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春运大幕将启,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春运历来是道路交通事故易发高发期,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运还将面临道路流量大持续时间长、中西部地区大事故诱因多、中短途客运压力剧增、恶劣天气影响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性考验,道路交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应当看到,这些因素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这些因素的出现,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道路交通方面的表征。变与不变之间,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春运道路交通的“新常态”。
春运“新常态”下,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压力所在。近年来,全国春运道路旅客运量逐年攀升,今年预计达到24.2亿人次,并呈现出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错峰回家,节后叠加集中返程的潮汐式特点。一年—个台阶的数字,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也是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反映。可预计的是,短期内这一国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换句话说,春运道路交通大客流的特点在未来数年将持续存在。
与大客流相对应的是有限的交通运力,二者构成“紧平衡”。在此大背景下,人们的出行选择日益广泛多样,私家车、包车、长途客车之外,“拼车出行”“长途摩托大军”等也渐成规模。农村地区发生大事故的诱因多,特别是县乡道路因通行条件差、安全设施少,“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同时,在道路通行资源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任何其他不利因素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1月28日凌晨,受降雪降温天气影响,滁新高速淮南往阜阳方向的路段部分路面结冰,引发20余辆车追尾相撞,造成多人受伤。这给即将开始的春运敲响了警钟——春运期间,恶劣天气多也是常态,交通应急管理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此外,构成春运“新常态”的,还有交通违法的高发性、动态管理的艰难性、服务领域的延伸性、社会舆论的高关注度等。这些因素,使得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繁重艰巨,特别是对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而言,新常态就是新课题,没有老路可走、先例可循,如何破题更加考量智慧和能力。
应对春运“新常态”,首先要有新心态。我国春运的多个“之最”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就解决。因此,不应将春运安全的近期目标定位于解决一票难求、城乡发展不平衡,而是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安全观,不因一时的安全事故指标波动而悲观,也不因一时的安全形势良好而自满。坚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扎扎实实地推动管理和服务一年比一年进步,将安全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实现事故率稳中有降,并让亿万群众在回家路上感到更加贴心、温暖,才是最实在的。
应对春运“新常态”,必须要有新思维。春运是社会问题,也涉及诸多全局性、深层次问题。今年,多部门将联手共同做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运力统筹,强化安全监管,提升服务水平。这既展示了多种社会资源共同助力春运的新格局,又体现了将春运安全与效率统筹考虑的新思路。今后,应当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春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提出既针对现实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安排的改革措施。
应对春运“新常态”,更要激发进取心。新常态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必须时刻强化忧患意识,克服懒政思想,继续担负责任、创新思路,推动春运问题的应对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对于客运企业和客运驾驶人而言,必须时刻坚守底线思维,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对于广大春运交通参与者来说,更要强化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用交通文明素质的提升作为应对春运“新常态”的助力器。
应当看到,这些因素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这些因素的出现,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道路交通方面的表征。变与不变之间,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春运道路交通的“新常态”。
春运“新常态”下,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压力所在。近年来,全国春运道路旅客运量逐年攀升,今年预计达到24.2亿人次,并呈现出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错峰回家,节后叠加集中返程的潮汐式特点。一年—个台阶的数字,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也是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反映。可预计的是,短期内这一国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换句话说,春运道路交通大客流的特点在未来数年将持续存在。
与大客流相对应的是有限的交通运力,二者构成“紧平衡”。在此大背景下,人们的出行选择日益广泛多样,私家车、包车、长途客车之外,“拼车出行”“长途摩托大军”等也渐成规模。农村地区发生大事故的诱因多,特别是县乡道路因通行条件差、安全设施少,“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同时,在道路通行资源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任何其他不利因素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1月28日凌晨,受降雪降温天气影响,滁新高速淮南往阜阳方向的路段部分路面结冰,引发20余辆车追尾相撞,造成多人受伤。这给即将开始的春运敲响了警钟——春运期间,恶劣天气多也是常态,交通应急管理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此外,构成春运“新常态”的,还有交通违法的高发性、动态管理的艰难性、服务领域的延伸性、社会舆论的高关注度等。这些因素,使得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繁重艰巨,特别是对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而言,新常态就是新课题,没有老路可走、先例可循,如何破题更加考量智慧和能力。
应对春运“新常态”,首先要有新心态。我国春运的多个“之最”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就解决。因此,不应将春运安全的近期目标定位于解决一票难求、城乡发展不平衡,而是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安全观,不因一时的安全事故指标波动而悲观,也不因一时的安全形势良好而自满。坚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扎扎实实地推动管理和服务一年比一年进步,将安全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实现事故率稳中有降,并让亿万群众在回家路上感到更加贴心、温暖,才是最实在的。
应对春运“新常态”,必须要有新思维。春运是社会问题,也涉及诸多全局性、深层次问题。今年,多部门将联手共同做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运力统筹,强化安全监管,提升服务水平。这既展示了多种社会资源共同助力春运的新格局,又体现了将春运安全与效率统筹考虑的新思路。今后,应当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春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提出既针对现实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安排的改革措施。
应对春运“新常态”,更要激发进取心。新常态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必须时刻强化忧患意识,克服懒政思想,继续担负责任、创新思路,推动春运问题的应对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对于客运企业和客运驾驶人而言,必须时刻坚守底线思维,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对于广大春运交通参与者来说,更要强化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用交通文明素质的提升作为应对春运“新常态”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