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资助政策和各高校资助体系的发展完善,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而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业问题与其他类型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难度更大。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62 — 02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和各高校资助体系的发展完善,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进来”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走出去”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业问题与其他类型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难度更大,因此,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改进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从入学到毕业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个性化、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引导他们树立与时俱进的择业观念,提高他们跟上时代的就业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课题。
  一、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医学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尤为突出。国家、社会、学校各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竞争压力大
  在高等教育扩招的大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远大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医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会给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冲击。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还尚需进一步完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对医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影响还比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医学学生主要来自于低收入的农民家庭或者城镇低保户家庭,即使他们在校期间勤奋刻苦,非常优秀,但由于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关系,这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遇到较大的障碍。
  (二)就业观念落后
  多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很好,曾被视为“考上医学院校就等于找到了理想工作”,在这种陈旧观念的影响下,医学毕业生不仅变得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而且追求高薪、舒适工作的求职期望值居高不下,据有关医学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96.5%的学生要求到县级以上医院,91.7%要求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医学学生的家庭出身和成长经历使他们步入校园就比一般学生要勤奋刻苦,很多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三好学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这些“风光”的大学经历有时也会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比普通家庭大学生的思想包袱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大,他们往往不愿意选择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的工作岗位,宁愿在城里失业,也不愿去乡村工作。而各方面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对就业竞争则具有恐惧和自卑心理,缺乏主动出击的就业心态,因此也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能力不够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发展完善,各高校建立了 “奖、贷、助、减、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保障体系,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目前的资助体系仍然是以物质资助为主,虽然物质资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但从长远来看,任何物质资助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来说对他们的物质帮助不仅不能治本,有时还容易使他们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目前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仅看重学习能力,需参加统一的招聘考试,更加看重学生经历、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用工要求使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四)就业成本加大
  医学生就业成本是指国家、社会及毕业生家庭个人为其顺利完成就业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和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求职成本越来越大,使家庭经济困难医学学生不堪重负,加上医学学生学制长,专业要求高,就业选择相对单一,很多医学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而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低收入家庭或城镇低保户家庭,在求职过程中,为了找到满意度工作,毕业生要进行外在形象包装和简历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报名费、往返路费、通讯费和食宿费等,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据徐州医学院2011年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毕业生仅求职期间的平均花费就需3500元,对经济困难家庭来说,这些钱甚至超过全家一年的花销。因此,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也给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途径
  解决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问题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国家、学校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合力后,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一)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政策,营造公平求职环境
  国家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尤其是在医疗制度、养老住房保险、子女下一代教育等涉及到毕业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要为家庭经济贫困医学学生就业开设“绿色通道”,制定实实在在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就业。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的就业制度,并按照医学毕业生就业的规律、特点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使有就业愿望的广大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进一步规范各种录用考试,为医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和条例,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各项规定,使就业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成为就业行为的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效率;建立创业扶持体系,积极鼓励医学生创业、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拓展医学相关专业的就业渠道。
  (二)加强“能力式”资助,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从本质上讲,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是解决高等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有问题的根本辦法。以徐州医学院为例,学校近年来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资助模式,努力拓宽资助渠道,除了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施专项物质资助外,还努力实现“资金式”资助到“能力式”资助,“输血式”资助到“造血式”资助。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勤工助学“双选会”、建立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运营的“爱心超市”、受助学生从事一定量的义务劳动、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建立徐州医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人网公共主页和学生资助QQ交流群等一系列新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把培养任务定位于培养医学基础知识实、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科学研究方法多、人文素质修养高、医德医风好、适应能力强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学校的特殊群体,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以徐州医学院为例,每年秋季入学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一结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会联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帮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对于心理“贫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格外的关注和关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正确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冲突;定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播放心理电影,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三)构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在个性化、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上下功夫,做好深入细致的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加大对他们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力度。以徐州医学院为例,学校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就业规划,通过以《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及《医学生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为主,辅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增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技能;利用就业知识讲座,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前景,开通就业咨询热线和就业服务网站,及时解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疑惑,提供大量的最新就业信息;开展就业经验交流会,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正确面对;举办就业之星评选活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主客观条件限定的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找到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个性化、全员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使徐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高于学校总体就业率。
  (四)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身的就业主动性
  家庭经济困难医学生自身应高度重视就业,早了解、早规划、早准备。从大一入校开始就要积极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和相关就业政策,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在校期间,要遵紀守章、认真学习,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确保顺利通过学校要求的硬件条件,并力争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奖项。要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培养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强化竞争意识和诚信品质,以形成面对就业不畏挫折的进取心态,积极融入社会。在择业前,要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分析和认识自己,与身边的同学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并从社会的角度、他人的角度、全面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在择业中角色,确立切实可行的择业目标,找准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同时,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深入了解,根据实践中自我适应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初步确定出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职业选择。选择好职业后,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违约。如果选择创业,创业前要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测,建立经营思路,设计市场进入策略要学会理财,对经营项目的投资、筹资、成本、收益等作出可信的测算,学会常用的管理知识,要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创业。
  〔参考文献〕
  〔1〕吕振波,张 晋.教育大众化时期医学生就业问题透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03).
