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襄阳是农业大市、水利大市,是长江流域第1个百亿斤粮食大市。通过实施以“水”促“粮”战略,大力开展以“强基础、补短板”为主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襄阳粮食生产大有潜力可挖。
关键词:襄阳市;粮食安全;农田水利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56
襄阳是农业大市、水利大市,是长江流域第1个百亿斤粮食大市、湖北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核心生产区,也是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2014年底,全市耕地面积46.3万hm2,粮食總产50.35亿kg,分别占全省的1/10、1/5。通过实施以“水”促“粮”战略,大力开展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襄阳粮食生产大有潜力可挖。初步估计,发展水利事业至少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5亿kg以上。
1 全市水利灌溉设施现状
全市现有水库1210座,其中大型9座、中型57座、小(1)型180座、小(2)型964座,总库容 48亿m3;各类灌区85个,其中大型灌区5个、中型16个;建有各类泵站3875座、机井6183眼,加上星罗棋布的8.5万口堰塘、4.7万km灌排渠系,已形成了以蓄为主,蓄、引、提水相结合的农田灌溉保证体系。
这些水利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设施老化、年久失修、配套率低、功能退化、效益衰减等问题突出。如大型灌区三道河罐区,设计灌溉面积2.02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仅1.52万hm2;小型灌区方面,襄州区黄集镇灌溉面积最高达0.47万hm2,目前不足0.07万hm2;同时全市有13.33万hm2的水利死角。据统计,全市小农水设施配套率不足65%、完好率仅40%,“啃老本、靠天收”的状况相当普遍。这些问题不仅是水利事业发展的硬伤,更是影响粮食稳产高产的明显短板。
2 促进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建设,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1 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目前,襄阳市5座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9.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6.63万hm2,实际灌溉面积19.91万hm2;58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7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9.56万hm2,实际灌溉面积6.20万hm2。以疏浚和修复干、支渠为重点,全面恢复大中型灌区灌溉能力,将改善灌溉面积25.33万hm2。
2.2 尽早启动引丹东、西高干渠建设
随着丹江口水库加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引丹灌区取水由无压变为有压,建设东、西高干渠,将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93万hm2,彻底解决老河口、襄州、樊城境内135~165m高程范围的农业灌溉“死角”问题,而且大部分农田可以达到自流灌溉,每年可增产粮食5亿kg以上。
2.3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健全完善多元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继续向上争取国家小农水建设投资,加大市县2级财政对小农水建设的投资额度,吸引更多的农村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重点对“五小”水利工程进行新建、配套改造及重点水毁工程修复,恢复其正常运行功能,增加和扩大灌溉面积,让小农水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
3 几项建议
3.1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紧紧围绕冲刺百亿斤粮食大市目标,快速推进5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实施大中型泵站和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县(镇)高产农田建设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特别是针对鄂北岗地这一水利死角,实施“以水促粮”战略,突出推进重点水源工程、“五小水利”等为主要内容的高产农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每年增产粮食5亿kg以上。
3.2 加快推进鄂北襄阳配套工程建设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2014年12月正式开工,主体工程2015年10月全面开工。工程灌溉受益面积24.23万hm2,其中襄阳市受益面积14.73万hm2,占61%。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时跟进配套襄阳市境内的16个分水口配套工程建设,将有14.67万hm2易旱耕地走出“靠天收”状况,实现旱涝保收,可以增加5亿kg以上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巩固襄阳市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3.3 开展大规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既是基础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要严格遵照《襄阳市襄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2—2020)》,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发动引导群众,高标准、大范围地开展“整修当家堰、恢复小泵站、疏浚小水渠”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重点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襄阳市;粮食安全;农田水利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56
襄阳是农业大市、水利大市,是长江流域第1个百亿斤粮食大市、湖北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核心生产区,也是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2014年底,全市耕地面积46.3万hm2,粮食總产50.35亿kg,分别占全省的1/10、1/5。通过实施以“水”促“粮”战略,大力开展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襄阳粮食生产大有潜力可挖。初步估计,发展水利事业至少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5亿kg以上。
1 全市水利灌溉设施现状
全市现有水库1210座,其中大型9座、中型57座、小(1)型180座、小(2)型964座,总库容 48亿m3;各类灌区85个,其中大型灌区5个、中型16个;建有各类泵站3875座、机井6183眼,加上星罗棋布的8.5万口堰塘、4.7万km灌排渠系,已形成了以蓄为主,蓄、引、提水相结合的农田灌溉保证体系。
这些水利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设施老化、年久失修、配套率低、功能退化、效益衰减等问题突出。如大型灌区三道河罐区,设计灌溉面积2.02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仅1.52万hm2;小型灌区方面,襄州区黄集镇灌溉面积最高达0.47万hm2,目前不足0.07万hm2;同时全市有13.33万hm2的水利死角。据统计,全市小农水设施配套率不足65%、完好率仅40%,“啃老本、靠天收”的状况相当普遍。这些问题不仅是水利事业发展的硬伤,更是影响粮食稳产高产的明显短板。
2 促进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建设,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1 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目前,襄阳市5座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9.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6.63万hm2,实际灌溉面积19.91万hm2;58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7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9.56万hm2,实际灌溉面积6.20万hm2。以疏浚和修复干、支渠为重点,全面恢复大中型灌区灌溉能力,将改善灌溉面积25.33万hm2。
2.2 尽早启动引丹东、西高干渠建设
随着丹江口水库加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引丹灌区取水由无压变为有压,建设东、西高干渠,将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93万hm2,彻底解决老河口、襄州、樊城境内135~165m高程范围的农业灌溉“死角”问题,而且大部分农田可以达到自流灌溉,每年可增产粮食5亿kg以上。
2.3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健全完善多元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继续向上争取国家小农水建设投资,加大市县2级财政对小农水建设的投资额度,吸引更多的农村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重点对“五小”水利工程进行新建、配套改造及重点水毁工程修复,恢复其正常运行功能,增加和扩大灌溉面积,让小农水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
3 几项建议
3.1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紧紧围绕冲刺百亿斤粮食大市目标,快速推进5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实施大中型泵站和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县(镇)高产农田建设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特别是针对鄂北岗地这一水利死角,实施“以水促粮”战略,突出推进重点水源工程、“五小水利”等为主要内容的高产农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每年增产粮食5亿kg以上。
3.2 加快推进鄂北襄阳配套工程建设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2014年12月正式开工,主体工程2015年10月全面开工。工程灌溉受益面积24.23万hm2,其中襄阳市受益面积14.73万hm2,占61%。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时跟进配套襄阳市境内的16个分水口配套工程建设,将有14.67万hm2易旱耕地走出“靠天收”状况,实现旱涝保收,可以增加5亿kg以上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巩固襄阳市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3.3 开展大规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既是基础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要严格遵照《襄阳市襄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2—2020)》,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发动引导群众,高标准、大范围地开展“整修当家堰、恢复小泵站、疏浚小水渠”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重点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