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震以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率领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有创造精神”。继承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垦荒精神,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奠定了我军屯垦基础。
统一思想是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1941年,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屯田时,部分指战员对实行军垦屯田政策缺乏思想准备,对南泥湾屯田的意义认识不清;在广大战士中间,也有大量的认为“当兵是来打日本鬼子的,不是来种地的”“后方生产不如在前方打仗光荣”。针对这些问题,王震领导旅、团干部进行细致的研究,从上到下在部队中开展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让指战员明确了生产的目的、方针和政策,能够从军垦屯田的战略意义上看问题,解决了思想上的抵触和顾虑,部队很快兴起了大生产的热潮。1949年底,新疆解放后,国民党二十二兵团起义部队,能够迅速转化为屯垦部队,编入生产建设兵团,与王震带领的一批政治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王震十分关心起义部队,经常找起义部队的领导人陶峙岳谈话,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重要的问题都和他一起商量,征得他的同意。当陶峙岳想把起义部队官兵遣散回家时,王震则耐心做他的工作说,“起义部队守土有责,立了功,可以和解放军一起转向生产,屯垦戍边。”在王震推心置腹的开导下,陶峙岳深受感动。同时,王震派政治工作人员进入起义部队,在连里开展“诉苦”活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引起起义部队军官很大顾虑。他们认为,解放军的干部来做政治工作了,发动士兵,依靠士兵,军官的日子该难过了。为此,王震宣布了一条:在诉苦中,起义部队官兵解放以前的事情一概不算。这个措施,把整个部队中的官兵都稳定了。同时,他还宣布,参加农垦的官兵,结了婚的可以把家属接来;没结婚的,可以回家找老婆,结婚以后带到新疆,可以在新疆安家立业。这一措施,使起义部队官兵迅速打消了思想顾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垦大军中。
珍重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王震尚武,却喜好文化人,推崇文化人,尊称党的知识分子为“墨水瓶”。建国后,他率军屯垦新疆,重用农学家涂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等,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文革”中,王震尽力保护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他称“数学家”华罗庚为“良师挚友”,往来甚密。著名作家丁玲回忆往事时,把王震比喻为“寒夜里的火柴”。著名诗人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身遭厄运。王震了解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打电话安慰艾青及其家人;另一方面找到周恩来总理表示农垦部愿意接纳艾青去下放劳动。还派郭小川把艾青接到自己的家中,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并指出:“我不信你艾青反党反社会主义”。同时建议他走出文艺圈子,“到北大荒转业官兵中去”。艾青甚感宽慰,爽快地接受了邀请。1958年初,王震在密山的动员大会上向广大转业官兵介绍说:“大诗人艾青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来歌颂你们,欢不欢迎?”大家热烈鼓掌表示欢迎。5月,艾青携夫人高瑛及孩子玲玲、未未一家四口来到八五二农场场部与王震会面。王震把农场拨给自己的一栋专供师级干部住的木结构房屋让给艾青一家住,还指示农场领导安排好艾青的生活,同时提议让艾青当副场长,并征求他的意见。当时艾青顾虑重重,表示难以胜任。王震语重心长地鼓励说:“这里的领导都信任你,尊重你。你是个大诗人,当个小小的副场长,是大材小用了,你要打消顾虑,大胆地干,向工农兵学习!我想叫你当副场长,给你一个接触群众的机会。”7月,示范林场成立,艾青欣然受命担任副场长。将军的关怀,领导的尊重,火热的生活,紧张的劳动,极大地激发了诗人艾青的创作热情,他拿起了搁置多年的笔,以“老头店”为主题写出了长诗《蛤蟆通河畔的朝阳》《踏破沃野千里雪》,以及近百首《风物诗》。他以诗人特有视角和笔触,热情讴歌英雄开发北大荒所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王震像磁石一样,吸引和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农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破解难题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1942年,为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王震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率359旅到南泥湾开荒种地。当时生活和生产条件都十分差,开始垦荒时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荒山上到处是很深的蒿子草和大堆的羊胡子草以及很大的山桃树,还有“咬人”的狼牙刺、蝎子草、黑葛兰,成为了开荒的“拦路虎”。刚来的战士由于缺乏经验,就是最强的劳动力,一天也只能开出四五分地。为解决这个难题,王震亲自拜访延安的劳动英雄,请教并用“换工”的方式,派战士帮他们种地,请他们到部队传授耕种技术。光靠少数的劳动英雄不够,又请来垦区有经验的老农到部队来指导种地。垦区有个老农朱宝玉,已经71岁,孤寡一人,但种庄稼很内行,是个劳动英雄。王震闻讯,前去邀请,并诚恳地说:“在种庄稼上,你就是我们的长官。我委你当农业生产副官,给你写个执照带上,不管走到359旅的哪个单位,你拿出执照来,给他们一看,他们就好好招待你,请你指导种庄稼,请你批评。你看怎样?”