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化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农业总产的贡献率,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但是近几年随着化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增产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发现化肥不那么“灵”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降低了化肥的增产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如水稻、玉米重施氮肥、轻钾肥,应该减氮增钾。大豆重施磷肥、轻氮、钾肥,应该减磷增氮钾肥。符合我县的氮、磷、钾投入比例应为l:0.5:0.8。可见长期的盲目施肥,致使投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1.2 施肥方法不科学。农民们往往注重大豆、小麥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致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水稻、玉米轻施底肥,重追肥,并且追肥量大而且集中,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肥料利用率低。造成生长后期贪青、晚熟、倒伏。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人工撒施再起垅掩埋的办法。这种施肥方法虽然省工省力,但仍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另外,小麦春播时,土壤只化冻3-5厘米,化肥根本无法深施,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1.3 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比如:大豆缺硼、缺钼降低大豆根瘤因氨能力。玉米、水稻缺锌,形成白化苗。水稻缺硅降低抗病能力。
  2、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化肥的投入量和利用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而黑龙江省仅为30%,与我县低于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一倍。目前我省施肥水平为500万标吨,如果化肥利用率提高10%,就等于节省化肥50万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化肥厂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下面提出几点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和方法:
  2.1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2 全面改进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另外,要大力提倡秋施肥和侧深施肥,小麦通过秋施肥达到深施,水稻通过秋翻,秋施肥达到深施。玉米和马铃薯通过刨埯和追肥器达到深施,大豆利用精量点播机达到深施。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2.3 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具有改土培肥等重要作用,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淋失等缺点,化肥损失少,有利提高化肥利用率。
  2.4 提倡秸杆还田、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
  2.5 大力提倡使用针对各种作物嗜好和土壤而配制的专用肥,专用肥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它使化肥的施用更科学、更合理,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品质,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实现了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2.6 其它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
  看土施肥。如:砂性土壤,漏水漏肥严重,应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方法。
  铵态氮化肥切勿与碱性肥料混施。如:草木灰与硫酸铵混合施用,引起氮的挥发损失,降低肥效。
  尿素施用后不宜立即浇水,也不易在大雨前施用,否则,尿素很容易随水流失。
  避免用尿素、氯化铵等对种子有毒害和腐蚀作用的化肥做种肥,应该种肥分开使用,以免影响种子发芽,造成缺苗。
  总之,化肥是作物的粮食、营养品、丰产的保证;并非绿色食品的天敌,可适量合理使用,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供应。关键是如何合理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大力提倡有机、无机合理搭配、测土配方施肥的方针、策略。
  (作者单位:157502穆棱市福录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中国人为高油价承担的成本已经比欧美国家高很多,政府需要权衡的不仅是石油企业的利益,还有普通百姓的情绪。     在猜疑了多日之后,油价上涨的靴子还是掉落了下来。不过,涨幅之大,中国消费者反映之强烈,还是出乎很多媒体的意外。   国家发改委的公告称,将于3月20日凌晨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国内成品油价藉此迎来2012年第二次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各600元/吨,柴油上调0.51元/升,汽油上
在与合资品牌及进口品牌竞争过程中,2011,上海汽车更加明确了“自主”之路,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体系,或许,这才是自主品牌脱困的正道。     2011年11月19日,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再次拉开大幕。在实地测评现场,主流中国自主品牌又一次展示了其全新的产品。其中,上汽派出荣威W5、MG3两款车型,就在其左右两边,停放着广汽传祺和宝骏630。这是一个相当有象征意味的场景——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