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理解 感悟生命内涵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確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外研版小学新标准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七模块第二单元中的She couldn’t see or hear.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本课用过去时态完整讲述美国盲聋女作家Helen Keller的生活、学习及成名经历,使学生提升语言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的德育元素大于知识元素,重点是让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目标语句:She couldn’t see or hear. She learnt to read, write and speak. She is a model for blind people.难点是灵活、清晰、流畅地使用could,couldn’t及常见动词过去式描述人物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下学期已经积累了600个词汇和200个句式,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80%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illness, learnt, travelled, model等词汇的发音障碍,教师需反复强化;在复述课文或灵活表达环节,学生可能出现不流利的情况,教师应及时提供词汇线索,助其完整表达。
  【思路梳理】
  基于高品质课堂实践的落脚点——立足于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的高度,弘扬“爱”的崇高,彰显“育人”的核心主题,坚持能力为重的鲜明主线,追求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目标。结合高品质课堂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基本要素。本课我以话题做导引,在激趣创境中和学生一起经历粗读、精读到深挖文章内涵的过程;设计问题链,带领学生理解、朗读课文,提升语言能力;用特殊疑问词when, where, what, how, why组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复述课文,提升思维品质;组织励志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核心问题】
  如何用过去时态完整讲述Helen Keller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实践语言,谈论过去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
  2.在体验、组句竞赛中增强小组合作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3.学习Helen Keller这位世界级盲聋女作家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以此激励自己不畏艰难,不言放弃。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子问题:
  Let’s be familiar with Helen Keller.
  问题情境1:
  Who is Helen Keller?
  解决策略:
  1.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hare hobbies with each other.
  2. The teacher tells her hobby is reading and her favorite book is Three days to see written by Helen Keller.
  3. Students read the electronic book about Helen Keller.
  问题情境2:
  When and where was Helen Keller born? What was Helen Keller like?
  解决策略:
  1. Students try to answer that Helen Keller was born in the US in 1880.
  2. The teacher asks with the sentences,‘Could she see or hear? Why? Could she read, write or speak? ’
  3. Students open books, read the story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4.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Helen Keller, listen and imitat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born, illness, round, all over the world’ on PPT. The teacher explains and leads to read.
  5. Students experience being blind and deaf by wearing eye masks and ear plugs, then share feelings.
  环节二
  子问题:
  Helen Keller was disabled, but she had a strong belief. Let’s know more and try to tell her story.
  问题情境1:   When telling stories, we should use the past tenses of the verbs, let’s practise.
  解決策略:
  1. Quick eyes. The teacher shows flash cards of the original verbs ‘can, have/has, learn, is, try, travel, tell, write, help’ quickly, students tell their past tenses ‘could, had, learned/learnt, was, tried, travelled, told, wrote, helped. ’
  2. Students practise in pairs.
  3. Students read the story with the talking pen.
  问题情境2:
  When telling stories, we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logical thinking.
  解决策略:
  1.he teacher shows the questions ‘When was Helen Keller born? Where was she born? What happened to her? How did she feel? Did she stay in her country until the end of her life, why?’ with the slide show. At the same time, stick words ‘when, where, what, how, why ’on the blackboard to form a mind map.
  2. Students read the story again, write the answers on the paper, then share with partners.
  3. The teacher gave the answers with the slide show.
  4. Game:Put the sentences in the right order.
  Rules: Every student has a piece of paper with one sentence about the story, nine students work in one group, listen and put the sentences in the right order, the teacher awards the first three groups.
  5. Group story reading competition.
  问题情境3:
  What a brilliant disabled woman Helen Keller was! Now let’s try to retell her story with humble gratitude.
  解决策略:
  1.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clues of the mind maps on the blackboard.
  2. Students stand up and sing ‘When I was a baby’ for relaxation.
  环节三
  子问题:
  Let’s be familiar with a disabled man, Nick Vujicic.
  问题情境:
  Do you know Nick Vujicic? He has no arms, no legs, but he is living a happy life. Let’s go with him.
  解决策略:
  1.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Nick.
  2. Students talk about Nick.
  3. Students do some reading comprehension.
  环节四
  子问题:
  Reading and retelling can help us understand, while writing can help us digest and use what we’ve learned.
