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我国如何搞好校企联合办学呢?我认为,首先要遵循三条原则,还要具备四方面的条件,学院方面还要做好四方面的事情。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联合办学 原则 條件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崛起,各种办学模式不断涌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必须适应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校企双赢的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要遵循的原则
1.学校主动原则。“校企联合办学”这一命题可简单解释为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办学校,而不是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办企业。这个联合体中学校居于主动地位,企业却居于从动地位。校企联合办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办好职业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却是间接目的。企业渴望人才,愿意联合办学,也明白人才培养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学校。
2.校企双赢原则。我们必须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使企业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一是优先输送毕业生,使企业得到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为企业的职工提供优质培训,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三是选派学校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练”,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四是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合作开发产品。
根据校企双赢原则,在校企联合办学中不能一味强求企业投资教育。在投资的问题上,只有当企业感到他们的投资是合算的,或者在企业具有相当的实力,自愿投资教育回报社会的前提下,才能水到渠成。
3.因地制宜原则。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不同,企业的成长程度也不同。校企联合办学也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的产业情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联合办学。所联合的企业要有侧重,联合的形式与内容要因校而异、因地制宜,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二、要具备的条件
1.职业院校需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这是校企联合办学的主观条件。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不仅只在于形式上的开会、签协议、作广告宣传,而更需要对学院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适应。在实施联合办学中必须要处理许多关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与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
2.职业院校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与档次。联合办学也是讲实力的,较大的办学规模、较高的办学质量、较好的知名度与社会的认可度,都是顺利进行联合办学的重要条件。如果学院的规模过少,特色不明显,对企业就没有吸引力。因为企业认为与这样的职院联合办学对提高职工素质和增加品牌效应方面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当然这并不是说规模少档次低就不能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只不过操作难度大一些而已。
3.企业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的阶段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管理严格,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职工素质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日益明显,企业就会意识到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对校企联合办学就产生积极性。同时,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与院校进行合作。就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动机与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选择联合办学的对象时,必须注意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
4.需要有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提倡与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或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直接参与联合办学,是推进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
三、学院方面要做好四方面的事情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应该重新设置各专业的课程,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应该重新制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比例约为1:1。
2.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在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需求与学生的特点,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3.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教学
(1)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改革了“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广泛运用实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把主要产品引进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2)实行分层次教学。为适应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职院应实行分层次教学。在新生入学时就根据高考成绩分为两个层次:面向知名企业的尖子班与面向一般企业为主的普通班。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改革教学管理,推行学分制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应实施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改革,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改革考试制度,做到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改革考核方法,把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联合办学 原则 條件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崛起,各种办学模式不断涌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必须适应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校企双赢的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要遵循的原则
1.学校主动原则。“校企联合办学”这一命题可简单解释为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办学校,而不是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办企业。这个联合体中学校居于主动地位,企业却居于从动地位。校企联合办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办好职业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却是间接目的。企业渴望人才,愿意联合办学,也明白人才培养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学校。
2.校企双赢原则。我们必须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使企业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一是优先输送毕业生,使企业得到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为企业的职工提供优质培训,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三是选派学校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练”,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四是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合作开发产品。
根据校企双赢原则,在校企联合办学中不能一味强求企业投资教育。在投资的问题上,只有当企业感到他们的投资是合算的,或者在企业具有相当的实力,自愿投资教育回报社会的前提下,才能水到渠成。
3.因地制宜原则。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不同,企业的成长程度也不同。校企联合办学也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的产业情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联合办学。所联合的企业要有侧重,联合的形式与内容要因校而异、因地制宜,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二、要具备的条件
1.职业院校需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这是校企联合办学的主观条件。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不仅只在于形式上的开会、签协议、作广告宣传,而更需要对学院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适应。在实施联合办学中必须要处理许多关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与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
2.职业院校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与档次。联合办学也是讲实力的,较大的办学规模、较高的办学质量、较好的知名度与社会的认可度,都是顺利进行联合办学的重要条件。如果学院的规模过少,特色不明显,对企业就没有吸引力。因为企业认为与这样的职院联合办学对提高职工素质和增加品牌效应方面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当然这并不是说规模少档次低就不能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只不过操作难度大一些而已。
3.企业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的阶段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管理严格,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职工素质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日益明显,企业就会意识到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对校企联合办学就产生积极性。同时,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与院校进行合作。就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动机与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选择联合办学的对象时,必须注意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
4.需要有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提倡与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或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直接参与联合办学,是推进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
三、学院方面要做好四方面的事情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应该重新设置各专业的课程,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应该重新制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比例约为1:1。
2.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在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需求与学生的特点,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3.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教学
(1)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改革了“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广泛运用实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把主要产品引进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2)实行分层次教学。为适应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职院应实行分层次教学。在新生入学时就根据高考成绩分为两个层次:面向知名企业的尖子班与面向一般企业为主的普通班。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改革教学管理,推行学分制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应实施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改革,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改革考试制度,做到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改革考核方法,把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