朱老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又到延安三十里铺找来一位30年前从山东逃荒来的马老汉,介绍他参加部队,一起指导战士种庄稼。有了这些庄稼汉的指导和战士们的生产热情,很快开垦出5000多亩荒地,种上粮食和蔬菜,经营起各种副业,使生产有了收获,部队生活初步得到改善。1949年,王震进入新疆以后,面临的极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是,部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超过结婚年龄,却很少有人成家,甚至连一批中年干部和老战士都还没有成家。部队中一些人在埋怨、在发牢骚、在闹情绪。王震把这件事与进军新疆、改造起义部队、建设边疆、保卫边防、扎根新疆等大事看得同等重要。他很理解部队官兵的心情,说了一句让官兵很感动的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一次,王震在会上发言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这时,一个憨头憨脑的战士站起来,说:“司令员,我们都还没有老婆,你要给我们解决老婆的问题。”大家听了,都瞅着那个战士笑。王震风趣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随后,王震向党中央反映了部队官兵婚姻难的严峻问题。不久,中央做出决定,允许新疆军区从内地招收未婚女青年参军,支援新疆建设,解决大龄官兵婚姻问题。王震跑到第22兵团石河子垦区的农田里向官兵宣布:“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党中央同意我们到内地招一大批女兵来,到时候保证给你们人人都娶个好媳妇。”大家半信半疑:“真的?”王震说:“军中无戏言,当然是真的。”官兵们顿时欢呼起来,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至1954年,当新疆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比例已经增长到约占40%,基本解决了大龄官兵婚姻这一棘手问题,从而改写了中国农垦“一代而终”的历史,使农垦部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才有了可能。王震同志在1986年2月28日为《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谈到中国农垦创业者的精神时指出:“什么是中国农垦创业者的精神呢?我以为,最主要的,一是艰苦奋斗,一是勇于开拓。在今天,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对推动我国农垦事业以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仍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农垦创业的初期,几十万大军,开进浩瀚无垠被称之为能进不能出的沙漠戈壁滩里,开进连绵数十里被称之为‘大酱缸’的沼泽地里,开进瘴气弥漫的热带丘陵地区,开荒生产,种树种草,建设农场,其条件之恶劣,生活之困难,现在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他还说:“戈壁变绿洲,沼泽变良田,炎荒变胶园。这些成果的出现,靠的是创业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见,实现创新还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
统一思想是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1941年,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屯田时,部分指战员对实行军垦屯田政策缺乏思想准备,对南泥湾屯田的意义认识不清;在广大战士中间,也有大量的认为“当兵是来打日本鬼子的,不是来种地的”“后方生产不如在前方打仗光荣”。针对这些问题,王震领导旅、团干部进行细致的研究,从上到下在部队中开展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让指战员明确了生产的目的、方针和政策,能够从军垦屯田的战略意义上看问题,解决了思想上的抵触和顾虑,部队很快兴起了大生产的热潮。1949年底,新疆解放后,国民党二十二兵团起义部队,能够迅速转化为屯垦部队,编入生产建设兵团,与王震带领的一批政治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王震十分关心起义部队,经常找起义部队的领导人陶峙岳谈话,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重要的问题都和他一起商量,征得他的同意。当陶峙岳想把起义部队官兵遣散回家时,王震则耐心做他的工作说,“起义部队守土有责,立了功,可以和解放军一起转向生产,屯垦戍边。”在王震推心置腹的开导下,陶峙岳深受感动。同时,王震派政治工作人员进入起义部队,在连里开展“诉苦”活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引起起义部队军官很大顾虑。他们认为,解放军的干部来做政治工作了,发动士兵,依靠士兵,军官的日子该难过了。为此,王震宣布了一条:在诉苦中,起义部队官兵解放以前的事情一概不算。这个措施,把整个部队中的官兵都稳定了。同时,他还宣布,参加农垦的官兵,结了婚的可以把家属接来;没结婚的,可以回家找老婆,结婚以后带到新疆,可以在新疆安家立业。这一措施,使起义部队官兵迅速打消了思想顾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垦大军中。
