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校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引领更多的信息技术融合到高校校史档案管理之中。文章结合河南大学互联网环境下校史文化建设的实践,对高校校史文化建设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校史文化;文化建設;利用
  常言道,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淌的历史。建设校史文化是对优良办学传统的守护,也是对校史文化建设不断的更新和超越。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开放化重新建设校史文化,把被动了解校史变成主动学习历史,把静态的历史变成动态的育人资源,就必须把校史文化资源建设融入新时代文化,提升办学理念,续写新的校史文化。近些年来,河南大学在特色校史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通过百年校庆及其系列活动,聚焦拓展校史文化研究,挖掘校史文化资源,举办校史文化展览,强化校史文化教育,在以校史文化教育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探索新形势互联网环境下校史文化发展策略,加强校史文化建设,发挥校史文化价值,创新特色校史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开辟校史教育基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将校史文化资源建设与各种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相互结合,给大学的校史文化带来了叠加以至于裂变的传播效应。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以“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好学校校史馆,建成向师生开放的校史文化教育基地,并以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创业的历程,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并随时向师生开放,向校友和来宾开放,让墙上装裱着的校园历史故事,带着师生走进时光隧道,感受学校人才辈出名师涌现,感受校园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另外,学校还注重校史文化的微信平台建设。对于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著名大学来说,它的校史文化是储存其历史记忆、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11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微信占了9.3亿,高校师生几乎己经被其全部覆盖。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和快餐式的信息接收方式,使得微信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成为很多人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将校史文化建设成适应微信平台传播的图文形式进行有效推送,对盘活大学校史文化资源、传承大学精神一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置校史课程,传承校史文化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校史教育,传承大学精神,一个时期以来很多高校从校史文化传承课程建设入手,在全校开设了诸如“校史文化解读”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河南大学也设置了“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校史文化通识课,传承河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及素养教育。在实践中,我们也在学习其他高校,譬如制作校史慕课、网上微课堂等。课上,通过将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或以老照片、老刊物、老文章、老笔记、老教案、校史资料影片、校史馆讲解实践等形式展现,使广大师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认知学校的办学历史,不断增强与深化师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和情感。课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校史馆讲解志愿者行列,(河南大学现成立有中文、英语两个校史志愿者讲解队伍)身体力行传播校史,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学校的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每一年注入的新生力量,都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创建与历史,理解学校的发展之艰辛,珍视学校的成绩与荣誉,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牢记自己的使命与义务。
  三、聚焦拓展校史文化研究,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近些年来,河南大学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通过百年校庆及其系列活动,聚焦拓展校史文化研究,挖掘校史文化资源,举办校史文化展览,强化校史文化教育,在以校史文化教育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校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和厚重校史文化的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弘扬百年河大精神和底蕴深厚的校史文化,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制作有音频、视频《春华秋实九十载》,影视纪录片《烽火育才记》(上、下),校史剧《九歌》以及校史画册《与世纪同行》等。在河大建校105周年之际,河南大学为进一步凝聚校园正能量,树立校园身边榜样,组织“感动河大”人物推荐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李润田、朱绍侯、王立群、吴雪莉、黄魁吾、李丙寅、张晓晖、佟培基、常萍等23位“感动河大”人物,在全校引起巨大反响。校史馆与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心中河大”校情校史知识竞赛、“河大出版杯”诵读校史知识问答活动、“喜迎十九大 爱国知校”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组织有关创作大赛文艺演出等。2015年学校又修建了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旧址纪念馆、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举办科举书院文化展,组织师生参观河南大学潭头抗战办学旧址、重走抗战办学流亡路,调查河南大学流亡办学历史,传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河大精神,坚定师生热爱河大、建设河大的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传承大学精神的文化自信。
