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and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应用题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深入的分析,以希望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意见,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题,不少小学生对于数学中的应用题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一、直观形象引入话题,重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理解,通过對题目的分析,并以严谨的解题逻辑计算准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四年级小学中,学生周围事物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因此以耳熟能详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无疑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在乘法学习中,笔者以学具举例,要求学生进行连续相乘计算,教学过程为:首先准备3盒圆珠笔,这款笔在小学生中广泛使用,单只售价2元,因此便在题目中将其定价为2元,已知条件还有每盒中有10支,告知学生题目为:“如果一次购买这些笔,要花多少钱?”之后在黑板中有用三种颜色分别画出笔、盒,以及写出价格,在所有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并得出答案后,教师最后以查笔数量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答案。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缺少消费行为,所认知的实物与数字之间存在差异,以物体举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正确的结果。
  二、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增强推理能力
  数学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缺乏数学能力的学生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而数学能力的强弱,也决定了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理解水平,因此可以看出,加强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不仅能够在学生对生活已有理解的帮助下,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
  如乘法结合律的教学中,以植树节为北京,并提出问题:在植树节那天,一共有20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根据要求每组学生需要种植5棵树,而每棵树需要2桶的浇灌才能存活,问题是:在植树节中一共浇了多少桶水。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以放映的形式列出已知条件,分别是25组、5棵、2桶, “组”用红色表示,“树”用绿色表示,“水”用蓝色表示,这三种颜色所对照的条件,也在学生的基本认知中,在提出已知条件后,首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解题思路,随后将所有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要求首先计算每个小组需要浇多少桶水,再得出总数量,第二组要求学生计算共需要多少棵树,再获得水的总量。通过学生计算之后,发现两个组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最后教师对学生解释课本中的定义,帮助学生加强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三、重视课堂练习,加强有效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题型的选择十分重要,过于复杂的题型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而题型简单则会促使学生得意忘形,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在选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做题时的引导,找到解题最为直接合理的逻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在算式中括号认知教学中,笔者所设计的练习题:
  (一)巩固练习
  93与7的和乘以16与5的差,求得最后的乘积。该问题与例题的差异不大,旨巩固解题方式。首先要求学生思考计算的方式,若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则引导学生思考因数,在其对问题拥有一定认知后,列出算式进行观察,找到合理的解题逻辑。这样的引导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数学计算中括号的意义。
  (二)对比练习
  数学知识的关键在于活学活用,仅记忆解题方法,无法达成学习的目的,而在连乘之后便是结合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区分两种算法,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分别是:问题一,在本校的图书馆中有一批新的图书,需要放到书架上,这些书分别是文学620本,历史书280本,如果一个书架可以放100本书,将所有的书都放到书架上,需要多少个书架;问题二,学校图书馆有3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7层,一层可以放100本书,问题为学校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学生在通过计算获得两个问题的结果后,能够认识到在数学中并非只有一类题型,不同的已知条件决定不同的运算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算式中括号的认识。
  (三)拓展练习
  如上文所述,引导学习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重要,使学生的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题目:隔壁四班在组织读书周,在举办两周后发现,四班的同学每天只能读6本,目前还有72本没读完,剩下的书需要几天。该问题能够获得比较简单的数学算式,在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改变已知条件,如将“四班的同学每天只能读6本”,变为“平均男生3本、女生3本”等,不断的变换已知条件,拓展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在该问题下,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男女平均数的总和与全班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四、结束语
  应用题的教学要求富于变化,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知识那么简单,对其未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应用题中获得学习兴趣,建立数学学习意识。而这一目的也要求教师必须理解学生,认知学生的心理,找到其生活的兴趣点,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具有灵活的数学解题思维。
  参考文献:
  [1]马延远.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J].学周刊.2014(05)
  [2]齐继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
其他文献
一、背景材料  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在自己任教的二年级段里上技巧前滚翻课。新生们第一次接触技巧项目,显得异常兴奋,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本课的兴趣,以及贯彻新课标发展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意识的理念,我先让同学们每人思考一个动作,然后在垫子上向同学们展示,结果同学们想出来的动作很多,但做出来的质量不是很好.我接着说:“来,老师也想出了一个动作,给大家展示一下,表演好的话我们一起来学。”我便做了一个前滚翻
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世态炎凉。  林海音,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是台湾女性文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在20世纪的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这一时期的中国
期刊
吾友童君晏方,今日海上之名家也,富收藏,工鉴赏,素擅六法,尤深于隶古.偶有所作,能与古神合,名噪海内外,为世所共钦.盖君于两汉碑碣早已烂熟于胸,下笔之顷,可不假思索即能与古
期刊
语文课本就像一条沉淀了各种石子的河流,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从河流里面精心挑选出学生最需要的石子。只有有选择的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益。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基本
从教20余载,历经几年课改,尤其经历初中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校胜利召开,我觉得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 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
一、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每个人建立了小档案,并制定提高他们数学水平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逐步实施。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困生加以特别的照顾,如回答问题、上黑板板演方面,只要他们有人举手,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与优生一样的地位。  课堂上,为了给学困生更多表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等问题,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又不够主动,所以学习产生厌学、反感情绪
慈善教育和实践要坚持地方化,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发挥地方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开展,讲究实效而不图形式,从而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慈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意愿和兴趣。面对汶川地震等灾难事件时,我们也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不缺乏慈善意识和责任感,但我们不能只单靠灾难唤起他们的这种意识,就只有加强慈善意识教育。  一、高中生慈善意识培育  面对高中生慈善意识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慈善意识是一种习
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但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也必将是“心灵”的竞争。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对一个中职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日常教育中常有个别学生就是“你叫我这样我偏那样”,对成人的管教表现出消极冷漠,严重的会出现出走、报复等不良行为。这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个性”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