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性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性表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接受单纯药物、颈动脉支架置人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2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眼部缺血性表现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仅有眼部缺血临床症状者49例,占60.49%;确诊为眼部缺血性疾病者32例,占39.51%.后者24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降眼压药物、睫状体冷冻等治疗.回顾分析时,对比分析CDFI和DSA检测发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缺血性表现的相关性,并依据CDFI血流成像系统评价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有眼部缺血性表现的81例患者中,一过性黑矇38例,占46.91%;眼前闪光30例,占37.03%;眼部红肿且伴眼眶周围疼痛者28例,占34.57%;复视11例,占13.58%;视力下降9例,占11.11%.确诊有眼部缺血性疾病的32例患者中,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例,占28.13%;眼部缺血综合征和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各6例,各占18.75%;视网膜出血5例,占15.62%;眼外肌麻痹4例,占12.50%;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占6.2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缺血性疾病发病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837,P<0.05).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t=2.73,3.14;P<0.01).结论 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表现者,可出现一过性黑矇、眼前闪光、眼部红肿及眼眶周围疼痛、复视、视力下降等眼部缺血性临床症状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部缺血综合征、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缺血性疾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其他文献
为了成长中的中国现代舞能更扎实地走下去,需要我们正视这质变的问题。回望中国现代舞的先驱们,从华超的《希望》,到王玫的《潮汐》《我们看见了河岸》。从表现磨难后看到了
山高月小,风爽泉声杳。夏日炎炎全不晓,昼夜清凉梦绕。蛙声唱彻丰年,呢喃燕语人前。家在尘嚣闹市,欣逢一夜仙缘。
奉和诗起于东晋,在南朝得到了发展,随着文学集团的影响,奉和诗在齐梁之际大量出现,其中以萧纲文学集团最多.本文从齐梁之际的文学集团着手,分帝王和王公贵族两个方面来归纳南
《尤利西斯》的晦涩难懂在文学界是出了名的,甚至就连作者乔伊斯本人也不否认这一点。尽管晦涩,许多乔学家和读者依然禁不住要去研究和拜读,一部晦涩难懂的大作成就了《尤利
扁担千千万,此条唯独珍。曾挑华夏土,筑出一昆仑。
蘩漪,在爱情的漩涡中挣扎,用自己的生命演绎出了她在剧中最具有个性、最复杂的“雷雨式”的人物形象.[1]她就像一个活在现实中的朋友,多年之后,仍然感动着《雷雨》的万千读者
数码艺术基本工作平台的要素是“数字化”、“虚拟性”,这决定了数码艺术具有主体与客体的转换、虚拟世界、感知方式的转换、非线性叙事、片段化等方面的美学特征.
中国老龄化人口基数大且发展迅速,它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在对老龄化人群的视觉设计进行一系列探讨的同时,针对老年视觉的特殊性展开试探解决方式.老年视觉设计有很大的前景和空
萧统《文选》甄选作品的标准代表了齐梁文人普遍的审美情趣,体现在赋类中,许多作品情感和辞采已经结合得相当完美,这些赋作中的“遇神”情节往往被学界忽视.笔者将它们从赋作
文质观是孔子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发展,深深影响了整个的中国文学史.文质观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