  问题情境:
  It’s writing time. Please write a story about Helen or Nick with the past tenses of the verbs.
  解决策略:
  1. Students write a story about Helenor Nick. They can select some key words from the slide show.
  2. Students share reading, the teacher gives feedback about the contents and handwriting.
  3. Students give examples of disabled people they know, the teacher introduces Tai Lihua and Stephen Hawking with the music of thankful heart.   4. The teacher summarizes that comparing with the people who are disabled, all of us are too lucky, so cherish every day, study harder and make better use of life.
  【课后反思】
  一是潜移默化,训练思维。本模块以语篇带动词句学习,课前我与学生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初识海伦·凯勒;课中与学生经历“句子归位”“故事复述”活动组句、说句活动,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使他们熟识海伦·凯勒。
  二是创设语境,提升能力。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本课我力求创设自然且有意义语境,通过填一填、写一写、说一说、读一读及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感知探索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生命历程,借助思维导图鼓励學生复述文本、找寻阅读方法,提升语用能力。
  三是聚焦个体,收获情感。我让学生戴眼罩耳塞模拟进入海伦·凯勒的世界、观看尼克·胡哲的励志视频,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培育其坚毅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案例评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能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课是一节基于语篇理解带动文化体验的英语课,课上师生同心携手经历了一段鲜活的生命历程和一场安静的文化之旅,整节课体现了教育立意的高尚、学生学习的本真、文化传播的丰厚和情感升华的灵动。
  本课亮点有如下三点:一是彰显课程育人的文化价值,二是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节语言课,也是一次“漫长”的生命体验课,学生经历过程,体会滋味,产生感悟: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遇,拥有阳光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都会成为再次成功的基石。
  本课中,学生一边习得语言,一边感悟生命真谛,他们的心灵被高尚的情操悄悄地灌溉,他们的身心在珍惜和感恩中茁壮地成长。一堂课,一本书,一个人物,一种人生,一次体验,Helen Keller带给我们诸多对生命的珍视与思考:唯有活在当下,活好当下,不断超越自我,方可不负初心,勇敢前行。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是我的格言。学生向师性强,可塑性大,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从言行到举止,必须高度自律。  小节,本指非原则的事情和细微的言谈举止以及平常为人處事的态度、方式等。小节虽“小”,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明、志趣、知识等方面的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自身角色的小节,从而因小失大,对学生心
期刊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与方向,而数学关键能力又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保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任务之一。基于学生深度理解的视角,需要寻找培养数学关键能力的媒介,理清其价值并探索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数学关键能力;媒介;价值;路径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与方向,而数学关键能力又是
期刊
一、图书馆的真正价值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民国时期的学校,虽然资金紧张,但大多数的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或图书室,向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概念,其指的是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情绪体验的总和。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共同聚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在“做”和“思考”中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唤醒已知经验,让思维发展有根可寻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基本活动经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读史”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史论”、辨“时空”、关注“述史”方法,初步形成“述史”能力;还应强化对学生的“析史”训练,指导学生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同时,初步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历史
期刊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那么如何在低年段开展传统音乐教学,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文化?近日,笔者观摩了一位市级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其执教内容为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唱童谣中的“捏面人”。整节课以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谣为基点,融入了浓厚的传统戏曲文化,使教学过程妙趣横生,魅力无穷
期刊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中的一课,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时执教了此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提高学生的乐群性,引导学生学会加入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尊重游戏伙伴。  通过课前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和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希望获得认同与支持。多数孩子都喜欢与他人交往,愿意参与群体活动。
期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儿童过渡到青年的关键期,是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政教育的关键期。如何在地理教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寫作结果而忽略写作过程,导致很多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甚至谈“写”色变。教师可在写作课教学中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写作框架,促进过程性写作,通过“以读促写”,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以读促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八年级学生应达到四级目标,即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
期刊
摘要:对解决“两位数乘法计算”问题现象的调查结果表明,2~4年级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已有图形表征这样的直接经验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使用已有图形表征解决问题,较之使用其它的表征方式有比较强的效果。在简约乘法竖式出现以后,使用其它表征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被弱化。事实上,教学“乘法简约竖式”时,其它表征方式如果弱化使用或延缓一段时间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多元学习表征的过渡性理解,促进多元学习表征之间的联结与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