珍重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王震尚武,却喜好文化人,推崇文化人,尊称党的知识分子为“墨水瓶”。建国后,他率军屯垦新疆,重用农学家涂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等,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文革”中,王震尽力保护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他称“数学家”华罗庚为“良师挚友”,往来甚密。著名作家丁玲回忆往事时,把王震比喻为“寒夜里的火柴”。著名诗人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身遭厄运。王震了解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打电话安慰艾青及其家人;另一方面找到周恩来总理表示农垦部愿意接纳艾青去下放劳动。还派郭小川把艾青接到自己的家中,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并指出:“我不信你艾青反党反社会主义”。同时建议他走出文艺圈子,“到北大荒转业官兵中去”。艾青甚感宽慰,爽快地接受了邀请。1958年初,王震在密山的动员大会上向广大转业官兵介绍说:“大诗人艾青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来歌颂你们,欢不欢迎?”大家热烈鼓掌表示欢迎。5月,艾青携夫人高瑛及孩子玲玲、未未一家四口来到八五二农场场部与王震会面。王震把农场拨给自己的一栋专供师级干部住的木结构房屋让给艾青一家住,还指示农场领导安排好艾青的生活,同时提议让艾青当副场长,并征求他的意见。当时艾青顾虑重重,表示难以胜任。王震语重心长地鼓励说:“这里的领导都信任你,尊重你。你是个大诗人,当个小小的副场长,是大材小用了,你要打消顾虑,大胆地干,向工农兵学习!我想叫你当副场长,给你一个接触群众的机会。”7月,示范林场成立,艾青欣然受命担任副场长。将军的关怀,领导的尊重,火热的生活,紧张的劳动,极大地激发了诗人艾青的创作热情,他拿起了搁置多年的笔,以“老头店”为主题写出了长诗《蛤蟆通河畔的朝阳》《踏破沃野千里雪》,以及近百首《风物诗》。他以诗人特有视角和笔触,热情讴歌英雄开发北大荒所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王震像磁石一样,吸引和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农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破解难题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1942年,为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王震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率359旅到南泥湾开荒种地。当时生活和生产条件都十分差,开始垦荒时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荒山上到处是很深的蒿子草和大堆的羊胡子草以及很大的山桃树,还有“咬人”的狼牙刺、蝎子草、黑葛兰,成为了开荒的“拦路虎”。刚来的战士由于缺乏经验,就是最强的劳动力,一天也只能开出四五分地。为解决这个难题,王震亲自拜访延安的劳动英雄,请教并用“换工”的方式,派战士帮他们种地,请他们到部队传授耕种技术。光靠少数的劳动英雄不够,又请来垦区有经验的老农到部队来指导种地。垦区有个老农朱宝玉,已经71岁,孤寡一人,但种庄稼很内行,是个劳动英雄。王震闻讯,前去邀请,并诚恳地说:“在种庄稼上,你就是我们的长官。我委你当农业生产副官,给你写个执照带上,不管走到359旅的哪个单位,你拿出执照来,给他们一看,他们就好好招待你,请你指导种庄稼,请你批评。你看怎样?”朱老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又到延安三十里铺找来一位30年前从山东逃荒来的马老汉,介绍他参加部队,一起指导战士种庄稼。有了这些庄稼汉的指导和战士们的生产热情,很快开垦出5000多亩荒地,种上粮食和蔬菜,经营起各种副业,使生产有了收获,部队生活初步得到改善。1949年,王震进入新疆以后,面临的极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是,部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超过结婚年龄,却很少有人成家,甚至连一批中年干部和老战士都还没有成家。部队中一些人在埋怨、在发牢骚、在闹情绪。王震把这件事与进军新疆、改造起义部队、建设边疆、保卫边防、扎根新疆等大事看得同等重要。他很理解部队官兵的心情,说了一句让官兵很感动的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一次,王震在会上发言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这时,一个憨头憨脑的战士站起来,说:“司令员,我们都还没有老婆,你要给我们解决老婆的问题。”大家听了,都瞅着那个战士笑。王震风趣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随后,王震向党中央反映了部队官兵婚姻难的严峻问题。不久,中央做出决定,允许新疆军区从内地招收未婚女青年参军,支援新疆建设,解决大龄官兵婚姻问题。王震跑到第22兵团石河子垦区的农田里向官兵宣布:“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党中央同意我们到内地招一大批女兵来,到时候保证给你们人人都娶个好媳妇。”大家半信半疑:“真的?”王震说:“军中无戏言,当然是真的。”官兵们顿时欢呼起来,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至1954年,当新疆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比例已经增长到约占40%,基本解决了大龄官兵婚姻这一棘手问题,从而改写了中国农垦“一代而终”的历史,使农垦部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才有了可能。王震同志在1986年2月28日为《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谈到中国农垦创业者的精神时指出:“什么是中国农垦创业者的精神呢?我以为,最主要的,一是艰苦奋斗,一是勇于开拓。在今天,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对推动我国农垦事业以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仍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农垦创业的初期,几十万大军,开进浩瀚无垠被称之为能进不能出的沙漠戈壁滩里,开进连绵数十里被称之为‘大酱缸’的沼泽地里,开进瘴气弥漫的热带丘陵地区,开荒生产,种树种草,建设农场,其条件之恶劣,生活之困难,现在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他还说:“戈壁变绿洲,沼泽变良田,炎荒变胶园。这些成果的出现,靠的是创业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见,实现创新还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