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近些年来,民族文化也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重视。在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词汇就是原生态,原生态主要是指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在民间最为原始的表演形态,它含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原生态主要包括唱法、舞蹈、歌手、风景等内容,而民族音乐创作也属于原生态的一部分。在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美学所起的作用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田丰先生所创作的《云南风情组曲》作品出发,分析了原生态音乐中具体的美学展示,这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甚至是少数民族艺术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音乐;抽象;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2-0023-03
  随着各个国家对于“软实力”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发展,而原生态由于天然朴素、真实自然,因此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在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也富含着大量的美学内容。田丰先生所创作的《云南风情组曲》是他在音乐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部音樂合唱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相比,田丰先生始终都在摸索如何实现人声交响化。田丰先生创作音乐时运用了很浓重的色彩,因此也开辟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新里程,在作曲中吸收借鉴西方在近现代方面所用到的作曲技巧,从而尽可能地让作品中保留着原汁原味而又具有新意、富含新时代气息的民族特色,对于音乐创作中的美学也完美地呈现出来。而《云南风情组曲》作为田丰先生的代表作,在研究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时可以提供出非常好的借鉴案例。
  一、从具体创作特征来看田丰先生的原生态音乐美学观
  (一)移情与抽象
  在历史滚滚长河中,有很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都走向了衰亡,甚至是消失,这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民族文化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值得庆幸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对于云南等少数民族文化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民族文化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光大。现在,面对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的社会进程,不管是村庄还是山寨都无法再继续保持完整,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时代的影响,那么在此背景下原生态民族文化该如何发展,又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让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历程中不被湮灭,具有新的发展活力?这就需要后人去学习、继承,让原生态文化能够真正传承下去。在原生态音乐美学观中,移情主要是人对于周围空间,乃至整个世界的依赖感与和谐感,人在追求内心和谐的同时才会身体力行地去继承传统文化,对其加以保护。这不但要寻找出利于原生态文化生存的机会与条件,同时还要为其创造出合适的环境,所以对于原生态文化进行保护时方法也是多样的[1]。从田丰先生的《云南风情组曲》能够看出原生态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移情与抽象特征,同时这也是原生态民族音乐美学的内在体现。
  (二)田丰先生的民族音乐创作探索之旅
  田丰先生通过情感外化的方式来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这也为原生态文化保护提供全新的模式。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动力来源于其内在的世界感,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语言丰富多样,如旋律、节奏、音色、演奏方法、音阶调式、和声等,都是音乐表现形式。这一语言形式和一般语言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属于抽象的具象,也就是既有抽象性又有具象性。在艺术创作中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如我们经常在一些图案花纹中看到关于抽象的具象,既像云,又像水,等等。人们要想很好地领略其意味,就需要将它与自身想象有机联系起来。在《云南风情组曲》中,田丰先生对于原生态音乐美学的领悟通过乐章合唱的形式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而且也将个人所有力量都集中起来分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田丰先生在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与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将原生态音乐创作中的美学很好地呈现出来。
  二、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的美学见解
  (一)原生态民族音乐之美在于其和谐性
  艺术可以分为刚性与柔性,当艺术表现出刚性特点时,就会被人类视作珍宝,受到世人关注与重视,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中文物古董收藏之所以一直长盛不衰也正是出于这个道理。但是人类发展中所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却没有被人们重视起来。随着时代发展与变迁,有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都逐渐消失了,而作为精神灵魂的民族文化消失也导致艺术作品黯然无色。人们对于现实世界所建立起的印象、感受以及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艺术意志,田丰先生在其作品《云南风情组曲》中运用了大量的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案例,很好地体现出田丰先生所提及的愿望:一部好的作品,都是作家的社会理想、美学观点以及对生活认识感受的表现与升华。
