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是为解决天蚕难养、产量不高这一矛盾。通过引进南岭天蚕、大别山天蚕和长白山天蚕,驯化、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放养的天蚕品种,通过杂交选育的手段,选育出南岭天蚕与长白山天蚕的杂交组合,摸索出天蚕规模化养殖技术。
  关键词:天蚕;驯化;杂交育种;养殖技术
  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天蚕种质资源保护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1704
  中图分类号: S8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41
  天蚕是自然界中一个十分珍稀的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此罕物。天蚕丝是天然葱绿色,并且折光性很强,有七彩光点,有丝中“钻石”的美称。天蚕丝所含的20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比例与其他蚕丝不同,天蚕丝的结构及丝的形成和截断面都与其他丝不同,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著名的医书《大同叙方》中记载天蚕茧是名贵药材,有强身益气功效,深受国际友人欢迎。天蚕丝的柔韧性强于其他丝种,是织造纺织品的好原料。
  天蚕是以柞树叶为食,吉林省的柞树资源丰富,有野生的长白山天蚕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天蚕养殖业,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育材料
  2011年从湖南引进南岭天蚕卵、2014年从大别山区引进大别山天蚕卵、2011年从吉林地区引进长白山天蚕茧。
  1.2 试验方法
  1.2.1 南岭、大别山、长白山野生天蚕引育 分别从湖南、大别山区、吉林地区引进天蚕卵、茧进行饲养。分品种、分区饲养,调查饲养成绩,选择好的蛾区留种继代。
  1.2.2 天蚕杂交种创制 利用引进的南岭、大别山和长白山野生天蚕,进行杂交试验,从中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继代放养。
  1.2.3 天蚕规模化养殖技术
  1.2.3.1 小蚕室内育饲养方法 采用塑料盒育、合成袋育、小卵袋套保鲜袋育。筛选出最佳饲养方法。
  1.2.3.2 大蚕饲养 采用常规饲养方法、 全龄罩网育、 柞树套网育。筛选出最佳饲养方法。
  1.2.3.3 制种方法 室内交尾、自然交尾、 室外罩网交尾。筛选出最佳制种方法。
  1.2.3.4 种卵保护与越冬 制出的种卵,镜检无微粒子后,在自然温中保护到10月末,进入低温保卵室进行越冬保护。
  2 试验结果
  2.1 小区选育成绩
  经过几年的小区试验,天蚕引进的品种及杂交组合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育种目标,见表1。
  2.1.1南岭天蚕 各项指标达到了育种目标。孵化率平均88.61%,收蚁结茧率20.16%,全茧量达到7.06克,茧层率达到8.61%。
  2.1.2长白山天蚕 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孵化率平均96.28%,收蚁结茧率达到15.37%,全茧量达到5.99克,茧层率达到7.81%。
  2.1.3大别山天蚕 各孵化率平均74.24%,收蚁结茧率4.25%,全茧量达到5.03克,茧层率达到7.55%,低于育种目标。
  2.1.4南岭天蚕与长白山天蚕杂交组合 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孵化率平均95.39%,收蚁结茧率27.92%,全茧量达到6.42克,茧层率达到8.27%。
  2.2南岭天蚕与长白山天蚕杂交优势率比较
  以南岭天蚕与长白山天蚕配制正反交杂交组合。通过对F1 代各项性状调查,在蚕卵孵化率、茧质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主要经济性状收蚁结茧率更为明显,具体见表2。
  据表2,从几年的平均成绩看,南岭天蚕与长白山天蚕配制正反交杂交组合的收蚁结茧率的杂交优势率最高达到78.33%,最低达到9.77%,平均达到40.61%。可见其杂交性能非常强,可以收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2.3 天蚕规模化养殖技术
  2.3.1 小蚕室内育饲养方法 几年来,小蚕室内育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按柞蚕春季室内育要求来做。蚕室用1%的氢氧化钠洗刷地面,用1%的漂白粉和毒消散消毒,养蚕用具用1%的氢氧化钠及2%的福尔马林消毒。饲养方法主要采用塑料盒育、合成袋育、小卵袋套保鲜袋育等几种饲养方式,室内饲养温度23℃~24℃ ,喂养期间除沙2次(眠前和上山前)。通过几年的摸索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从表3中可看出,采用卵袋育和合成袋育饲养的小蚕到处爬行、很少食叶、发育不齐、瘦小,试验效果不佳。而采用塑料盒育小蚕正常食叶齐一,最终确定采用塑料盒育饲养小蚕的效果最佳。
  2.3.2 大蚕饲养 天蚕上山后,进行了全龄罩网育、柞树套网育和常规饲养方法的试验,通过比较全龄罩网育的效果最好。
  从表4中可看出,采用常规饲养方法进行天蚕饲养,虽然天蚕发育以及取食正常,但其收蚁结茧率最低仅为7.95%;柞树套网育方法,进行天蚕饲养,其发育大小不齐、食叶较少、发育变慢、龄期要延长,收蚁结茧率仅为12.1%。全龄罩网育的饲养方法,虽然龄期有所延长,但收蚁结茧率最高达到37.68%。因此,全龄罩网育是天蚕大蚕饲养的最佳方法。
