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几何图形问题不仅仅是考验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更是考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与数学逻辑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灵活好动的阶段,思维十分的活跃,我们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借助几何图形,带领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贯穿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涯当中,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肩负着知识构建的重要责任,学生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日后学习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有效缓解小学生这方面的不足,开展多形式的、直观的、学生可实操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数学中几何图形的真谛,感受数学的魅力,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扎实的几何空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乐学、会学、享学。
一、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几何图形知识之间都存在着较强的连续性,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新知识内容时,能够有效联系已学知识内容,有效利用數学素材,积极开展几何图形探究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会在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在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从已知学习内容入手,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问题:“我们能否把平行四边形弄成长方形吗?”“否可以运用剪一剪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拼凑成其他图形呢?”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小组展开讨论与合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凑、粘成了一个长方形。操作结果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前后都没有变化,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底×高。这样一来学生就经历了新旧知识的迁移,新旧知识达到了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记忆深刻,运用起来会更有效率。
二、要以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在数学几何图形课堂上,学生们一味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老师将自己想象的解题思路绘画到黑板上,要学生将公式记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也不利于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堂当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开放型的小学数学课堂。
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内容时,需要掌握圆柱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推导圆柱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先让小组当中每位学生都说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提倡将圆柱分解开来,有的学生说先测量圆柱的数据,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虽然没有过多的想法,但是也可以耐心倾听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取学习经验。由他们讨论得出,最好制作一个圆柱道具进行验证。经过一番探究后小组同学发现:圆柱体是由两个相同的圆与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两个底(圆)+侧面积。同样体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此推导,让抽象的空间几何体转化成具体的实物体,学生就能建立起实物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学校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了。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所以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达至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开教学,运用课件展示圆的转化过程,分别将圆分成4份、8份、16份……分成的次数越来越多,拼凑出来的图形也越来越近长方形,最后学生们一下就能明白原来圆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底周长的一半,宽是圆半径。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但推导出圆的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S=πr?。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呈现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四、通过实验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实验是小学几何直观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马克思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实验,同时让学生充分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去探索、去观察、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能力。
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有个知识点——“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时,我会在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和一桶水。上课时我让每位同学操作将圆锥装满水向等底等高圆柱中倒,倒三次刚好把圆柱倒满。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可检验性,一下子使抽象事物变具体了,重难点突破了,学生兴趣也满满,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生明白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的人文价值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非常重要。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教师努力去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中或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素材,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乃至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陈言萍.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232-233.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江口小学 广东 肇庆 526100)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贯穿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涯当中,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肩负着知识构建的重要责任,学生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日后学习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有效缓解小学生这方面的不足,开展多形式的、直观的、学生可实操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数学中几何图形的真谛,感受数学的魅力,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扎实的几何空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乐学、会学、享学。
一、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几何图形知识之间都存在着较强的连续性,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新知识内容时,能够有效联系已学知识内容,有效利用數学素材,积极开展几何图形探究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会在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在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从已知学习内容入手,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问题:“我们能否把平行四边形弄成长方形吗?”“否可以运用剪一剪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拼凑成其他图形呢?”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小组展开讨论与合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凑、粘成了一个长方形。操作结果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前后都没有变化,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底×高。这样一来学生就经历了新旧知识的迁移,新旧知识达到了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记忆深刻,运用起来会更有效率。
二、要以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在数学几何图形课堂上,学生们一味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老师将自己想象的解题思路绘画到黑板上,要学生将公式记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也不利于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堂当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开放型的小学数学课堂。
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内容时,需要掌握圆柱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推导圆柱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先让小组当中每位学生都说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提倡将圆柱分解开来,有的学生说先测量圆柱的数据,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虽然没有过多的想法,但是也可以耐心倾听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取学习经验。由他们讨论得出,最好制作一个圆柱道具进行验证。经过一番探究后小组同学发现:圆柱体是由两个相同的圆与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两个底(圆)+侧面积。同样体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此推导,让抽象的空间几何体转化成具体的实物体,学生就能建立起实物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学校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了。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所以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达至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开教学,运用课件展示圆的转化过程,分别将圆分成4份、8份、16份……分成的次数越来越多,拼凑出来的图形也越来越近长方形,最后学生们一下就能明白原来圆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底周长的一半,宽是圆半径。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但推导出圆的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S=πr?。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呈现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四、通过实验提高几何图形学习能力
实验是小学几何直观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马克思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实验,同时让学生充分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去探索、去观察、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能力。
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有个知识点——“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时,我会在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和一桶水。上课时我让每位同学操作将圆锥装满水向等底等高圆柱中倒,倒三次刚好把圆柱倒满。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可检验性,一下子使抽象事物变具体了,重难点突破了,学生兴趣也满满,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生明白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的人文价值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非常重要。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教师努力去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中或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素材,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乃至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陈言萍.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232-233.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江口小学 广东 肇庆 5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