验对象为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考虑到其在此年龄段有畏难心理,在训练过程中,适当应给予语言激励。比如说:走的不错,继续保持,注意动作要领,你能行,你能完成任务等。每天2次,每次2克服用螺旋藻。
(2)B组
准备活动后,B组队员按照2′20″/400米的速度,进行10km负荷训练,中途不允许掉队,注意改进其技术动作。经过3个月的实验性训练,将两组之间的训练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通过控制运动员训练量,训练强度,以及通过螺旋藻控制运动员运动后恢复,可有效提高竞走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水平、训练成绩,控制训练的效果可见一斑。
三、控制竞走间歇训练的生理指标及心理机制
通过资料和训练实践表明,人体在做带有间歇性的工作,能比做连续的工作完成更大的工作量,且耗能较少。这是因为人体在进行时间短、强度大的工作后,在间歇时间内运动器官得以休息,但是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在间歇时仍保持较高水平。因而在进行了控制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间歇训练后,人体能承担更大量或强度的工作,比起连续工作来说,训练的效果大为提高。运动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体在做时间短,强度大的工作后,在间歇时心率开始下降,在降到120-140次/分钟之前,心脏的输出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如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施加新的强烈刺激,可以有效的增大心脏容积,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间歇性训练要严格的控制间歇时间,使运动员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组的练习,正是以此生理特点为依据的。采用间歇性训练,控制队员机能水平能承受的强度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刺激积累,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初衷,所以A组队员提高很快。
四、控制及提高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竟行会发生运动性疲劳而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机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异常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导致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与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使之发生过氧化,产生过量的丙二醛,从而导致生物膜通透性增加而破坏,进而引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出现外周疲劳,最后导致机体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选择适当的抗疲劳保健品或药物是减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保持高运动水平的良策。螺旋藻是一种微型的螺旋状的海藻,富含均衡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控制运动员定时定量服用螺旋藻能保护运动员急性心肌缺血,辅助运动员运动增强荷尔蒙的活力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维持体内肌糖源的储存,发挥抗疲劳作用,更有利与运动员在运动后恢复,保证运动员在训练是体力充沛,从而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五、结论与建议
1.对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训练的探索,是一个前沿而深刻的课题,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只要我们遵循其心理、生理的特点,控制负荷的强度、练习次数,并辅之以积极性放松练习,防止队员产生因运动疲劳产生伤病,就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
2.在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要抓好基本技术,形成正确的竞走技术定型是非常重要的。此期间,教练员要对运动员阐明技术的重要性,正确动作的要领、重点与关键。使其掌握规范的竞走技术,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为最终形成先进正确的竞走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意对螺旋藻的运用,通过螺旋藻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清除运动员体内的自由基,缓解或消除自由基对肌细胞膜的损伤而达到抗运动性疲劳的目的。
4.重视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控制其训练量、训练强度。充分体现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法时,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实践中筒便易行,实效性手段要加以总结,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棣.不同运动补剂配伍服用对竞走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郭春喜,孙安飞.对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3]赵俊龙.对我国优秀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主要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