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业的主要构成就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同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其他主体和成员,它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工作方式是为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和用户提供信用中介服务。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货币资金,这就决定了这个行业的高风险性。如何建立健全规范可靠的内控管理体系,不仅是政府监管机关的工作目标,更是成为了各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逐步强化。商业银行处于各种模式的转换当中,经历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向着国际化的方向稳步前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环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与问题。目前各个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加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和风险防范能力来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都与会计息息相关,会计是银行的基础。对会计业务建立监督体系是银行的一项硬性要求,也是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1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内控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理念的认识
在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银行全体成员普遍对内控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很多人把合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四者混为一谈,把内控制度建设当成规章制度的建立,片面认为只要在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分别建立起规章制度就是完成了对内控的建设,只要业务人员遵从业务条线的规章经办业务就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了。又或者是内控措施实施流于形式,没有将内控措施与具体业务进行整合,未能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有效覆盖,不能有效践行管控效果。
1.2内部监督机制未能有效落实
内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有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受机构设置的制约,内部控制流于表面,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内部审计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需要时就审计监督,不需要时就放置一边,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往往着重事后监督,而忽略了事前、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内部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无法确保业务全流程的开展质量。由于全员风险意识不足,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是不受欢迎的,加大了内部监督工作的难度。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对策
2.1树立全局观念,发挥内控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
内控本就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所谓的全面性,是指全员参与过程,制度安排要全面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不能留下任何空白和盲点。内控强调的是过程,而非单指一个企业的目标。如果管理层对经济业务只注重业务,不注重内控,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会使很多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弊端、舞弊事件出现、沉淀在过程中或者掩盖、隐藏在过程中,而内部控制的缺失恰恰会造成商业银行内部的隐性亏损。内部控制就是一个对商业银行全部经济业务过程进行流程梳理,再造流程的过程。兼顾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事项重点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在梳理流程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明确各业务环节,通过风险识别确定在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对风险点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内控制度让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执行。
2.2加强商业银行对信息质量的要求
有些商业银行柜员为了加快业务处理的速度,对资料的审核往往对指标过重形式化,很少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完善自身会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方面,就需要加强对会计业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监督。商业银行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以及过程当中,对业务每一个环节评估,实行计分考核制度。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业务中,按照信息沟通环节在业务中的比重大小来设立一个标准值,超过了这个标准时就要接受相关规定的处罚。
2.3推动内部控制的制衡作用,兼顾成本效益和运营效率
发挥出制衡作用是内部控制的灵魂所在。内控要求商业银行全员参与动态过程,这本身就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制衡关系,内控要求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也是在体现这种制衡关系。但是商业银行在运营中,要对制衡性与成本效益性两原则进行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中,银行最大风险的承受者就是董事会,而不是内控部门也不是经理层或业务部门,而内控建设却需要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它是一系列的工程,是有成本效益性的。当前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构建主要的目的就是防范风险,必然就产生了相应的内控实施成本。做好内控的制衡关系与成本效益关系平衡的根本在于是否能实现“业控融合”,将内控中的制衡作用嵌入到业务运行流程中,实现自然而然的管控才是最具效率和成本的管理,只有通过“内控适度”下的“业控融合”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进而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
结束语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多向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商业银行需“内修于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强化内部监督力量;培养专业内部控制人才,提升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防控业务风险、实现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海.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J].金融论坛,2016(10):42-43.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逐步强化。商业银行处于各种模式的转换当中,经历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向着国际化的方向稳步前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环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与问题。目前各个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加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和风险防范能力来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都与会计息息相关,会计是银行的基础。对会计业务建立监督体系是银行的一项硬性要求,也是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1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内控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理念的认识
在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银行全体成员普遍对内控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很多人把合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四者混为一谈,把内控制度建设当成规章制度的建立,片面认为只要在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分别建立起规章制度就是完成了对内控的建设,只要业务人员遵从业务条线的规章经办业务就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了。又或者是内控措施实施流于形式,没有将内控措施与具体业务进行整合,未能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有效覆盖,不能有效践行管控效果。
1.2内部监督机制未能有效落实
内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有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受机构设置的制约,内部控制流于表面,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内部审计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需要时就审计监督,不需要时就放置一边,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往往着重事后监督,而忽略了事前、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内部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无法确保业务全流程的开展质量。由于全员风险意识不足,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是不受欢迎的,加大了内部监督工作的难度。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对策
2.1树立全局观念,发挥内控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
内控本就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所谓的全面性,是指全员参与过程,制度安排要全面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不能留下任何空白和盲点。内控强调的是过程,而非单指一个企业的目标。如果管理层对经济业务只注重业务,不注重内控,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会使很多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弊端、舞弊事件出现、沉淀在过程中或者掩盖、隐藏在过程中,而内部控制的缺失恰恰会造成商业银行内部的隐性亏损。内部控制就是一个对商业银行全部经济业务过程进行流程梳理,再造流程的过程。兼顾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事项重点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在梳理流程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明确各业务环节,通过风险识别确定在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对风险点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内控制度让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执行。
2.2加强商业银行对信息质量的要求
有些商业银行柜员为了加快业务处理的速度,对资料的审核往往对指标过重形式化,很少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完善自身会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方面,就需要加强对会计业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监督。商业银行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以及过程当中,对业务每一个环节评估,实行计分考核制度。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业务中,按照信息沟通环节在业务中的比重大小来设立一个标准值,超过了这个标准时就要接受相关规定的处罚。
2.3推动内部控制的制衡作用,兼顾成本效益和运营效率
发挥出制衡作用是内部控制的灵魂所在。内控要求商业银行全员参与动态过程,这本身就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制衡关系,内控要求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也是在体现这种制衡关系。但是商业银行在运营中,要对制衡性与成本效益性两原则进行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中,银行最大风险的承受者就是董事会,而不是内控部门也不是经理层或业务部门,而内控建设却需要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它是一系列的工程,是有成本效益性的。当前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构建主要的目的就是防范风险,必然就产生了相应的内控实施成本。做好内控的制衡关系与成本效益关系平衡的根本在于是否能实现“业控融合”,将内控中的制衡作用嵌入到业务运行流程中,实现自然而然的管控才是最具效率和成本的管理,只有通过“内控适度”下的“业控融合”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进而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
结束语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多向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商业银行需“内修于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强化内部监督力量;培养专业内部控制人才,提升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防控业务风险、实现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海.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J].金融论坛,2016(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