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推进河网水资源智能化调度的思路与探索

来源 :水利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宁波市河网水环境,基于现有的工程措施,从智能化非工程措施角度,探究平原河网水资源智能化调度的可行方案。根据宁波市中心城区平原河网基本特点及闸泵工程分布情况,分析宁波市近些年在水资源智能化管理调度方面的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满足河流生态需水量为前提,从监测、模拟、调度方案的形成及调度执行4个层面,提出推进河网水资源智能化调度的思路及实现途径,并对每一个层面的实际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宁波市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结合重要水功能区与河湖断面的水质实时监测数据,对河道水体进行纳污容量分析,并使
其他文献
针对高坝泄洪消能防护安全问题,通过模型试验,对护坡板块背/迎水面的动水压强进行同步测量,从时域、频域角度研究护坡板块的动水压强特性,对比不同止水破坏型式和不同排水速率对护坡板块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揭示护坡结构失稳机理。结果表明:(1)在排水失效情况下,盲缝一(仅上侧止水破坏)为止水破坏最不利情况,缝隙内的水不容易排出,护坡板块背水面脉动压强最小、时均压强最大,产生较大的时均压强差,背/迎水面测点的相关性最弱会产生较大脉动压强差;时均压强占主导地位,产生较大的背/迎水面总压差,致使板块最容易失稳。(2)对于
毛乌素沙地湖泊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鸟类迁徙中转站和栖息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半干旱区沙地湖泊生态脆弱,对区域气候和人类干扰响应敏感。为给半干旱脆弱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深入分析了沙地湖泊水环境质量特征及来源。基于毛乌素沙地北部20个湖泊采样点的水质检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法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湖泊pH值和矿化度高,多为碱湖和盐湖,90%为苦咸水;湖泊有机物含量高,主要来源于富含有机物质的第四系沉积物,奎生淖已呈现富营养化现象。湖泊主要离子为Na+、K+、Cl-和CO■,
为研究生态护坡对边坡工程的影响,结合湖南省情况,针对由Tap型和Plate型根系构成的生态护坡,对其在水位骤降和降雨作用下的渗流场和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坡顶部和上部孔隙水压力在降雨初期会不断升高,当达到峰值后孔压会有所降低,其增幅约在4 d时达到稳定状态;边坡中部和下部孔隙水压力主要受水位骤降影响,随水位降低而持续减小;水位骤降速率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边坡安全系数降幅越大,前峰型降雨影响程度最大;生态护坡能有效减缓和降低水位骤降与降雨对边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草皮+乔木护坡效果最好
针对生态用水被严重挤占和鲇鱼山水库拦蓄作用造成的灌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减少及鱼类栖息地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对灌河鲇鱼山水库下游至与史河交汇口90 km长的河段进行生态需水过程研究。分析确定以四大家鱼作为目标物种,计算鱼类生长繁殖所需的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和触发鱼类关键生命活动的高流量脉冲过程。考虑到灌河实际情况,选择利用Tennant法计算生态基流,利用生境模拟法选择水深、流速和氨氮3个生境要素,借助MIKE21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敏感生态需水,根据历史流量资料计算产卵期所需的高流量脉冲特征值。结果显示:生态
水泥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是评价灌后被灌岩土体力学性能、耐久性等灌浆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水灰比、浆液级配、屏浆时间等施工参数选择的重要依据。压滤效应贯穿整个灌浆过程,对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影响显著。目前业内主要采用的室内成模强度测试方法忽略了灌浆压力、排水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对浆液结石体的影响,不能反映压滤效应在灌浆过程中的作用,难以获得不同压滤强度作用下水泥浆液的凝结过程和结石体的最终抗压强度。为分析压滤效应对灌浆效果的影响,本文以系列室内试验和构建的水泥硬化浆体结构为基础,建立了水泥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的计算
针对水利工程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较低,生产管理手段较落后问题,基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探索研究施工阶段BIM技术的集成应用,以BIM技术为基础,结合其他数字化与信息技术,搭建基于BIM技术的多维度数据管理支撑平台,从态势分析与辅助决策(进度、质量、安全、资金)、基于BIM+GIS的专题应用(盾构机与TBM设备状态跟踪与高效运行可视化应用场景、地下工程与地面设施影响监控保障可视化应用场景、地面场景720全景图像虚拟现实呈现、VR/AR培训体验)两大方面为切入点进行深度应用,将BIM+GIS模型
针对风机基础加固后是否能有效降低承台应力水平,在极端荷载工况下是否出现损伤破坏等问题,以华东某49.8 MW风电场项目为例,利用ABAQUS及混凝土损伤塑性理论建立了风机基础加固前后数值模型,并对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与损伤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前台柱部分基础环外侧混凝土的损伤较为严重,承受拉、压应力的能力较低;加固后混凝土承台最大拉、压应力显著降低,加固体与基础环上部接触的部位几乎没有产生损伤。通过加植竖向、径向等钢筋和加大台柱截面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承台整体结构承载能力,嵌固板环梁式加固法可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的关键。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料拌和质量控制的要求,提出了考虑坝区小气候环境的心墙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实时监测与控制方法,研制开发了相应系统,可实时监测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过程中的配合比和出机口温度。当监测数据超出合格标准范围时,系统发送报警提示,提醒现场作业人员采取相关调整措施;此外,系统可对坝区的小气候进行实时监测,在低温、降雨或风速较大等不适宜沥青心墙施工的情况下,自动提示沥青心墙的停工建议;同时建立了考虑现场多变环境因素的沥青混合料出机口温度实时控制模型
为了定性、定量研究钢筋对混凝土结构整体导热性的影响,采用复合形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配筋率及钢筋布设方式对混凝土导热性的影响规律,进而基于Weiner-bound模型,引入参数μ1、μ2作为表征上下限数值对钢筋混凝土有效导热系数的权重,发展了一种考虑不同方向配筋率影响的混凝土导热系数模型。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的导热性随着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钢筋的布设方式对混凝土导热性的影响同样明显。当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从0%增长到8.038 4%时,竖向导热系数λz最大增幅为64.52%,而平面正交方向的导热系数增幅
为服务于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河长对"乱占"问题的管理,以围湖造田和坑塘养殖2种"乱占"现象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综合指数法、灰度共生矩阵及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方法的"乱占"目标识别机制。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别使用指数法和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乱占"目标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并在融合光谱与纹理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监督分类,输出混淆矩阵分析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围湖造田和坑塘养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