  2.3.3 天蚕制种方法 在进行天蚕的放养方法试验的同时,进行了天蚕制种方法的试验。天蚕制种的关键是提高交尾率,交尾率因受蛾体质、驯化程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我们试验了室内交尾、自然交尾和室外罩网交尾的不同的方法,提高天蚕的交尾率。通过四年的反复试验,我们发现天蚕最佳的制种方法为野外自然交尾的制种方法,具体成绩见表5。
  从表5中可看出,天蚕的室内交尾方法的交尾率平均只有39.69%;天蚕室外罩网交尾的平均交尾率为53.04%;天蚕的野外自然交尾的制种方法交尾率最高,交尾率每年在不断的提高,并在2015年制种达到了80.07%。几年的平均成绩达到了77.15%。
  2.3.4 天蚕种卵保护与越冬 制出的种卵,镜检无微粒子后,在9月份之前保卵室内湿度应保持75%以上。9月份以后到10月下旬(室内温达0℃时)可在自然湿度下,以自然温为主,保持空气清新。冬季保卵的温度以0℃±2℃为宜。
  3 讨论
  试验表明,从湖南引进南岭天蚕种卵,通过几年的提纯选育、驯化,已经适宜吉林地区的环境条件,各项指标达到了育种目标,孵化率平均88.61%,收蚁结茧率20.16%,全茧量达到7.06克,茧层率达到8.61%。
  2011年我们引长白山天蚕种茧,通过几年的提纯选育、饲养方法的改进,长白山天蚕的野性在降低,各项技术指标在不断的提高,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孵化率平均96.28%,收蚁结茧率达到15.37%,全茧量达到5.99克,茧层率达到7.81%。
  创制南岭天蚕和长白山天蚕杂交种、大别山天蚕和长白山天蚕杂交种南岭天蚕和长白山天蚕的杂交组合表现良好,达到了的育种目标。孵化率平均95.39%,收蚁结茧率27.92%,全茧量达到6.42克,茧层率达到8.27%, 收蚁结茧率的杂交优势率平均达到40.61%,杂交性能非常强,收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通过几年天蚕制种方法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天蚕制种的最佳方法为野外自然交尾的制种法,交尾率达到了80.07%,解决了天蚕制种难题。
  参考文献
  [1] 苏伦安.野蚕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9
  [2]秦利,等.中国柞蚕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85-291.
  [3]郝大东,朱兴友,靳向东,等.柞蚕高产优质新品种“浅色茧”选育报告[A]. 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4]陈俊山.浅谈柞蚕新品种“早秋214”在北方蚕区的利用优势[J].辽宁丝绸,2008,(02).
  作者简介:薛镇海,本科学历,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蚕业育种。
其他文献
6月26日,延边州农委农机局邀请吉林省汉和航空植保有限公司在汪清县百草沟镇组织召开了2015年全州农机植保现场会。州农委领导、州农委相关处(室)及站(所)负责人,全州各县(市)农机局局长、农机推广站站长,全州各县(市)部分专业农场主、合作社法人、农机大户,州农机局2014年、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農机)班学员和龙井市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机)班学员,周边农民以及州、县各新闻媒体共20
摘要:吉林省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与吉林省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和资源支撑息息相关。吉林省农村商业银行为广大农户的贷款提供了巨额的资金帮助,但在为广大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时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吉林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保障商业银行利益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2.4 文献标识码:
摘要: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土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可当前土地仍然处于分散经营阶段。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須进行土地流转,这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弊端;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1.021  1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弊端  当前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土壤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壤的使用强度也在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向土壤中投放的污染物也在成倍的增长,土壤污染愈演愈烈,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现状、污染来源、污染特点及危害等,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业生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