  〔2〕徐 翠.做好医学院校贫困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03).
  〔3〕苟加明,曹 建,胡祖杰,等.医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有史以来成功实现中国化的两大外来文化之一。从文化传播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近代中国最终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实现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心理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和人文因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传播;共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007 — 03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对整体性认识不足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偏重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利用多种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其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2001年安然公司的倒闭在当时轰动了全世界,它的方方面面到今天仍有反思的意义。本文由安然公司倒闭前的企业年金管理问题引出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和其风险的思考,从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原则、模式及其中蕴含的可以产生风险的原因展开分析。  [关键词]企业年金基金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41 —
随着年龄渐长,他开始越来越喜欢这种可以寄托哲思的创作方式: 这种几乎集金、木、水、火、土于一炉,集人力与天命于一炉的时间艺术  这是假日,天气不错,全家人在京郊的别墅里,院子里那棵30年以上树龄的杏树可以采摘了,这本该是个愉快的上午,但白明的心情罕见地焦躁,他在美国堪萨斯的个展刚刚结束,展品运回国内,打开清点时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件作品《山水与时间》在运输过程中被折断了。  “那件作品我前前后后做了
[摘 要]面对国家日益明显的保护倾向,雇佣者对农民工权益的侵犯,经历了一个由直接侵权向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段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维权能力的不足,使雇佣者获得了很大的行动余地。因此,从根本上说,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需要这一群体具有维护自身权益主动权的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护;雇佣者;强者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
[摘 要]嫩江流域黑龙江境内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流域特点的体育活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体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在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嫩江流域黑龙江境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总结和归纳民族传统体育如何与学校体育如何的实践研究,旨在为中华民族体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嫩江流域;民族传统
[摘 要]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海上治安、海上纠纷等海上突发事件逐年增多,海上执法和救援部门的任务更为艰巨。建立环渤海地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旨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整合该地区的海上执法和救援力量,形成各部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为探索建立国家级的海上综合执法力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应急联动;海上突发事件;环渤海地区
[摘 要] “国家利益”一词是政治学和国家关系理论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但是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词汇才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出现。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是有相应的讨论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超越国家的特点,这一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及外交理念中没有得到重视。我国处理国际问题的理念和实践也经历了国家利益从缺位到出现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无产
“网课和答辩太多。本周四次网课,两整天答辩,精疲力尽。”  6月的第一周,采访完影评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我在微信上一边和他确认稿子的细节,一边追问他,大概哪天能写完这一届“十荐”的综述和影评。他有点抱歉地给予上述回复。微信语音里透出街道的喧嚣声,恰似他这些天的忙乱。  他终究还是在6月8日晚上发出了综述,没有违背他一周前在微博上的承诺:“综述和短影评估计这个周末能弄好。”  原本,“十荐”
去年,王占黑搬进了上海市区的一个老社区里。方形的六层楼房像乐高积木一样按码排好,老人三五闲聊,猫狗流窜其间,怎么看都是上世纪的模样。江南阴雨潮湿,天气转好时,每户阳台外的长方形晾衣架上,会立刻多出四五根平行的竹竿,晾满被子毛巾、外套内衣、鞋子袜子,像是全家衣柜的展览,更像是对太阳的狂欢。一个年轻人穿过晾满衣裳的弄堂  王占黑被自家前面的一户吸引了,五根竹竿已经排满,户主又斜伸出一根,大摇大摆地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