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老物件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在你的家中,有没有一些珍藏已久的、值得怀念的老物件呢?比如:字画、瓷器、家具、文具、旧衣服,等等,它的年代可能离你甚远,却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非凡的纪念意义。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近作家笔下那些弥足珍贵的老物件,分享它背后的故事吧!
  写出老物件的特征
  【名篇引路】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倒上煤油,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间打个小圆孔,然后孔中嵌进一个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过筒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泡在煤油里,然后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煤油灯可以放在许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拔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节选自厉彦林《煤油灯》)
  名師解读
  只有把物件的特征描写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铁瓶盖或铁片”“铁皮卷成的小筒”“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过筒中”“油灯就做成了”,作者通过简洁的叙述,抓住每个环节的特点,丝毫不差地将制作过程一一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难以忘怀。
  叙述老物
  记得有一年,父亲说给我和弟弟每人买一个新书包,可夏收的时候一直下雨,家里种的麦子几乎绝收。为了满足我们的愿望,母亲就趁走亲戚的当儿,把人家淘汰的边角布块都收集起来,用缝纫机拼接成经济实惠、花色漂亮的布料。经过半个月的劳作,母亲终于为我们做成了图案新颖、结实耐用的书包。特别是那绿色布料缝制的铁臂阿童木,引得小伙伴们好不羡慕。那时,村庄里拥有缝纫机的人家可稀少得很。勤劳贤惠的母亲是个热心肠,除缝制自家的衣物外,对亲戚邻居央求帮做新衣的活计,她总是乐此不疲。印象里,一进入腊月,家里就人来人往,煞是热闹。本家大娘邻家花婶都拿着布料衣样来找母亲帮忙。母亲心灵手巧,无论谁拿来的衣样,她一看就会,剪裁得也很是合体,缝制得更是经济别致。在那个做工粗糙的年代,母亲总能使用缝纫机给我们缝制出惊喜,让我们始终怀揣一份对生活无比希冀的心情。
  (节选自刘韬《母亲的缝纫机》)
  名师解读
  缝纫机作为当时的三大件之一,能拥有它一定是件让全家都引以自豪的事情,所以作者首先就写到母亲使用缝纫机给我们做了图案新颖、结实耐用的书包,让人羡慕。如果仅仅写到这里,就淡化了文章的阅读价值和精神内涵,文章的思想就显得比较肤浅。于是,作者文笔一转,马上写到了母亲热心肠的一面,不但为自家小孩制作精美书包,还乐此不疲帮左邻右舍缝补衣服,更显示了母亲的伟大。所以,老物件的历史价值对人物形象的突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挖掘老物件背后的往事
  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
  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节选自梁晓声《我的第一支钢笔》)
  名师解读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形成鲜明对比,开篇写出这支笔的丑陋与廉价,结尾却写道要永久保存,不免让读者心生好奇,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细细读来让人震撼,一位勤劳而又十分关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发人深省。
  借老物件表达情思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节选自陈慧瑛《梅花魂》)
  名师解读
  梅花寒霜傲放,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文中的外祖父送作者梅花图和手绢,实际上是想把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让外孙女带回去,是想让作者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下去。从作者的角度而言,便是借助外祖父赠送的梅花图和手绢表达对外祖父深深的思念,物中含情;外祖父的梅花情结、爱国热忱对作者影响深远,作者也在传承着梅花的精神,在延续着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作文题目】
  总有一片热土,令人梦回;总有一缕乡音,萦绕耳畔;总有一个老物件,与我们的童年相伴……请你围绕自己家族或亲友的老物件展开叙述,以此抒发对故土乡情的眷恋和对血脉亲情的回忆。在写作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上面提供的几个方法或思路,从一个角度切入去写,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在文中融入最真切的情感,即便是平凡的小事也会因真实而打动人心。拿起笔,快快把你最真切的情感倾吐于笔端吧!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 科技应用 人文关怀 安全上岗  能测心率、能定位、能报警,杭州市余杭区300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日前用上了“量身定制”的高科技智能手环。这样,监管中心既可以方便地对人员、车辆作业轨迹实施监督,大大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又能有效保障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体现了真实的人文关怀。该智能手环目前正在试运行,根据效果反馈将逐步扩展二期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监控设备。  短评  让智能设备入驻公共领域