  四、利用校史馆和学校官方网站,开设专题展柜和网络虚拟展厅
  河南大学为了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留存大学记忆,传承河大精神,弘扬校史文化,在学校官网建立了网上虚拟校史馆,通过三维及多媒体技术对校史馆场景进行360度全景展示,真实体现网上展馆的直观效果和趣味性,使广大师生校友不到学校就可以参观学校校史馆各个展厅内容,了解、认识河南大学校史文化。2018年7月,随着第二批“校友崔道枋珍藏校史资料”整理完毕,在校史馆展厅设立“崔道枋校友珍藏校史资料”专柜。崔道枋珍藏校史资料第一批有46册(件),第二批整理上架100多册,其中比较珍贵的有1929年《河南中山大学教职员学生通讯录》及1936年《河南大学农学院院刊》创刊号等,还有油印本的崔道枋先生编著的生物学教材多部、教案手稿多卷等,“国立河南大学临时毕业证明书”,以及记录了潭头办学时学生的风貌等穿着学士服的毕业证照,这在河南高校尚属首例。另外,河南大学学校官网所载校史资源丰富,并设有校史档案利用服务指南等专栏,便于用户浏览及搜索利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受众范围广,传播效果明显。   五、丰富馆藏资源,开发文化产品
  河南大学注重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校史文化资源,目的是将其开发成能够用来传播的校史文化产品进行宣传。近些年学校主要开发有以下文化产品:第一类,书籍、刊物类,主要指校史档案资料、各类校史档案资料编研成果和一般普及性校史读物等。如先后编纂出版了《河南大学史料长编》、《百年河大》(画册)以及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珍藏丛书《百年历程》《百年光彩》《百年盛典》《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河南大学院系机构简史》《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史》等。第二类,展览、建筑类,主要包括校史馆、专题展馆、校史文化景观、校史文化长廊等等。近些年来,学校安排专门技术队伍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了对“国宝”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修缮、保护,深入挖掘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积极开发近代建筑群的品牌价值、育人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功能作用。去年学校又对近代建筑群完善了文字解说牌示,增建了富含校史文化元素的“校训走廊”石刻园、名人塑像、校训碑墙、道路名称、校园导示牌、邓拓纪念碑、三观园等文化景观。第三类,多媒体介质类,主要包括反映学校办学发展历程的宣传教育片、校园广播站的新闻播报剪辑片、数字照片、口述校史采访音视频、录音带、录像带等。目前,河南大学现已完成制作《口述校史采访视频》五个专题。多媒体类校史文化产品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重大活动与重要成果,而且在校史的开发利用以及校史文化的传播方面具有比其他文化载体更加直接、更为精确和形象的效果。第四类,剧作艺术类,主要是指校史剧。如学校先后制作有视频《春华秋实九十载》,还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唯一一所坚持在敌战区办学的河大师生是如何生存以及教学的影视纪录片《烽火育才记》(上、下),央视专题纪录片《国宝档案》,河南大学校史剧《九歌》以及校史画册《与世纪同行》等。学校校史剧剧本多取材于学校建校、迁校、复校等重要节点以及一系列跨越时空概念的沧桑办学历史,以时间、人物、事件、背景等不同元素作为线索贯穿剧情始终,生动再现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泛传播了校史文化。
  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高校校史档案管理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做好档案校史管理工作,是每个档案校史人员的职责。档案校史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现代化技术知识,不断学习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并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必然选择,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搞好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校史资源整合利用与校史文化建设,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创新校史文化传播方式,让校史文化更加入脑入心;更好地发挥校史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明理育人功能,增强师生对校史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认同感、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互联網环境下校史文化发展策略,加强校史文化建设,发挥校史文化价值,弘扬学校优良传统,传承大学奋进精神,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舒丹,尹艺璇.“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档案天地,2018(3).
  [2]西南财经大学档案馆课题组.文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校史资源整合与利用实践路径研究[J].四川档案 2014(3).
  [3]黄雅君.大学校史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文化研究,2017(3).
  [4]河南大学档案馆,河南大学校史编篆研究室.河南大学史料长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5]李平.校史研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A].档案管理与利用——方法 技术 实践[C].2013.