  通过观察《云南风情组曲》中五种不同风格的主题可以发现它很好地构建出一部云南风景画。各种主题相互铺垫、循环往复、联系紧密,遵循着同样的创作思路,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元素添加进去,实现音乐作品的统一完整。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原生态美学观应当是动态、立体化且比较完整的,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民族文化,获取文化片段,变化灵活。将《云南风情组曲》中所用到的不同主题都结合起来,赶摆路上、洱海渔女、舂米谣、摩梭葬礼以及火把节之夜,从中可以看出田丰先生的良苦用心,这些乐章都生动地呈现出云南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编织出一幅民族意识突出的立体画卷。从这幅画卷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原生态艺术所具有的多面性特点,体会出审美与象征同时具备的特质。一方面,艺术家们将这种特质蕴含在艺术中;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与象征特质来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情感。
  (二)原生态艺术之美在于它的动态开放性
  如今,虽然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但是人类依然要遵循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原生态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体系内容之一,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保存、传承也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民族、民俗、历史、宗教等领域研究中作用非常突出。发展壮大原生态民族音乐一定要先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吸收借鉴与之相连的其他音乐文化特点,始终保持内在的生机活力。正是出于这一认识,田丰先生在创作《赶摆路上》时吸收借鉴了泰国、缅甸的傣族音调,引入了景颇族居民传统音乐中的高音调来获取音乐激情,从而让整个乐章都显得轻松愉快、活泼自在。将不同的曲调有机结合起来,显得色彩鲜艳又富含情趣,同时具有现代化气息与傣家原汁原味的韵味。《洱海渔女》是田丰先生在《云南风情组曲》合唱曲中的另一作品,主要运用表现手法来创作,选用了剑川白族调,在合唱技巧方面结合现代合唱形式,认真细致地选取音乐素材,进行音乐整体布局。但是白族因为生活在高原湖泊地带,所创作出的民歌曲调高亢。长期以来,音乐作曲家创作时都运用了这一风格,没有大的突破,也缺乏新意,而田丰先生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创造手法,曲调新颖独特,音色甜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田丰先生所用的创作手法中可以看出,创作原生态民族音乐时要注重吸收借鉴其他作曲,但又要有所创新,实现动态开放性,体现出原生态民族艺术之动态美[2]。   (三)原生态艺术之美在于它有着很强的扩张性与精神内涵
  在当前的艺术界中,关于原生态艺术中的美学见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以为原生态都是过时、陈旧、原始的,但实际上原生态艺术特别是对于音乐艺术来说,其旋律创作有着一定的深度,韵味十足。如《云南风情组曲》中另一曲目《摩梭葬礼》在整个乐曲作品中风格最为突出,民俗性也最突出,所用到的音乐素材大多数都来源于民歌,其中有一段是女生领唱,而合唱部分则把纳西民歌《美丽的白云》音符直接拿来加上新词,不过因为用到了立体化方法,因此也和歌曲中其他部分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了现代化的音乐思维,尽可能地保证民族音乐与现代演唱方法完美结合起来,也使得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充分显示出自身的魅力来。《摩梭葬礼》虽然创作题材非常原始,原生态特征突出,但是其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音乐表现手法,创意十足,因此能给人以鲜明的艺术魅力之感。
  关于原生态民歌,我们经常所听到的都是非常原始的状态,同时对于音乐创作之美的领悟,我们也经常停留在形式上,主要是指音乐作品所传递出的美学信息。形式上的美也并非是单纯的形式美,而是有更多的内在含义,是主体精神所创作出来的。在欣赏音乐创作美时,也能够反映出创作者自身才能、经验。“原生态”一词成为现代人谈论民族文化时经常会用到的词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原生态给出的解释是:没有经过特殊雕琢,在民间原始形成的、有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式。从田丰先生的《云南风情组曲》中能够看出原生态民族音乐之美在于它有着很强的扩张性,同时其精神内涵也非常丰富。
  (四)原生态音乐之美在于它承载着很强的继承性
  按照艺术所具有的不同呈現与感受载体,能够将其分成刚性与柔性两种。通过作品展示出来,能够长期保存下来的画作、雕塑等都是刚性艺术;而将人作为载体所创作出的戏剧、音乐等属于柔性艺术。原生态音乐美学观应当注重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且还要具备一些特别的形式。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更多注重“礼”的传教,而田丰先生则在其作品中遵循了少数民族原生态美学的“娱乐作用”,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创作目的就是进行娱乐的,同时也是自我意识与兴趣的表达。原生态音乐最初的创作动机是自娱自乐,但同时它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并且通过美的形式来展现出来,让听众感受到其中的美,而这种美有着很强的传承性,需要后代人持之以恒地发扬光大。
  结论
  总之,对于田丰先生的代表作《云南风情组曲》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很好地发现我国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观,为受众展示出原生态艺术之美,吸引更多的人愿意积极主动传承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这对于弘扬与壮大我国原生态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原生态民族艺术,特别是原生态民族音乐将会得到发扬光大,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真正体现出音乐艺术之美。
  [参 考 文 献]
  [1]李潇潇.标题性音乐与中国音乐美学思想[J].美与时代,2013(02):86—88.