期刊
瑞典:“榨干”垃圾的“油水”  瑞典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从家庭到社区,垃圾桶们都是“结伴而立,从未孤单”。日常垃圾、报纸、包装纸盒、塑料包装、玻璃等,各有各的“居所”。在瑞典,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几乎可以说是“榨干”垃圾的最后一滴“油水”,连渣子都不剩。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确实不能焚烧的再掩埋。欧盟
期刊
题目 学艺过程是快乐难忘的,但也充满了挑战。当遇到困惑时,你可能犹豫不决想放弃;当遇到困难时,你或许心中充满悲伤不想再练习;当取得成绩得到老师好评时,你或许内心充满甜蜜的感觉刻骨铭心。请以“学艺过程中某一刻难忘的感受”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叙述条理,语言生动,不少于400字。  (出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  人的動作是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与内心感受是和谐
期刊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中秋佳节,我们期待,因为合家团圆;我们惆怅,因为久别故乡;我们欢欣,因为可以赏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中秋浮想联翩,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让我们走进几位近代名家,细细品味他们笔下的中秋是什么样的。  ※中秋佳节话月亮  【名篇引路】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
期刊
在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附近的海域里,生活着一种非常凶猛的鱼类,它拥有两排倒勾形的大牙,只要被它咬中,即使是鲨鱼也难逃一死。这个海洋霸主,就是大牙潜鱼。  大牙潜鱼的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与大多数海洋生物比起来,它简直算是小个子,身体细长,体表也没有鳞片,就像是一条光溜溜的鳗鱼,但它的优势是拥有一对倒勾形的大牙,被它咬中的任何一种鱼都无法逃脱,因为猎物越是挣扎,它那对倒勾形的大牙就会扎得越
期刊
九月的早晨,风淡云轻,秋意盎然。  温哥华街头,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正悠闲地漫步。它们洁白无瑕的绒毛给秋日平添了一分纯净,小鸭子们个个鼓眼怒睛,似乎要望穿这繁华的街市。  “孩子们,收起你们的好奇心!看这儿!这里因为施工,有个下水道没盖盖子……”鸭妈妈话音未落,便听到“扑通、扑通、扑通”接连三声。糟糕,肯定是自家不省心的孩子失足掉下去了。  没等鸭妈妈回头抱怨,下水道中几只小鸭便心
期刊
马维尔是上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记者,他在完成了对众多政要、名人的采访后,萌生了去中国采访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想法。当时,马维尔已72岁高龄,但仍决心要在有生之年了却这桩心愿。  可是,他对深邃的汉语一窍不通,只好从简单的汉语拼音字母学起。家人和朋友都劝他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连年轻人也望而生畏,何况你这样高龄的人?”  但他铁了心,拄着拐杖艰难地穿梭于华人居住的社区学汉语,从简单的问候话语到
期刊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年轻人贾瑞德,因其在中国创建的全球化网络游戏与移动游戏发行公司将众多国内网络游戏推向全球市场,所以被人称为是“在欧美市场卖中国游戏的老外”。贾瑞德“一边打游戏一边做生意”的人生羡煞众人,可实际上,贾瑞德在刚创业时内心曾十分迷茫,那时他天天在想:游戏,它真的有价值吗?  有一次,他和一個朋友聊天,说起了自己小时候做过的一桩小生意。那时,贾瑞德捡了很多石头,就突发奇想要把它们卖出去。
期刊
穿过几条巷子,走过一条青石板道,我随父亲来到了一家理发店门口。这家店的名字不似其他店花哨,只是简单的“理发”两个字,倒让人看得舒服。店内的陈设大多用木头打造,处处透出古色古香的味道。镜子下摆了几盆花草,空气中都氤氲着清新自然的气息。  踏进店门,父亲就与一位老人熟稔地打招呼。想必这就是店主吧。老人与父亲闲聊了一会儿,便开始为父亲理發。因为老人的这家理发店实惠,技术又好,所以父亲儿时便是这家店的常客
期刊
回想我与《作文周刊》相识已整整十一年。这十一年里,我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相知,其间的情意早已难分难舍。若要讲讲我和《作文周刊》的故事,那简直就是一部“激流三部曲”!  初次结缘,找到“家”的感觉  2006年4月25日,我与同事合著的《假如风有颜色——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首登《作文周刊·小学教师版》,这让我和同事感到欣喜万分。我们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作文周刊》进行投稿的,心里并没有指望能够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