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是打开作文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许多小学生畏惧作文,把作文当做思想包袱,认为写好作文“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对事物没有真情实感,所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学生都会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快乐。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和抄袭的弊端。
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2 感受学校的生活,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堂上的启发诱导,激励表扬,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启发,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笔下生花。
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别人。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就不可能积累到材料,这也不足为奇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便是平时经历过的许多新鲜事,也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有些甚至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等到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就自然跳出来,一桩桩,一件件,任你选择。
例如有一个学生随父母打工转到我校,被安排在我班。刚来时,人地生疏,很少与别人接触,很少和同学们交谈。在一次自习课上,这个学生突然肚子痛,接着呕吐。见此情景,许多同学都过来帮他,扶他去校医室看病拿药,帮他打扫教室里的脏物。他被同学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由于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触动很大,所以,他及时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写了《集体的温暖》这篇文章。
另外,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以提供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课间活动。以活动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像力,以活动的趣味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课间虽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作文指导课上,学生先回忆口述活动的情景,再写下来。
3 用心观察,培养学生兴趣
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到三年级同学们就能写几句甚至一段话了。同学们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他们谁用心观察,谁就发现在我们周围每时每刻都有迷人的景色,感人的事迹,美妙的声音等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走路不同,声音不同,衣服不同,眼睛不同等等,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我刚说完,有个同学就喊:“老师,小雨的眼睛是单眼皮,而且很小,而佳静的眼睛是双眼皮,很大的。”我高兴地说:“你观察得很细致。”慢慢地,同学们的日记内容丰富了,字数自然就多了。写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欲望,他们常常主动地写作文,写完后你一篇我一篇找老师看作文。
4 善于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兴趣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滋味。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段篇,小到字词句,都应及时加以肯定,利用批改、讲评,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给学生以赏识评价,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内心喜悦,这就增强写作兴趣。在学生的精彩语句、段落下画圆圈、写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上进心。作文讲评时,我常把学生的优缺点明确地写出来,优点给予充分肯定,缺点进行点拨修改。讲评课上,出示学生的范文,让学生自读,大家评议,分析出优点及不足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写作文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往学校的校报或向各级报刊投稿。当学生拿到铅字的文章时,那种勤奋成功的喜悦便油然而生。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享受快乐!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和抄袭的弊端。
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2 感受学校的生活,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堂上的启发诱导,激励表扬,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启发,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笔下生花。
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别人。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就不可能积累到材料,这也不足为奇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便是平时经历过的许多新鲜事,也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有些甚至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等到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就自然跳出来,一桩桩,一件件,任你选择。
例如有一个学生随父母打工转到我校,被安排在我班。刚来时,人地生疏,很少与别人接触,很少和同学们交谈。在一次自习课上,这个学生突然肚子痛,接着呕吐。见此情景,许多同学都过来帮他,扶他去校医室看病拿药,帮他打扫教室里的脏物。他被同学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由于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触动很大,所以,他及时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写了《集体的温暖》这篇文章。
另外,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以提供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课间活动。以活动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像力,以活动的趣味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课间虽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作文指导课上,学生先回忆口述活动的情景,再写下来。
3 用心观察,培养学生兴趣
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到三年级同学们就能写几句甚至一段话了。同学们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他们谁用心观察,谁就发现在我们周围每时每刻都有迷人的景色,感人的事迹,美妙的声音等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走路不同,声音不同,衣服不同,眼睛不同等等,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我刚说完,有个同学就喊:“老师,小雨的眼睛是单眼皮,而且很小,而佳静的眼睛是双眼皮,很大的。”我高兴地说:“你观察得很细致。”慢慢地,同学们的日记内容丰富了,字数自然就多了。写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欲望,他们常常主动地写作文,写完后你一篇我一篇找老师看作文。
4 善于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兴趣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滋味。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段篇,小到字词句,都应及时加以肯定,利用批改、讲评,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给学生以赏识评价,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内心喜悦,这就增强写作兴趣。在学生的精彩语句、段落下画圆圈、写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上进心。作文讲评时,我常把学生的优缺点明确地写出来,优点给予充分肯定,缺点进行点拨修改。讲评课上,出示学生的范文,让学生自读,大家评议,分析出优点及不足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写作文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往学校的校报或向各级报刊投稿。当学生拿到铅字的文章时,那种勤奋成功的喜悦便油然而生。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