  [2]马国伟.走进现代音乐——作曲家与音乐美学家的对话纪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04):44—54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人们喜爱山水的稳重和灵动  人们喜爱森林的葱茏和野风  流连着诗情 感动着春风  一道道风景 一首首歌  都会在心里吟诵  人们喜爱青春的青葱和玲珑  人们喜爱年轻的回眸和姿容  留恋着含羞 痴迷着妖娆  一个个女人 一幅幅画  都会在心里描红  风景美 让心房颤动  女人美 让思绪涌动  风景走来了女人 风景就会诗化  女人装进了风景 女人就会升华
期刊
你像仙女从天而降  亭亭玉立长白山上  浓浓的秀发纤纤的玉臂  披着那一身青翠的霓裳  长白云雾为你沐浴  林海清风为你梳妆  百花含笑簇拥着你  婀娜多姿无限风光  啊 美人松  美了山林 美了家乡  你那光彩照人倾城之貌  令人眷恋 令人难忘  你像仙女在这一方  天生丽质妩媚端庄  枝叶间透着迷人的冷艳  笑容里飘着淡淡的清香  栉风沐雨痴情不移  深深扎根黑色土壤  一片芳心献给大地  美
期刊
没有浪花 没有涛声  碧蓝平静的湖面  映着群山的倒影  啊 美丽的长白湖啊  清波细浪 晶莹灵动  好像一块碧玉  镶嵌在长白山林海之中  啊 长白湖  你像北方少女的眼睛  陶醉了多少游人的心灵  风儿轻轻 云醉湖中  只要来到她身边  就会映出灿烂的笑容  啊 美丽的长白湖啊  波光闪闪 清澈透明  好像一方明镜  镶嵌在长白山的怀抱中  啊 长白湖  你那纯朴靓丽的身影  留在了多少游人的
期刊
门前柳树下  开着牵牛花  村头跑来一群娃  哈 坐在地上欻嘎啦哈  啦啦啦 欻嘎啦哈  缤纷的梦想似鲜花  童年伙伴同一个梦  祖国更富强家乡美如画  布袋抛上天  摆齐一把抓  红嘎啦哈呀绿嘎啦哈  哈 幸福快乐的中国娃  啦啦啦 欻嘎啦哈  纯真的梦想似彩霞  童年编织着中国梦  未来的主人是你我他
期刊
篱笆墙儿秫杆儿夹  拦住小鸡儿和小鸭儿  拦不住秧蔓儿往上爬  牵牛花儿吹喇叭  篱笆墙儿柳条儿插  年年春天吐新芽儿  毛毛狗儿枝头闹  小鸟儿飞来叫喳喳  篱笆墙儿树枝儿架  架上黄花儿结黄瓜  眉豆儿弯弯豇豆儿长  菊花儿飘香不说话  篱笆墙儿红砖儿打  墙头开满马蛇儿花  花猫儿喵喵扑蝴蝶儿  蜜蜂儿采蜜羞答答篱笆墙儿一幅画  开心是咱农家娃  架上摸根儿嫩黄瓜儿  村头小河摸鱼虾
期刊
龙的国度 龙在欢呼  每一天都在新的高度  你超越期待 他刷新纪录  中国风春潮漫卷赏心悦目  龙的国度 龙飞凤舞  每一处都在新的高度  你激情起伏 我喜泪如珠  中国龙劲舞长空天下仰慕  啊 龙的国度 新的高度  四海举杯八方陶醉不亦乐乎  啊 龙的民族 新的幸福  龙的光荣龙的梦想化作辉煌日出
期刊
阎维文,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民族声乐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荣获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授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和原总政治部授予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荣誉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现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由他首唱的《小白杨》《說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举杯吧,朋友
期刊
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  这片土地属于你  土地上的小草  珍藏着你难忘的梦幻  土地上的小溪  流淌着你深情的记忆  噢  这片土地是你生命的摇篮  这片土地属于你  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  你属于这片土地  土地上的枫叶  辉映了你真诚的心灵  土地上的小路  留下了你前进的足迹  噢  这片土地是你生命的支柱  你属于这片土地
期刊
[摘要]秦汉以降,作为儒家群经之源脉的《周易》被历代儒者诠解推衍。两千多年的经学史中,由探索并推衍《易》学的观念和体系,来建构和审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价值体系与架构礼乐文化脉络。北宋理学家胡瑷《周易口义》中称其为“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宏著,儒家礼乐文化建构下的音律亦自莫能外。形成于北宋末南宋初的朱震易学集汉宋易学、象数义理以及图书之学于一体,重新诠释大《易》之道。《汉上易传》在形式上融象、
期刊
[摘要]阎维文是我国新时期杰出优秀歌唱家的代表,他演唱的经典作品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阎维文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独辟蹊径、承典塑新、根植本土、力行致远的艺术精神,也是其歌唱艺术之树繁茂常青、独具特色的根本所在。他通过30多年的歌唱实践和磨炼,真正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演唱风格,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歌唱家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与时代文化的交融,也使得他独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