  [6]金雁.以高校校史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黄雅君,教育学硕士,河南大学校史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高校校史文化研究、高校档案工作管理理论及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动画艺术是一种传承国家文化的精髓。动画产业发展至今,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以夸张的表现手法,丰富的想象力,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世界的同时,也呈现了各国家的文化特色。文章将谈论阿联酋动画艺术家的作品,他叫穆罕默德·海达尔和他的动画作品《Shaabiaa Al Cartoon》。《Shaabiaa Al Cartoon》是阿联酋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系列之一,获得阿联酋观
期刊
摘 要:当现有的文化不足以支撑中国人的自信,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古代,蓦然发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足以和任何一个国家媲美,它便成了我们炫耀的资本。《诗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诗集得以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喧嚣、浮躁的时代和诗意是绝缘的,所有的美都可以在这样的时代被解构,《诗经》也未能幸免,很多优美的诗作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文章以一个爱诗人的角度解读了诗经中的三首情诗《关雎》《蒹葭》《月出》。  关键词:诗意美;
期刊
摘 要:通过儒家、道家、佛教三家观点,探索并解读传统文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涵义。同时,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天人合一”不同的阐述理解以及我们如何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最后,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深入了解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天人合一;庄子;董仲舒;意象  在传统文学中解读自然与艺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里,如何在里面探索“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先,要了解“
期刊
摘 要:对空间叙事的知觉基础进行阐释,指出空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情节的张弛有度,空间序列的美感来源于空间结构与心理结构的异质同构——空间起始、铺陈、高潮、尾声各阶段与好奇、期待、满足、回味等情感活动的对应及共振。  关键词:空间序列;情节;叙事;张力  空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不同空间的先后次序安排。人们对空间的体验既是功能性的,也是心理及审美的。空间序列设计主要针对后者而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秩序是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大廓形服装一直稳居流行的前沿,然而这种不断更迭出现的大廓形服装如今更加多样且新颖。从热衷于夸张大廓形的Viktor&Rolf品牌秀场所切入,对于大廓形服装从材料、造型手法、风格形成等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求提供关于大廓形服装造型的参考与解释。  关键词:夸张;大廓形;服装造型;体量感  服装潮流趋势的不断更迭,服装设计的看点也随之变化更新,但是服装廓形这一服装造型的基础要素,却历久弥
期刊
摘 要:李南的诗集《妥协之歌》,于2017年11月出版,应该说这是李南对自己写作多年的一次精细的梳理和精华的呈现。从《我有》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面目清晰的诗人形象,她有“黑丝绸般体面的愤怒”“妇女织毛衣时的恬静/也有投诉乡村旅店的狂野”“傻子和懒汉的情怀”“还有这深情而饶舌的歌喉”。愤怒,耐心,善意,悲哀,每一个词都是沉甸甸的充满思想的力量。诗人李南身上既有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丰富情感,又有一个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时代快速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及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的呼声也随之强烈。很多老旧宅小区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治安缺少保障,导致居住环境不理想。通过对娄底铁路小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小区改造中存在的困难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小区的居住条件,完善相应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改善  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是贯彻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软装设计在设计空间上的调和所呈现出来的更为舒适的装饰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喜欢。在设计的时候,如何有效构建家具设计与室内软装设计的融合,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都有很大困扰。尤其是像中式、新中式这些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的设计风格,其家具惯用的木质材质和木质纹理外露的风格和室内空间的软装格局在整体的感觉和体验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因为如此,通过设计元素的搭配,构建这些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派生出的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时代由此应运而生。在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中,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凝练着中国人民富裕的精神与物质产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需要研究的活的文化,也是亟待摄取的丰富宝库。如何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二维动画创作中,
期刊
摘 要:在中国漫长的史籍中,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处在广东南岭山脉的乳源瑶族的刺绣和服饰造型独特,图案装饰别具一格。在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中加入粤北瑶族工艺的原生态民族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的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手段陈旧,手工教材缺乏创新的现状,力图进行教学探索,把粤北瑶族工艺融入到课程中去,并将其应用到手工活动中。  关键词:粤北瑶族工艺;学前教育;手工课程  一、民间工艺在学前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